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止亂心
杯子裏的水,如果動蕩搖晃,就不能反射出外部的事物。我們的心也是一樣。如果老是動蕩不安,就不能平靜地反映出外部的事物。所以,必須借助禅的功效,使自己安靜下來。
我們的意識,時時刻刻都在躁動不安,像猿猴爬樹一樣,不停地從這棵樹上,爬到那棵樹上,不能安安靜靜地呆在一個地方。我們的意念,也像馬兒一樣,不停地飛馳。所以禅把我們的意識叫“心猿意馬”。心神散亂,就是心猿意馬。參禅,就是要把心猿意馬給拴住,讓我們的心靜下來,正如唐玄奘上給唐太宗的表文中所說:“製情猿之逸躁,系意馬之奔馳。”
禅有使心靈安靜的功能,就像將一塊明礬投到渾水中,使渾濁的水變清一樣。《涅槃經》卷九說:“摩尼珠投于濁水,水即爲清。”《彌陀疏鈔》雲:“明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過去在沒有自來水之前,都是從河裏打水來吃。如果是下雨天,河水不太清,這時候怎麼辦?就在水缸裏打明礬。打了明礬之後,過一會兒,水裏的雜質就沈了下去,水就變得清亮清亮的,就可以來飲用了。
禅定,就是讓雜質沈下去,讓思想變得純淨、明澈。禅定的作用,就像把摩尼寶珠投到濁水中,當我們心神散亂,如同混濁的水一樣的時候,通過禅定的力量,就可以使心靈變得清澈。儒家的經典《大學》裏也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說的也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