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略釋願海舟▪P10

  ..續本文上一頁的障礙,得廣大眷屬。

  頌曰:

  十方一切諸衆生,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默默觀想十方微塵數世界的一切衆生、聲聞乘緣覺乘的四果聖者以及一切如來和菩薩所修積的善根,我皆歡喜愉悅深深隨喜。

  獅子乳非琉璃的容器所不能盛,千斤鼎豈是一發所能提起。同樣要修行大乘,必須是大法器,具大力量者方能行持。否則獅子乳放在瓦器中,瓦器立刻崩裂,一根頭發欲提千斤之鼎則當下斷折。如果心胸狹隘、目光短淺、嫉妒心強,則見人造惡歡喜贊歎、鼎力襄助,而見親友或他人出家以及修行善法、斷除惡法時,心中卻難以包容,妒火盛燃不惜口舌身力,以超常的熱情爲他人的墮落提供各種的順緣,直至他生起邪見、退失道心、放下修行方爲究竟。這樣的人不論他是父母還是親友都是修行者的魔障。學習佛法就是要改造內心,消除嫉妒,使自己的心量等虛空遍法界,才能契入佛菩薩甚深廣大的境界。學大乘法的人不但對他人的一毫善法要隨喜贊歎,而且對于無端的責難、蠻橫的損害等諸種不如法的惡行,也要能坦然相待、寬容包涵。否則如小池塘無法容納百川衆流,不但如此,僅僅一點廢品亂物也能將它染汙得穢濁不堪,心量小的人也是這樣。但大海卻能包含納受一切江河溪流,且無論外緣如何汙穢繁雜,海水色味依舊不變。所以大乘行者心胸當廣如大海。

  隨喜惡行獲得罪業,相反隨喜善法獲得福報也是合情合理的。隨喜在輕松愉快之中就能獲得福報功德,而且隨喜功德極大,如《彙集經》中雲:“叁千須彌可稱量,隨喜善根不可量。”佛說叁千大千世界及須彌山都能衡量它的大小,但誠心隨喜的功德卻是無法衡量的。《華嚴經》中佛對帝釋天說:“憍屍迦,叁千大千國土中滿中海水,可取一發破爲百分,以一分發滴取海水可知滴數,是隨喜福終不可數。”《法華經》中說:「若有人對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道衆生,在八十年中布施七寶及象馬車乘宮殿等,又以佛法教化他們都得到沙門四果,如是所得功德極大。不如第五十人聞《法華經》一偈而隨喜的功德百分之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親臨法席聽聞隨喜的功德就更無法衡量了。」

  有人心中疑惑自己不費吹灰之力,爲什麼隨喜就會獲得功德呢?答曰:因爲隨喜是善心,又對治了嫉妒的惡心,所以當然有功德。如站在旁邊看他人賣香,身上自然熏染香氣。所以永明延壽禅師雲:“隨喜贊善,助他勝緣,雖不親作,得同善根。”論中說:「在無常的世界中,衆生都被愚癡所蒙蔽,如果有人作功德,見到的人心生隨喜,贊歎稱揚,發此大心,就能成就功德。菩薩僅以隨喜心即能勝過二乘人。」龍樹菩薩在《十住婆沙論》中雲:“所有布施福,持戒福,修禅慧福,從身語意生,去來今所有,習學叁乘人,具足一乘者,無量人天福,皆隨而歡喜。”從能修行福德的對境來分,有六道衆生、聲聞緣覺、一切菩薩及諸佛世尊。從功德而分有世俗谛與勝義谛的功德。這一切功德我悉皆隨喜。此下進一步詳細解說:

