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謂于已作不善業,再再追悔。欲生此力。于不善業生叁種果之理,應當善修。生第二力,如集學論所說,依甚深經修空性,依念誦,依佛菩薩像,依供養,依持名等,第叁力者,以後謹慎防護不善業。第四力者,修菩提心等。本論廣明初力。此中又于造罪之時分,因緣加行境,分齊等,應當憶念。別別之義有四,謂癸一摧壞遍行力,癸二依止力,癸叁對治遍行力,癸四遮止罪業力也。
初中分四 子一觀察如何造罪之理而悔 子二怖畏帶罪而死,而修追悔皈依 子叁廣細思維無義造罪之理而修追悔 子四思維懼罪之相 初中複分四 醜一顯明了知忏悔之境 醜二由時因種類等門總忤所造罪 醜叁忏于殊勝境所造有力之罪 醜四思維不樂之果追悔求忏 今初
普于十方善安住 圓滿正覺諸菩薩
具足大悲諸聖前 合掌志心而啓請
一切諸方安住圓滿大覺菩薩具大悲者前,追悔先所作罪,合掌啓請而求忏悔也。
醜二由時因種類等門總忏所造罪
經于無始生死來 或于今生或他世
無知自作諸罪衍 或複教他令作罪
愚癡憂亂所勝故 或見他作而隨喜
所作罪衍悉觀見 依怙尊前志心忏
從無始流轉生死以來,生生世世,現世余生,我由昧于業力異熟故自作教他造一切罪,或由昧于業果之愚癡惑亂于他作罪自心隨喜,所有一切罪衍,我應見罪追悔,如是思維,于諸依怙前,志心忏悔,無有覆藏。
醜叁忏于殊勝境所造有力之罪
我于殊勝叁寶前 父母師長諸尊重
由煩惱門諸所作 身語意之一切罪
我由愚迷于叁寶父母或師長等余福田境,因于煩惱叁毒之門,依身語意等生罪之門,所作一切損害,當善纖悔。
醜四思維不樂之果追悔求忏
衆多過患集我身 極惡重罪難幸免
盡其所有諸罪衍 諸導師前求忏悔
我爲罪人,具衆罪失,爲能與地獄等果之因,凡我所作一切斷命等罪,能生極大痛苦,極惡難容者,悉皆憶念忏悔。
子二怖畏帶罪而死而修追悔皈依
我今罪垢未淨治 或遇災橫先時死
故欲解脫諸罪衍 定須速疾求皈救
死王倏忽難保信 已作未作不相待
有病無病悉齊等 命如朝露何可賴
此罪若不立即忏悔,我罪未淨,與罪共存,死主先來,死已當生惡趣,懇祈速疾救護于我,以何方便,定令解脫此罪。若罪未淨前,未必便死,何須速爲救護耶?死王倏爾即來,雖刹那頃,亦不可保信。罪已作淨治,或複未作,不相待也。不問所作之事,已竟未竟,補特伽羅有病無病,悉可于壽算未終之前,倏爾而死,生命可幾時不死,亦難保信。以不可保信故,有罪應速淨治也。
子叁廣細思維無義造罪之理而修追悔分四 醜一追悔不知親眷身財等不可保信爲彼造罪 醜二死時僅成憶念境之喻 醜叁追悔現見如是不可保信仍爲彼等造罪 醜四追悔不悟自身不定何時當死而造罪 今初
悉當棄舍終離散 我于此理味無知
分別親及非親故 造作種種諸罪業
所謂非親畢竟無 所謂親愛亦非有
乃至我身性尚空 如是別余何所有
眷屬資財及俱生之軀體,悉當舍離,獨往他世。悔我不知此理,于親守護非親摧害,因之造種種罪,諸非親者,轉瞬成空,諸親眷等亦複如是,乃至我尚空無,故不應爲彼等故而造諸罪。如是親眷資財等莫不皆空,纖毫不可保信,爲彼等故而起貪嗔造罪,應追悔也。
醜二死時僅成憶念境之喻
