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水中撈月

   【水中撈月】

   永嘉禅師《證道歌》說:“鏡裏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爭拈得?”這兩句禅詩,自古以來,在禅林廣爲流傳。

   鏡裏的花,是鏡前花的投影;水中的月,是天上月的投影。如果你想得到鏡中的花朵、水中的月亮,到頭來只是一場空,甚至于丟了性命。

   《摩诃僧祇律》卷七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過去,在一座城裏,有五百只猕猴。有一天它們來到樹林中遊玩,玩得興高采烈,不知不覺就到了晚上,一輪明月升上了天空。

   猴子們遊玩的樹下有一口井,正在嬉戲中的猴子們朝井中一看,發現了井裏月亮的倒影。

   猴王對其他的猴子說:“可憐的月亮,今天落到了井裏,快要淹死了。讓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把它救出來,免得這個世界上晚上沒了月亮,一片黑暗。”

   猴子們聽了,都覺得有道理。可他們很快就犯了愁:這口井看上去很深,怎樣才能把月亮從裏面撈出來呢?

   這時猴王想出了一個主意,說:“我抓住樹幹,你們抓住我的尾巴,這樣一個抓住另一個的尾巴,一點一點往下放,我們就能撈出月亮了。”

   猴子們一聽,都認爲這是個好主意,就依言照辦,一個抓住另一個的尾巴,下到井裏去。

   就在最前面的那只猴子快要撈到井中月亮的時候,突然間聽得一聲巨響!原來是猴王抓住的那棵樹幹,承受不住那麼多猴子的份量,一下子折斷了。這樣一來,撈月亮的猴子們全都落到了井裏,活活地被淹死了。

   這則寓言旨在說明,愚癡的人,將虛幻的影子當作真實,並生起貪心去追逐它,結果徒勞無功,招致了滅頂之災。《紅樓夢》寫寶黛的戀情,“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就是借用了這個意思,來說明執著于情感帶來的人生的幻滅。

   他鄉流浪苦

   當我們認假成真,認虛爲實的時候,就會迷失了本來的“我”。

✿ 继续阅读 ▪ 人生如木偶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