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谓于已作不善业,再再追悔。欲生此力。于不善业生三种果之理,应当善修。生第二力,如集学论所说,依甚深经修空性,依念诵,依佛菩萨像,依供养,依持名等,第三力者,以后谨慎防护不善业。第四力者,修菩提心等。本论广明初力。此中又于造罪之时分,因缘加行境,分齐等,应当忆念。别别之义有四,谓癸一摧坏遍行力,癸二依止力,癸三对治遍行力,癸四遮止罪业力也。
初中分四 子一观察如何造罪之理而悔 子二怖畏带罪而死,而修追悔皈依 子三广细思维无义造罪之理而修追悔 子四思维惧罪之相 初中复分四 丑一显明了知忏悔之境 丑二由时因种类等门总忤所造罪 丑三忏于殊胜境所造有力之罪 丑四思维不乐之果追悔求忏 今初
普于十方善安住 圆满正觉诸菩萨
具足大悲诸圣前 合掌志心而启请
一切诸方安住圆满大觉菩萨具大悲者前,追悔先所作罪,合掌启请而求忏悔也。
丑二由时因种类等门总忏所造罪
经于无始生死来 或于今生或他世
无知自作诸罪衍 或复教他令作罪
愚痴忧乱所胜故 或见他作而随喜
所作罪衍悉观见 依怙尊前志心忏
从无始流转生死以来,生生世世,现世余生,我由昧于业力异熟故自作教他造一切罪,或由昧于业果之愚痴惑乱于他作罪自心随喜,所有一切罪衍,我应见罪追悔,如是思维,于诸依怙前,志心忏悔,无有覆藏。
丑三忏于殊胜境所造有力之罪
我于殊胜三宝前 父母师长诸尊重
由烦恼门诸所作 身语意之一切罪
我由愚迷于三宝父母或师长等余福田境,因于烦恼三毒之门,依身语意等生罪之门,所作一切损害,当善纤悔。
丑四思维不乐之果追悔求忏
众多过患集我身 极恶重罪难幸免
尽其所有诸罪衍 诸导师前求忏悔
我为罪人,具众罪失,为能与地狱等果之因,凡我所作一切断命等罪,能生极大痛苦,极恶难容者,悉皆忆念忏悔。
子二怖畏带罪而死而修追悔皈依
我今罪垢未净治 或遇灾横先时死
故欲解脱诸罪衍 定须速疾求皈救
死王倏忽难保信 已作未作不相待
有病无病悉齐等 命如朝露何可赖
此罪若不立即忏悔,我罪未净,与罪共存,死主先来,死已当生恶趣,恳祈速疾救护于我,以何方便,定令解脱此罪。若罪未净前,未必便死,何须速为救护耶?死王倏尔即来,虽刹那顷,亦不可保信。罪已作净治,或复未作,不相待也。不问所作之事,已竟未竟,补特伽罗有病无病,悉可于寿算未终之前,倏尔而死,生命可几时不死,亦难保信。以不可保信故,有罪应速净治也。
子三广细思维无义造罪之理而修追悔分四 丑一追悔不知亲眷身财等不可保信为彼造罪 丑二死时仅成忆念境之喻 丑三追悔现见如是不可保信仍为彼等造罪 丑四追悔不悟自身不定何时当死而造罪 今初
悉当弃舍终离散 我于此理味无知
分别亲及非亲故 造作种种诸罪业
所谓非亲毕竟无 所谓亲爱亦非有
乃至我身性尚空 如是别余何所有
眷属资财及俱生之躯体,悉当舍离,独往他世。悔我不知此理,于亲守护非亲摧害,因之造种种罪,诸非亲者,转瞬成空,诸亲眷等亦复如是,乃至我尚空无,故不应为彼等故而造诸罪。如是亲眷资财等莫不皆空,纤毫不可保信,为彼等故而起贪嗔造罪,应追悔也。
丑二死时仅成忆念境之喻