宛如夢境之所經 景物班班曾親曆
彼彼畢成憶念境 逝者如斯不可見
譬如夢中,略受微樂,醒時僅成憶念之境。如是先時受用一切逸樂之法,死時彼彼悉皆僅成憶念之境。以此之故,惟就再再擯息諸務專力于佛法。一切過去之法,彼彼悉不可見,僅有憶念之境而已。
醜叁追悔如是現見不可保信仍爲彼等造罪
或複即于清醒時 衆多怨恨悉亡逝
爲彼所造衆罪業 極重難忍現在前
複次或即于此清醒之時,曾經親見衆多怨親悉皆亡逝,而爲彼等所造罪業難堪苦果,當前現在。如雲:“他人不能代受苦,何苦爲他造罪業”也。此追悔爲他造罪,應再再思維也。
醜四追悔不悟己身不定何時當死而造罪分二 寅一總 寅二別 今初
空言年命倏爾盡 無常之理未證如
愚癡貪欲嗔恚力 作諸衆罪難數計
如是我空言,死無定期須臾倏忽,實未證知,由愚癡欲貪嗔恚造種種罪,由斯諸罪當墮惡趣,故應思維決定必死,死無定期,死時除佛法外余悉無益,且思維惡趣過患,再再修習追悔已作之罪
寅二別分四 卯一怖畏生命惟滅無增決定必死恐帶罪而死 卯二罪若未淨現生亦須受苦 卯叁生大怖畏之故 卯四後時苦逼之理 今初
無間晝夜如逝水 年命消竭不暫留
空乞延年何可得 人生安得長不朽
行住臥叁一切時中,是夜刹那不停,此生壽命恒時損滅,絕無增益,如是豈不可推知我決定死。知必死也。且何時死亦不決定,故于淨罪應須勵力。消竭者,言日夜時時消竭也。
卯二罪若未淨現生即須受苦分叁 辰一罪若未淨命斷之苦親友等不能救 辰二懼未作福 辰叁憂悔逼惱 今初
當我展轉困床褥 縱多親友相環守
畢竟臨終命斷時 死苦唯吾一人受
墮落死王使者手 親知何補友何能
若未作福,死時我臥床上,縱多親友,悲戀環繞,斷命時之苦,唯我獨自受之,彼等不但不能爲除怖畏,爲何怖獰惡死王使者所執,雖有親知友善何益何補,唯有佛法,能爲救護也。
辰二慎未作福
時唯福業堪依怙 奈余片善亦未修
其時唯皈依護戒等福德,堪爲依怙,奈余今亦未曾修積,言悔未作善也。
辰叁憂悔逼惱
哀余昔時由放逸 如斯怖畏非所謀
乃爲無常現生事 造作衆多諸罪垢
于皈救處哀呼依怙,悔我昔時由放逸故,于有如是惡趣怖畏,未思未見,爲無常親怨現生之事,恒造衆罪。
卯叁生大怖罪之故
罪人斷肢赴刑場 牽引之時猶慞惶
況人吻燥眼根壞 宿業轉變見異物
死王使者面猙獰 形象現前來攫捕
極大怖畏病苦纏 衰損難堪何待言
或有罪人,爲斷肢體,被人牽引,赴于刑場,其時猶複慞惶恐懼,況人唇吻乾燥面色憔悴,眼根失壞由先業異熟所變,顯現異相,見與已類之死王使者,狀極可畏,來相攫捕,極可怖畏,垂死病苦所纏,其苦惱衰損,生大怖畏,更何待言。故應追悔也。
卯四後時苦逼之理
哀呼誰能爲救護 令我脫此大怖畏
瞠目倉皇睛肉露 四方狂顧求皈救
若見四顧無可歸 嗒然自失心頹喪
若時無處可扳投 我于爾時當奈何
生地獄已,見諸獄卒之時,起極大怖畏,哀呼誰人,善能救我脫此怖畏,張目露睛,倉皇四顧,尋救皈救。如是尋求,仍見四方無皈救處,嗒然失望,故應自今即皈依叁寶也。故于彼地獄中,若無救護可脫此怖,其時任我如何,亦絕無脫離之道,故于脫離怖畏之因,從今時起即應勵力也。
癸二依止力分叁 子一從今時起依止皈依叁寶 子二依止具足願力菩薩 子叁皈依之後如教修行 今初
