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憶念寶珠或明鏡本性,不以方便磨砺擦拭,想要光明顯發出來是絕對不可能的。衆生真如佛性,本來空明清淨,但被無量煩惱垢染所蒙蔽,若只是憶念真如,不以方便熏修是無法清淨的。因爲垢有無量,所以應修習一切妙行而行對治。《大乘起信論》中講了四種對治方便:“一者行根本方便,謂觀一切法,自性無生,離于妄見,不住生死。觀一切法因緣和合,業果不失,起于大悲。修諸福德,攝化衆生,不住涅槃,以隨順法性無住故。二能止方便,謂慚愧悔過,能止一切惡法,令不增長,以隨順法性離諸過故。叁發起善根增長方便,謂勤修供養,禮拜叁寶,贊歎隨喜,勸請諸佛,以愛敬叁寶淳厚心故,信得增長,乃能志求無上之道。又因佛法僧力所護故,能消業障,善根不退,以隨順法性離癡障故。四者大願平等方便,所謂發願盡未來,化度一切衆生,使無有余,皆令究竟無余涅槃。以隨順法性無斷絕故。法性廣大,遍一切衆生,平等無二,不念彼此,究竟寂滅故。”馬鳴祖師指出要隨順法性,開發真如,必須建立無盡妙行,否則執著畢竟空,不行六度萬行,則智慧與方便分離,不成究竟正道。如《維摩诘經》雲:“無方便慧縛,有方便慧解,無慧方便縛,有慧方便解。”說明智慧方便不能背離,要雙融一味。所以說:“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爲父,一切衆導師,無不由是生。”華嚴二祖賢首國師說:「佛的叁身以及十波羅蜜,乃至菩薩的利他妙行,都應將自心本具之法轉爲道用而行持,衆生心中有真如體大,現在修行引出法身。衆生心中本具真如相大,現在修行引出報身。衆生本具真如用大,現在修行引出化身。由心中真如法性本無悭貪,現在隨順法性無悭貪修行引出檀波羅蜜等。應當明確了知,叁大阿僧祇劫修行不曾在心外求得一法,都是從自心引出,所以應當以自性清淨的妙行而修持。」
如人廣學醫術,徹底精通,後采集天下一切藥草,沒有一樣不能治病救人的。所以隨順法性、以智慧攝持的一切行爲,都能莊嚴法身趣向菩提。即使一禮一拜也合于法性,融于智慧,這樣廣修一切妙行,無不是普賢行。所以菩薩發願回向成就一切殊妙之行。
庚五、自由無礙願
于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
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菩薩回向發願說:願我成辦二利宏偉大業時,在無明業惑四魔境界以及煩惱世間之中自由無礙,隨意解脫,猶如蓮花出水不被泥水所染著,而恒常純淨香潔。猶如光明遍照的日月,雖在空中而不耽著,運行無礙。
一般凡夫被無明所蒙蔽,業力煩惱所牽纏,病魔、死魔、蘊魔、天魔、煩惱魔所惱害,沈湎在世間恩愛怨恨的漩渦中,被財食名色睡五條繩索所束縛,興衰、苦樂、毀譽、稱譏八風所飄蕩,無有自在。即使有緣遇到善法,也易退失道心、放下修行。但菩薩不會如此懦弱而屈服的,也不會象聲聞獨覺因畏懼害怕輪回煩惱而獨自尋找自己的解脫。菩薩則以大無畏的精神,爲探取一切智智寶,爲度化無盡的衆生,不惜深入煩惱海中,甘作業惑苦海大浪中的弄潮兒。不懼一切無明煩惱及衆魔立下莊嚴誓言:“我要照破一切無明黑暗;解脫一切煩惱束縛;枯竭一切生老病死的苦海;降伏八萬四千魔軍;在世間煩惱淤泥中盛開微妙香潔的妙蓮花——解脫功德果,任一切衆生隨意享受。願我成爲光明的日月,不耽著空寂樂果,周行天下,照耀大地,乃至生生世世,絕不停息。”