宛如梦境之所经 景物班班曾亲历
彼彼毕成忆念境 逝者如斯不可见
譬如梦中,略受微乐,醒时仅成忆念之境。如是先时受用一切逸乐之法,死时彼彼悉皆仅成忆念之境。以此之故,惟就再再摈息诸务专力于佛法。一切过去之法,彼彼悉不可见,仅有忆念之境而已。
丑三追悔如是现见不可保信仍为彼等造罪
或复即于清醒时 众多怨恨悉亡逝
为彼所造众罪业 极重难忍现在前
复次或即于此清醒之时,曾经亲见众多怨亲悉皆亡逝,而为彼等所造罪业难堪苦果,当前现在。如云:“他人不能代受苦,何苦为他造罪业”也。此追悔为他造罪,应再再思维也。
丑四追悔不悟己身不定何时当死而造罪分二 寅一总 寅二别 今初
空言年命倏尔尽 无常之理未证如
愚痴贪欲嗔恚力 作诸众罪难数计
如是我空言,死无定期须臾倏忽,实未证知,由愚痴欲贪嗔恚造种种罪,由斯诸罪当堕恶趣,故应思维决定必死,死无定期,死时除佛法外余悉无益,且思维恶趣过患,再再修习追悔已作之罪
寅二别分四 卯一怖畏生命惟灭无增决定必死恐带罪而死 卯二罪若未净现生亦须受苦 卯三生大怖畏之故 卯四后时苦逼之理 今初
无间昼夜如逝水 年命消竭不暂留
空乞延年何可得 人生安得长不朽
行住卧三一切时中,是夜刹那不停,此生寿命恒时损灭,绝无增益,如是岂不可推知我决定死。知必死也。且何时死亦不决定,故于净罪应须励力。消竭者,言日夜时时消竭也。
卯二罪若未净现生即须受苦分三 辰一罪若未净命断之苦亲友等不能救 辰二惧未作福 辰三忧悔逼恼 今初
当我展转困床褥 纵多亲友相环守
毕竟临终命断时 死苦唯吾一人受
堕落死王使者手 亲知何补友何能
若未作福,死时我卧床上,纵多亲友,悲恋环绕,断命时之苦,唯我独自受之,彼等不但不能为除怖畏,为何怖狞恶死王使者所执,虽有亲知友善何益何补,唯有佛法,能为救护也。
辰二慎未作福
时唯福业堪依怙 奈余片善亦未修
其时唯皈依护戒等福德,堪为依怙,奈余今亦未曾修积,言悔未作善也。
辰三忧悔逼恼
哀余昔时由放逸 如斯怖畏非所谋
乃为无常现生事 造作众多诸罪垢
于皈救处哀呼依怙,悔我昔时由放逸故,于有如是恶趣怖畏,未思未见,为无常亲怨现生之事,恒造众罪。
卯三生大怖罪之故
罪人断肢赴刑场 牵引之时犹慞惶
况人吻燥眼根坏 宿业转变见异物
死王使者面狰狞 形象现前来攫捕
极大怖畏病苦缠 衰损难堪何待言
或有罪人,为断肢体,被人牵引,赴于刑场,其时犹复慞惶恐惧,况人唇吻乾燥面色憔悴,眼根失坏由先业异熟所变,显现异相,见与已类之死王使者,状极可畏,来相攫捕,极可怖畏,垂死病苦所缠,其苦恼衰损,生大怖畏,更何待言。故应追悔也。
卯四后时苦逼之理
哀呼谁能为救护 令我脱此大怖畏
瞠目仓皇睛肉露 四方狂顾求皈救
若见四顾无可归 嗒然自失心颓丧
若时无处可扳投 我于尔时当奈何
生地狱已,见诸狱卒之时,起极大怖畏,哀呼谁人,善能救我脱此怖畏,张目露睛,仓皇四顾,寻救皈救。如是寻求,仍见四方无皈救处,嗒然失望,故应自今即皈依三宝也。故于彼地狱中,若无救护可脱此怖,其时任我如何,亦绝无脱离之道,故于脱离怖畏之因,从今时起即应励力也。
癸二依止力分三 子一从今时起依止皈依三宝 子二依止具足愿力菩萨 子三皈依之后如教修行 今初