是故有情依怙尊 爲護衆生勤精進
大力能除諸怖畏 即于現前應皈依
佛心證入微妙法 能除生死諸恐怖
菩提薩埵賢聖僧 正應皈依亦如是
生惡趣時,欲求救護已不可得,佛爲有情依怙,爲救護一切有情常勤精進,希有神力能脫怖畏,故有大力能除諸怖,故應從今迅即皈依。又依佛心所證之法,能除生死怖畏是爲法寶,並及獲得聖位之菩薩僧,亦應如是正作皈依,認爲修道之伴侶。
子二依止具足願力菩薩
衆怖所逼及驚惶 我今皈命普堅王
複于文殊妙吉祥 自以此身爲供獻
大悲心行無動轉 觀音自在依怙前
疾痛哀號聲慘切 懇求于我施救護
聖者虛空藏菩薩 地藏菩薩諸聖衆
一切大悲依怙前 志心呼籲求皈救
死王使者最獰惡 見之恐怖四散逃
誰具威德能如是 持金剛手我皈依
我爲俱惡趣諸畏故,稱念具大願力普賢菩薩,奉獻我身,懇祈救我脫諸怖畏。又于妙吉祥前,不由他勸以清淨心,自以我身,而爲供獻。任運恒常作利他事,大悲心行,無有動亂,觀音依怙之前,亦慘切哀呼,而求救援。雲何哀呼?謂懇祈于我罪人而施救護也。如是于菩薩聖者虛空藏及地藏等諸聖衆者,謂彌勒除蓋障等。一切大悲依怙之前,求覓皈救。志心呼言,願乞救護。金剛手者,死王使者,守護地獄嗔有慎者,見之即四散逃竄,故皈依金剛手。
子叁皈依之後如教修行
昔違諸尊教敕言 今見現前大怖畏
即今皈投諸聖前 願乞速除諸恐怖
我昔違越尊教言,而作諸惡,未作諸善,今見無邊生死惡趣,極大怖畏,皈依諸聖,于取舍處,依教修行,願乞速疾爲除怖畏也。
癸叁對治遍行力分二 子一應勵力淨罪之因 子二應速勵力 初中分二 醜一以病喻明應速淨罪 醜二以險地喻明應淨罪 初中分叁 寅一法喻安立 寅二叁毒之病過患特大故療彼之藥珍貴,寅叁應依聖教妙藥修行,今初
錄常病惱之所怖,猶當謹畏奉醫言
況複欲貪諸過患,百千重病常相逼
風膽等擾動尋常之病,恐由彼致死,尚須依醫言治病之法而行,況無始以來所患貪欲等叁毒重病,爲百千衆罪之源,常相逼惱,應依止對治力,遵佛醫王教示,以除其病,更何待言,應致力罪垢之對治也。
寅二叁毒之病過患重大療彼之藥珍貴
即其一端亦已勝,盡陷閻浮所有人
若求他藥療諸病 遍訪十方終不得
如于菩薩起嗔心等,即其一端,已較盡陷南閻浮提之人于地獄中,災禍尤大。療彼之藥修對治道之法等,除佛經外,別余梵天等處,諸方遍求終不可得,以不可得故珍貴也。
寅叁應依聖教妙藥修行
惟大醫王一切智 聖教拔苦盡無余
若不依教而修行 是大愚癡可诃處
除煩惱病之藥,即是能拔煩惱諸苦,一切智之聖教,不依彼修行,惟思輪回無盡及惡趣之因,是極愚癡應诃譴處,故應志心于佛皈依,如佛所教而修行也。
醜二以險地喻明應淨罪
若遇尋常小坑坎 猶須謹畏毋輕玩
況臨長劫生死淵 一墮千尋何可忽
尋常丘陵坑坎稍微險處,從彼顛墮,不過損傷肢節,懼顛墮故,猶須謹畏而住,況長居極險之地,從彼一墮千尋,如叁萬二千由旬等,應須謹慎,更何待言,故應勵力依止煩惱對治法也。
子二應速勵力分二 醜一從今即應勵力依止罪之對治 醜二更無理由可不怖苦于修道不應懈怠 今初
謂爾許時可不死 坦然安住不應理
我身決定歸壞滅 死亡無時旦夕爾