  一隨喜如來功德:在整個大法界中,過去現在未來都有世界微塵數的諸佛如來出興世間,自從初發無上菩提大願,中間爲求一切智智寶,精進修一切廣大福德,不惜身命,在不可記數的大劫中舍棄了不可說不可說數目的頭目手足等,修種種難行苦行,圓滿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方便、願、力、智十度波羅蜜,證入一地乃至十地等覺妙覺果位,成就無上菩提。轉大*輪度化無邊有情,示現大般涅槃,留下舍利造福人天,所有功德悉皆隨喜。如我等大師大悲釋尊,因地施舍國城七寶妻子兒女之外財尚不足說,僅是舍棄頭目腦髓也多如大地微塵。如雪山童子爲求半偈而舍棄全身,薩埵王子舍身救虎,六牙象王自獻獵人,圓滿福智王施舍眼睛,金色鹿王舍身救護同伴,慈力王血肉布施五夜叉,如是種種難行苦行。欲詳細了解,當閱《賢愚經》、《菩薩本行經》、《白蓮花傳》等。《法華經》雲:“觀叁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芥子許非菩薩舍身命處。”

  如來涅槃人天悲仰,爲度化後世的有緣衆生,令衆生種下當來解脫的種子,如來以智慧火焚燃全身,出八鬥四斛舍利,人、天、龍各得一份。後來阿育王遣派神鬼,在南贍部洲建八萬四千舍利寶塔,成爲人天供養的福田。佛滅度後舍利等同如來真身,若人瞻禮,功德無異。(漢地除佛牙舍利塔外,尚有十九座舍利塔,這也是漢地衆生的福報。)《無上依經》雲:“若得如來身分如芥子許。一瞻一禮,千返生于大梵天上,受諸快樂。”如《入中論》雲:“佛德無邊若虛空,弟子菩薩莫能宣。”總之如來的無邊功德悉皆隨喜。

  二隨喜菩薩功德:大乘聖者菩薩出定入定所修戒定慧的解脫資糧悉皆隨喜。

  叁隨喜二乘功德:二乘即聲聞乘與緣覺乘。聲聞以出離心持清淨戒,修頭陀行,證悟苦集滅道四谛真理,經五道位斷煩惱障礙,得阿羅漢果位。今于預流、一來、不來、阿羅漢果所修功德悉皆隨喜。緣覺有兩種:部行緣覺與麟角喻緣覺,緣覺在出離心的基礎上修十二因緣,圓滿百劫資糧,證得獨覺果位。總之二乘中有學道或無學道都是人天福田,都應誠心隨喜。

  四隨喜衆生功德:十方六道中胎卵濕化四生有情,發無上菩提心、大慈大悲心、善心、信心、出離心者或有修布施持戒者,或作聞思修如讀誦經典、燒香禮拜、繞塔轉經、念佛念咒、打坐及觀修者,總之若衆生有一點一滴的善根,我悉皆發清淨心隨喜贊歎。

  丁六、請轉*輪

  勸請轉*輪能消除謗法的障礙,發起慈愍衆生的善根、生生世世值遇佛法、不起邪見、得到多聞智慧。

  頌曰: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轉于無上妙*輪。

  諸佛如來成就廣大無礙的如所有智與盡所有智,能以此智慧燈,破除世間一切愚癡冥暗,當十方一切如來坐菩提座,降魔已畢,剛剛成佛之時,我即分身到佛座下,合掌恭敬誠懇地祈請說:“爲迷惑苦衆,燃亮正法燈。”諸佛承我勸請而轉于無上大*輪。

  佛不出世的時間稱爲暗劫,暗劫之中衆生沒有智慧的眼目,只能踏入黑暗的險道之中,加上一切天魔外道的邪知邪見及邪說橫行世間,由此一切衆生從暗入暗,從苦入苦。所以佛法是苦海中的慈航,黑暗道路中的明炬,出生一切諸佛之母,一切衆生慧命的源泉。

