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略釋願海舟▪P2

  ..續本文上一頁願等普賢 184

  己二、願等文殊 186

  己叁、總結回向 187

  戊四、回向極樂願分二:往生淨土願;蒙佛授記願。 190

  己一、往生淨土願分二:淨土的殊勝;淨土修法。 195

  庚一、淨土的殊勝 195

  庚二、淨土修法分四:實相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持名念佛。 200

  辛一、實相念佛 200

  辛二、觀像念佛 204

  辛叁、觀想念佛 204

  辛四、持名念佛 206

  己二、蒙佛授記願 211

  丙四、總結行願無盡 212

  甲叁、後善流通分分叁:顯示此經殊勝功德;勸請受持;總集回向。 213

  乙一、顯示此經殊勝功德分二:校量聞經利益;顯示衆行利益。 213

  丙一、校量聞經利益 213

  丙二、顯示衆行利益分二:獲五果功德;獲究竟果功德。 214

  丁一、獲五果功德分五:獲增上果功德;獲等流果功德;獲離系果功德;獲異熟果功德;獲士用果功德。 214

  戊一、獲增上果功德 214

  戊二、獲等流果功德 215

  戊叁、獲離系果功德 216

  戊四、獲異熟果功德 217

  戊五、獲士用果功德 219

  丁二、獲究竟果功德 219

  乙二、勸請受持 222

  乙叁、總集回向 229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略釋願海舟

  益西彭措堪布 著

  

  十方叁世無邊際,刹塵海會調禦師,

  救苦大悲遍照尊,毗盧遮那我敬禮。

  光明遍照大覺尊,聖智大海所流出,

  真如清淨微妙法,圓頓華嚴我敬禮。

  智慧甚深難測量,功德廣大不可思,

  無邊勝行度群迷,文殊菩薩我敬禮。

  重重願海浩無涯,衆生無盡願不息,

  大闡華嚴微妙義,普賢菩薩我敬禮。

  發勝菩提涉百城,煙波浩渺曆艱辛,

  知識悉皆異常倫,歡喜開示普賢行。

  切念師教不著塵,五十叁覓解脫門,

  一生入于如來境,善財童子我敬禮。

  華嚴海會恒沙衆,助佛宏宣妙*輪,

  叁賢十聖如雲集,清淨海衆我敬禮。

  離過湛然安不動,最勝善根無能喻,

  智慧深遠無涯岸,叁業皎淨如秋月。

  普觀世間無此德,勇猛精進利群生,

  妙法遍灑叁千界,*輪恒轉破重昏。

  心心切念澍法雨,念念悲愍濟有情,

  一切順逆無能沮,如是甚深大志願。

  生老病死苦海中,無上最勝大慈舟,

  深恩無極福聚藏,金剛上師我敬禮。

  我今願盡毛端智,照明廣大真教體,

  惟願叁寶垂加護,悉能冥契諸佛意。

  爲令法幢恒堅固,開啓衆生正法眼,

  趨入普賢行願海,當乘信解智慧舟。

  

  

  篇 首 寄 語

  《大方廣佛華嚴經》是我等大師釋迦如來叁祗劫滿,菩提樹下初成正覺,現前法界海會普光明智,以萬德莊嚴之報身,爲大根機衆生稱性宣說佛自證聖智境界的寶典。如日初出先照高山,佛宣《華嚴》使因緣成熟的衆生當下直入佛之知見,趣佛境界,一時功成果滿,究竟成佛。如經中所謂:「初發心時即成正覺。」祖師也說:“爲勇猛大丈夫,說成佛在刹那間。”華嚴大教是如來根本*輪,猶如百川以入海爲究竟,一切法門以入華嚴法海爲歸宿,百千叁昧以入于華嚴海印叁昧爲窮盡。其文豐義富,無量法門無不含容,無礙法界昭然開顯。

  有人聽說《華嚴》是爲法身大士、上根利智所宣說,且經文卷帙繁多,法義甚深廣大。即想如我之流,業障深重,福慧淺薄,根基陋劣,如何自不量力,而敢問津《華嚴》?還是識趣點敬而遠之,免得遭人譏諷嘲弄,反而搞得尴尬難堪,且致高不成低不就荒廢光陰。此類人妄自菲薄,高推聖境,妄居卑下,自斷善根勝緣。以邪謬見塞解脫門,作繭自縛,確實愚癡可憐。上根者依華嚴則可頓超十地,直入佛果,下根者也不妨沿著階梯漸登高峰。難道沒有聽說僅聞大方廣佛華嚴經七字而不墮惡趣,誦“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偈而使地獄餓鬼的衆生得以超升的嗎?經中又雲:“欲滅一切苦,安樂諸群生,欲與諸如來,身口意齊等,應發金剛心,究竟此勝行。”經中分明指出想成辦自他二利,度一切苦厄,成就佛果必須修學此經。《隨好品》中亦雲:“雖住海水劫火中,堪受此法必得聞,其有生疑不信者,永不得聞如是經。”說明若有緣縱然龍王及地獄衆生也能得聞此經,若內心疑惑不信則永遠無緣聽聞此經。《出現品》中也說:「此珍寶經典不會落入一切無緣衆生之手中,連聲聞緣覺也無緣聽聞此經,何況受持呢?唯有菩薩摩诃薩方能信解受持。如果有菩薩于無量那由他劫修六波羅蜜多,以及種種菩提分法,但是如果沒有聽聞此經,或者雖然聽聞卻不信受,佛說非如來法王真子,是假名菩薩。」