洛欽大譯師指出“猶如蓮花不著水”一句對應“于諸惑業及魔境”,“亦如日月不著空”對應“世間道中得解脫”。因爲如《維摩诘經》所說:「蓮花生于卑地汙泥之中,菩提妙花也生在業惑煩惱之中,但不被煩惱所染汙,蓮花也不會染著泥水。」所以菩薩祖師大德們入于生死惑業魔境之中,不被惡劣外境牽製,常能奉身潔好,不忘菩提心,不舍六波羅蜜,相反借助煩惱業惑魔障,而趣向菩提解脫。《大涅槃經》雲:“于生死中,不失念慧,以不失故,雖見五欲,心不貪著。”如釋迦世尊曆世之中,常得國王尊貴之身,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數萬王妃婇女圍繞,數千王子恭敬承侍,迷人的歌舞,醉心的享受,廣大的聲譽,他卻毫不耽著,時常發大悲心、大慈心、菩提心、出離心,未嘗被煩惱罪惡染汙,也未嘗沈溺在聲色犬馬之中。如悉達多太子,視轉輪王位、叁萬嬌妻美妾如草芥而出家修道。不因恩愛而難舍;不因尊貴而怯弱;不因苦難違緣而退屈;不因艱辛病苦而廢棄苦行;不因魔障強大而畏懼不前。正好相反,爲了解救自他出離煩惱的淵薮而發大誓願、奮大精進、興大勇猛,寫下震撼叁千大千世界、斷盡無邊無際的煩惱、降伏難以計數的魔障、救拔無量無邊衆生出離輪回苦海的成佛之歌。
所以釋迦佛遇到提婆達多這個生生世世的冤家對頭,卻使他提前圓滿菩提。古德也說:“八苦爲師。”沒有痛苦修行者不會希求解脫出離,沒有煩惱業惑魔障瑜伽士不會勵力修行。《維摩诘經》雲:“雖爲白衣,奉持沙門清淨律行。雖處居家,不著叁界。示有妻子,常行梵行。現有眷屬,常樂遠離。雖明世典,常樂佛法。”又雲:“不斷淫怒癡,亦不與俱。不滅癡愛起于解脫。”如地藏王、觀世音、文殊師利等菩薩皆乘悲願力,入于輪回業障之海,如處清淨刹土,不被系縛,任運度化衆生。《經觀莊嚴論》中說:「菩薩在輪回中度化衆生,如遊觀花園,自在快樂。」《涅槃經》也說:「菩薩入地獄中,如受叁禅快樂,一切痛苦不能殃及菩薩。」
如禅宗道樹禅師給弟子們說:“過去我住山的時候,天天有許多野人,言談神秘詭異,幻化莫測。時爾化作佛菩薩,時爾化作羅漢天仙,時爾大放光明,時爾出大音聲,這樣十個年頭中,沒有間斷。雖然他們眩惑人心的把戲伎倆很多,但是我不見不聞不生執著的見解沒有窮盡,最終他們都銷聲匿迹了。”由此可見若具有強烈的出離心、大悲菩提心、清淨智慧,絕對不會被世間所拘縛,而能在世間令自他得到解脫。
一切諸佛總集的化身法王如意寶爲了完成度生的偉大使命,求得大聖文殊師利的加被,在公元一九八七年帶領萬千大衆奔赴金色世界大清涼山,舉行了百日大朝聖。上師住在菩薩頂時,按照慣例,每天上午十點鍾,到塔院寺爲僧衆們敷演妙法。一天上師在通向塔院寺的途中想:“我應該觀察一下以後弘法利生的緣起如何呢?”如是作意之後,正當陽光普照大地之時,上師登上法座,此時僧衆們的海潮音在空中回蕩——“于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緣起非常殊勝吉祥,法王如意寶如獅子王雄踞于菩薩頂上,以獅吼聲對大衆宣說:“今天我觀察緣起吉祥圓滿,這預示著我們弘法利生的事業,任何魔障違緣也無法阻撓,而且會任運自在地展開。”