是故有情依怙尊 为护众生勤精进
大力能除诸怖畏 即于现前应皈依
佛心证入微妙法 能除生死诸恐怖
菩提萨埵贤圣僧 正应皈依亦如是
生恶趣时,欲求救护已不可得,佛为有情依怙,为救护一切有情常勤精进,希有神力能脱怖畏,故有大力能除诸怖,故应从今迅即皈依。又依佛心所证之法,能除生死怖畏是为法宝,并及获得圣位之菩萨僧,亦应如是正作皈依,认为修道之伴侣。
子二依止具足愿力菩萨
众怖所逼及惊惶 我今皈命普坚王
复于文殊妙吉祥 自以此身为供献
大悲心行无动转 观音自在依怙前
疾痛哀号声惨切 恳求于我施救护
圣者虚空藏菩萨 地藏菩萨诸圣众
一切大悲依怙前 志心呼吁求皈救
死王使者最狞恶 见之恐怖四散逃
谁具威德能如是 持金刚手我皈依
我为俱恶趣诸畏故,称念具大愿力普贤菩萨,奉献我身,恳祈救我脱诸怖畏。又于妙吉祥前,不由他劝以清净心,自以我身,而为供献。任运恒常作利他事,大悲心行,无有动乱,观音依怙之前,亦惨切哀呼,而求救援。云何哀呼?谓恳祈于我罪人而施救护也。如是于菩萨圣者虚空藏及地藏等诸圣众者,谓弥勒除盖障等。一切大悲依怙之前,求觅皈救。志心呼言,愿乞救护。金刚手者,死王使者,守护地狱嗔有慎者,见之即四散逃窜,故皈依金刚手。
子三皈依之后如教修行
昔违诸尊教敕言 今见现前大怖畏
即今皈投诸圣前 愿乞速除诸恐怖
我昔违越尊教言,而作诸恶,未作诸善,今见无边生死恶趣,极大怖畏,皈依诸圣,于取舍处,依教修行,愿乞速疾为除怖畏也。
癸三对治遍行力分二 子一应励力净罪之因 子二应速励力 初中分二 丑一以病喻明应速净罪 丑二以险地喻明应净罪 初中分三 寅一法喻安立 寅二三毒之病过患特大故疗彼之药珍贵,寅三应依圣教妙药修行,今初
录常病恼之所怖,犹当谨畏奉医言
况复欲贪诸过患,百千重病常相逼
风胆等扰动寻常之病,恐由彼致死,尚须依医言治病之法而行,况无始以来所患贪欲等三毒重病,为百千众罪之源,常相逼恼,应依止对治力,遵佛医王教示,以除其病,更何待言,应致力罪垢之对治也。
寅二三毒之病过患重大疗彼之药珍贵
即其一端亦已胜,尽陷阎浮所有人
若求他药疗诸病 遍访十方终不得
如于菩萨起嗔心等,即其一端,已较尽陷南阎浮提之人于地狱中,灾祸尤大。疗彼之药修对治道之法等,除佛经外,别余梵天等处,诸方遍求终不可得,以不可得故珍贵也。
寅三应依圣教妙药修行
惟大医王一切智 圣教拔苦尽无余
若不依教而修行 是大愚痴可诃处
除烦恼病之药,即是能拔烦恼诸苦,一切智之圣教,不依彼修行,惟思轮回无尽及恶趣之因,是极愚痴应诃谴处,故应志心于佛皈依,如佛所教而修行也。
丑二以险地喻明应净罪
若遇寻常小坑坎 犹须谨畏毋轻玩
况临长劫生死渊 一堕千寻何可忽
寻常丘陵坑坎稍微险处,从彼颠堕,不过损伤肢节,惧颠堕故,犹须谨畏而住,况长居极险之地,从彼一堕千寻,如三万二千由旬等,应须谨慎,更何待言,故应励力依止烦恼对治法也。
子二应速励力分二 丑一从今即应励力依止罪之对治 丑二更无理由可不怖苦于修道不应懈怠 今初
谓尔许时可不死 坦然安住不应理
我身决定归坏灭 死亡无时旦夕尔