  不用說沒有佛法的暗劫,就是五濁橫流的今日,因衆生業力越來越強大,福報越來越淺薄,所以祖師大德們相繼入寂,法日也漸漸地西沈。此時邪魔猖獗,邪知邪說風行世間,多如牛毛,因此使得一般的衆生盲目無知,只是追求飲食衣服錢財玩樂,不知尚有解脫之道。就是入于佛門追求解脫的人也感到迷茫不安,無所適從。爲了燃亮智慧之燈,照亮解脫之道,我們理當義不容辭地以種種方便、種種善巧,殷勤勸請十方諸佛菩薩、善知識、法師愍念衆生苦楚,擊大法鼓,吹大法螺,震大法雷,開甘露門,降大法雨,開辟人天解脫之道,堵塞惡趣罪惡之門。《大智度論》中說:「當我們祈請時,雖然見不到佛,但佛常知道我們的心,聽到我們的勸請之聲。」諸佛正遍知,悲心懇切,愍念有情,常作不請之友,智光徹照遍及一切有情,天眼常垂視我等,天耳恒遙聞我等,所以我等發一念敬信,佛必歡喜安慰,不會無動于衷的,我今代一切衆生勸請,速轉大*輪,碾碎一切衆生的煩惱業障,安置衆生于解脫正道之中。

  昔日釋迦世尊初成正覺,觀察所證之法微妙甚深,無人能解能悟,若對彼說徒勞無益,故默然無言。但憶昔本願,特爲度化此界衆生,當爲彼等漸次說法。佛于眉間放白毫相光,加被大梵天王,梵王即到佛前,勸請說:“唯願哀愍,爲轉*輪。”佛爲使衆生尊重法的緣故,依舊默然。梵王又邀帝釋天同來勸請說:“世尊降伏諸魔怨,其心清淨如滿月,願爲衆生從定起,以智慧光照世間。”佛仍然默然不語。時梵王偏袒右肩,胡跪合掌,勸請說:“如來今已降魔怨,智慧光明照一切,世間根熟有堪度,唯願世尊從定起。”佛告梵王:“我法深妙,最極寂靜,若爲人說,彼不能解。”後來梵王見魔界增多,天人減少,又來勸請說:“唯願叁界獨尊的大牟尼,開甘露門,宣所證清淨離垢到達彼岸之法。常悲愍衆生如獨子,爲何今日舍棄不顧,伏乞以佛法光明,灼破冥暗,祈佛大慈,不舍本誓,如獅子吼,作大雷震,爲此衆生轉妙*輪。”此時世尊以偈告曰:“我今爲汝請,當雨于甘露,一切諸世間,天人龍神等,若有清淨者,聽受如是法。”之後四位樹神請問:“當于何處轉*輪?”世尊告訴說:“當在過去九萬一千俱胝諸佛轉*輪處,即波羅奈仙人墮處——鹿野苑中轉正*輪。”于是佛到鹿野苑度五比丘。從此叁寶出現世間。如《維摩诘經》雲:“叁轉*輪于大千,其輪本來常清淨,天人得道此爲證,叁寶于是現世間。”所以我等也應如大梵王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幻化無量無邊的身體,到微塵數諸佛世尊面前,敬獻千輻*輪、右旋吉祥法螺,再叁殷勤勸請人天導師轉大*輪。

  以上是一般意義上的請轉*輪,了義的請轉*輪是:衆生迷失本性,被聲色所障礙,不知水鳥樹木一切諸物皆演妙法,念念之間,恒轉不息,因此要勸請。即悟入法界本性,常轉自性*輪。要恒時了悟一切音聲如谷響,一切顯現如水月,緣起性空,非斷非常,一一全是真如法界,于聞無所聞之性中,終日聞法,心能如此作觀,稱爲請轉*輪。《華嚴經·出現品》雲:“知聲如響,而請轉*輪,了知諸法真實性故。于一音中,出一切音,而轉*輪,畢竟無生故。”如此則一切器情所發之聲,全是佛語,所以古人雲:“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經中亦雲:“能令叁界所有聲,聞者皆是如來音。”賢首法藏大師說:「諸佛以智慧功德爲體,菩薩以窮盡法界的智慧…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略釋願海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