若作是思維,雖應勵力對治,且待來月來年者,從今即須勵力。不應謂惟爾許時不死,不勵力修對治,坦然安坐懈怠而住。幾時不死不可保信,我死亡壞滅之時,多分旦夕即至,決定無疑,不應懈怠應即時奮力也。迦膩迦書雲:“謂此事應明日作,即時不作非善哉,何時汝當歸空無,決于明日定無疑。”
醜二更無理由可不怖苦故于修道不應懈怠
誰能于我施無畏 決定于死得解脫
若無決能解救者 雲何坦然安樂住
若謂懼死無益,不應恐怖,現前見聞所及,他人悉皆死亡,死後有墮落惡趣恐怖,而言不應怖死懼罪,是何正士施汝無畏,既絕無人施汝,而于對治不勵力修,于罪及死雲何決定能得解脫。即不解脫,死已我決歸空無,何故不勤修對治?不應由懈怠故坦然安住,當勵力修道也。
癸四遮止罪業力分叁 子一追悔先罪防護未來 子二忏先所作 子叁啓請導師誓願遮止罪業 初中分二 醜一斷無義罪 醜二日夜勤修脫罪之道 初中分二 寅一受用等不可保信不就貪著 寅二于親眷不應貪著 今初
昔所受用皆壞滅 所存于我今何有
而我于彼起貪著 違越上師教示言
往昔輪回生死所受用者,悉皆不可保信,壞滅之後,有何心要余留,我今複可受用?毫無余留,故悔我不應爲彼無義之事現行貪著,違上師教造作諸罪也。
寅二于親眷不應貪著
今我身命尚存時 乃至親友皆遠離
獨行茕茕迷所往 從于不善衆苦生
我今無用之身尚生存時,及如是舍諸親友,獨行茕茕,不知何往,無有自在,爾時親及非親,悉皆能奈汝何?毫無補益,故不就貪著也。
醜二日夜勤修脫罪之道
任何親友及非親 誰能定令脫彼苦
我心夙夜常不甯 恒念此理無暫捨
從殺生等不善業,生地獄等苦,故我應日夜常思善不善業果之理,惟求如何定能解脫彼苦也。若于業果舍置不念未得決定者,是即于佛所喜愛之法中,未得決定,鹹應于此致力也。或有自稱于空性已得決定,而于業果不加顧慮者,顯見其爲顛倒解于空依緣起義,未得決定也。
子二忏先所作分二 醜一所忏之事 醜二忏悔之法 今初
我由無知愚昧故 造作衆多自性罪。
及彼俱有諸罪業 凡其所作一切罪
我爲昧于業果遇癡所蒙,有無戒體之補特伽羅,隨其所作罪類,自性罪或惟遮罪,如是所有一切罪中,任何所作不善之事。
醜二忏悔之法
今對依怙聖目前 合掌思維諸苦怖
數數皈命恭敬禮 一切諸罪皆忏悔
于佛菩薩,現前觀見如對目前,合掌思維以怖苦心,再再頂禮于彼諸罪,悉皆忏悔。
子叁啓請導師誓願遮止罪業
懇請一切大導師 許我發露忏諸罪
此是不善不應爲 從今我誓不再造
以此之故,于諸導師之前,自承所作之罪,謂此所作之罪,是不善事,自今以後,甯舍生命,決不再作,應斷其等流,而爲防護也。
一切經論,所說淨罪之門甚多,而完全圓滿之對治者,即以此四力完全圓滿之忏悔法作忏悔是也。定受之罪,亦可依此清淨,是分別熾然論及八千頌大疏所說也。我等于業果之分別既未善巧,雖略有所知,又不能如理取舍,日日多門造罪,故應常修四力忏悔之道,特應于淨治發菩提心之障,勵力觀修。
結頌雲:若爲欲貪嫉妒驕慢心,罪力壓伏勝心無由生,依身語意倒誤諸所行,悉皆志心依怙尊前悔。
辛二出品名
入菩薩行論廣解佛子津梁釋忏悔品第二竟。
《入菩薩行論廣解卷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