若作是思维,虽应励力对治,且待来月来年者,从今即须励力。不应谓惟尔许时不死,不励力修对治,坦然安坐懈怠而住。几时不死不可保信,我死亡坏灭之时,多分旦夕即至,决定无疑,不应懈怠应即时奋力也。迦腻迦书云:“谓此事应明日作,即时不作非善哉,何时汝当归空无,决于明日定无疑。”
丑二更无理由可不怖苦故于修道不应懈怠
谁能于我施无畏 决定于死得解脱
若无决能解救者 云何坦然安乐住
若谓惧死无益,不应恐怖,现前见闻所及,他人悉皆死亡,死后有堕落恶趣恐怖,而言不应怖死惧罪,是何正士施汝无畏,既绝无人施汝,而于对治不励力修,于罪及死云何决定能得解脱。即不解脱,死已我决归空无,何故不勤修对治?不应由懈怠故坦然安住,当励力修道也。
癸四遮止罪业力分三 子一追悔先罪防护未来 子二忏先所作 子三启请导师誓愿遮止罪业 初中分二 丑一断无义罪 丑二日夜勤修脱罪之道 初中分二 寅一受用等不可保信不就贪著 寅二于亲眷不应贪著 今初
昔所受用皆坏灭 所存于我今何有
而我于彼起贪著 违越上师教示言
往昔轮回生死所受用者,悉皆不可保信,坏灭之后,有何心要余留,我今复可受用?毫无余留,故悔我不应为彼无义之事现行贪著,违上师教造作诸罪也。
寅二于亲眷不应贪著
今我身命尚存时 乃至亲友皆远离
独行茕茕迷所往 从于不善众苦生
我今无用之身尚生存时,及如是舍诸亲友,独行茕茕,不知何往,无有自在,尔时亲及非亲,悉皆能奈汝何?毫无补益,故不就贪著也。
丑二日夜勤修脱罪之道
任何亲友及非亲 谁能定令脱彼苦
我心夙夜常不宁 恒念此理无暂捨
从杀生等不善业,生地狱等苦,故我应日夜常思善不善业果之理,惟求如何定能解脱彼苦也。若于业果舍置不念未得决定者,是即于佛所喜爱之法中,未得决定,咸应于此致力也。或有自称于空性已得决定,而于业果不加顾虑者,显见其为颠倒解于空依缘起义,未得决定也。
子二忏先所作分二 丑一所忏之事 丑二忏悔之法 今初
我由无知愚昧故 造作众多自性罪。
及彼俱有诸罪业 凡其所作一切罪
我为昧于业果遇痴所蒙,有无戒体之补特伽罗,随其所作罪类,自性罪或惟遮罪,如是所有一切罪中,任何所作不善之事。
丑二忏悔之法
今对依怙圣目前 合掌思维诸苦怖
数数皈命恭敬礼 一切诸罪皆忏悔
于佛菩萨,现前观见如对目前,合掌思维以怖苦心,再再顶礼于彼诸罪,悉皆忏悔。
子三启请导师誓愿遮止罪业
恳请一切大导师 许我发露忏诸罪
此是不善不应为 从今我誓不再造
以此之故,于诸导师之前,自承所作之罪,谓此所作之罪,是不善事,自今以后,宁舍生命,决不再作,应断其等流,而为防护也。
一切经论,所说净罪之门甚多,而完全圆满之对治者,即以此四力完全圆满之忏悔法作忏悔是也。定受之罪,亦可依此清净,是分别炽然论及八千颂大疏所说也。我等于业果之分别既未善巧,虽略有所知,又不能如理取舍,日日多门造罪,故应常修四力忏悔之道,特应于净治发菩提心之障,励力观修。
结颂云:若为欲贪嫉妒骄慢心,罪力压伏胜心无由生,依身语意倒误诸所行,悉皆志心依怙尊前悔。
辛二出品名
入菩萨行论广解佛子津梁释忏悔品第二竟。
《入菩萨行论广解卷二》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