在末法的如今,要度化無量煩惱無明深厚的衆生,要展開全世界範圍內的廣大弘法利生事業,十方一切的魔障都會出來作違緣。雖然在法王如意寶二十個年頭的弘法度生生涯中,出現過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違緣魔障,但都被粉碎無余,而且度生事業廣大猶如虛空。在將來因衆生的共業,也許還會出現人非人等所製造的各種違緣,或風雨交加、或雷鳴電閃、或冰雹霜雪,但以殊勝的緣起力,上師的誓願力,佛法僧上師本尊空行護法的加持力,一定會摧滅一切煩惱,降伏一切諸魔悉令無有遺余,最終證明上師金剛語是誠實不虛的。大家都矚目以待著:魔軍的黑幢馬上殒落、勝利的法幢高高樹起的勝利佳節。
己叁、成熟衆生願
悉除一切惡道苦,等與一切群生樂,
如是經于刹塵劫,十方利益恒無盡。
我常隨順諸衆生,盡于未來一切劫,
恒修普賢廣大行,圓滿無上大菩提。
菩薩以無盡大願成熟衆生,則能隨順趣入無上正等菩提果位,才能圓滿成就普賢菩薩的一切行願大海。菩薩被悲心牽引,觀見惡道衆生常常受諸苦惱,無有止息,發願在無邊的十方國土中,曆盡現在未來刹塵數劫,拔除一切衆生的痛苦,賜予暫時究竟的安樂,此願此行無有盡期。盡未來的一切劫數,恒常隨順衆生的根基意樂,以種種方便善巧引導他們入于無上菩提之道,永無間斷地修持普賢廣大勝行,究竟圓滿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
菩薩視每個衆生猶如獨生子,慈眼觀照芸芸衆生盲無慧目。欲求安樂,卻吞毒物。欲至安樂殿,卻行險惡道。又見到如子衆生因往昔所造惡業,而今罪報現前,常受無量難忍苦楚,晝夜無有片刻停息。菩薩內心悲傷,爲救幼子發如海宏誓大願:“願盡虛空遍法界的一切衆生,常得安樂,無有諸多病苦。想要造惡不得成辦,欲修善法疾速成就。關閉一切惡趣之門,開通人天涅槃安樂大道。若諸衆生因昔日所造惡業,而感受極重苦果,我願全部代替承受,讓他們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永遠安樂幸福,究竟成就菩提佛果。”
清涼國師說:初句是滅除苦因苦果;二句是等施暫時究竟安樂;叁句是指成熟衆生的時間豎盡未來一切劫;四句是從空間而言,橫遍十方一切國土;五句是概括總說成熟衆生;後叁句則指長時修持之道與所得殊勝果報。即如《十地經》中雲:“令其安住一切智智道。”
如何拔苦與樂?此處分四略作宣說。一、凡夫位拔苦:雖爲具縛凡夫,但深懷廣大深切悲心,內心祈願衆生離苦,自身也付諸于行;或者見衆生有困難時,熱情幫助,看病施藥,周濟布施飲食衣服等資具;或施錢放生救命,對旁生布施草料水源等;對部多、非人、鬼子母、金翅鳥、遊魂、餓鬼及地獄衆生,以神咒加持飲食令彼等得以飽足,若常能以悲愍心,不希求錢財名利,放焰口蒙山施食,供施各種葷素熏煙,則對水陸空衆生有莫大利益。
再者,將誦經、拜忏、齋僧、供佛、念佛、持咒、修五加行等各種修行善根回向給罪苦衆生,他們一定能息苦得樂,尤其誦大乘經典能拔叁惡趣苦…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略釋願海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