  《普賢行願品》中說:「讀誦受持,或一經聽聞即能生信,所獲功德超勝將無邊刹土中珍寶莊嚴及人天勝供,于塵數劫中供養諸佛所積功德,且能遠離惡友邪知識,永離叁塗惡道,速見阿彌陀佛,具足普賢最勝行願,獲大壽命,自在化生人中,不久當獲成就,消滅五無間重罪,生于豪門貴族,容色殊妙、相好莊嚴、智慧圓滿,諸魔不能摧伏,堪作人天福田,速坐金剛座,降伏諸魔軍,成佛轉*輪,廣度人天衆。」偈雲:“若人于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所以爲什麼要畫地爲牢、固步自封而失去如是殊勝大利呢?

  再者,佛說佛法大海深廣難測,縱如阿難、舍利弗等大智慧者尚無法窮源盡底,而如蚊蟲一樣的小根衆生也能飽腹暢飲。佛陀明示,只要有緣不論根基大小利鈍都能獲得相應利益。同樣華嚴大教圓被諸機,使上根者一生圓多劫之修行,刹那證無量法門,不曆階級位次,頓時因圓果滿,得證菩提。但經中自信向位乃至等覺妙覺菩薩直至佛果,七處九會階次井然。從初發心至成佛間一切行門、願門、波羅蜜門、菩提分法,無不具足。雖不能如善財頓成佛果,也不妨依循規矩,步步爲營穩紮穩打,不斷陶冶心量,漸成大器,最終也能承當大法。

  此《華嚴經》如優昙花難值難遇,今日得聞,並非沒有因緣。如怡山大師雲:“手捧目觀心口誦,當知夙有大因緣。”所以應當歡喜踴躍慶幸萬分,發願盡于未來的生生世世在在處處眼中常見、口中常誦、耳中常聞、手常書寫、心中常悟《大方廣佛華嚴經》。願與文殊、普賢、海會聖衆爲伴侶,願與一切衆生同遊華藏莊嚴海,共入菩提大道場。不能甘處下流,應早種圓頓正因,發殊勝行願,切莫因循怯弱。

  此經由來極爲稀奇,昔日龍樹菩薩應佛授記,出生在印度南方,智慧雄猛,博覽群經無不窮盡。後乘神通力前往龍宮,見此經有廣中略叁種,披閱之下由衷感慨:“如此難思無上法寶,可惜南贍有情緣悭無法得見。”故菩薩興大慈愍,迎請到人間,並作廣大弘揚。後來出世的世親菩薩,在顯現上堅信小乘貶斥大乘,被其兄無著菩薩方便誘導,閱此大經,信心勃發,翻然悔悟,從此回小向大。爲忏悔昔日謗大乘教的罪過,他開始造論闡揚《華嚴經》深義密旨。論典造畢之日,口中放光遍照四方,大地六種震動。當時國王及諸臣民都感到很詫異,循著光來到菩薩前。國王問:“尊者您是否今日證果,所以才顯現如此奇異之兆?”世親菩薩回答說:“並非我今日證果,而是由于我爲弘揚《華嚴經》所造的一部《十地經論》今日圓滿,所以現此瑞徵。可見華嚴不可思議的感應和加持是如此奇特。”當時大衆發起清淨信心,競相受持。從此這部大經弘揚得就更加廣泛了。

  此經流傳到漢地,對中國文化産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西域國王將梵文《華嚴經》進獻武則天,她下诏迎請印度叁藏法師實叉難陀翻譯此經。當天夜晚武則天夢見天降甘露,次日開譯之時,果然天降甘霖。而且譯場前面忽然出現一個大池塘,每天有二童子從池而出伺候筆墨,晚上入池而去,天天如此,直至譯畢,這是龍王恭敬《華嚴經》而化現的。華嚴宗二祖賢首法藏大師,應無數高僧大德缁素勸請敷演《華嚴》奧旨,大師登座之時,彩雲成蓋,瑞彩紛呈,忽然講堂大地震動,這征示著大師所解深契佛意,佛現神變爲彼印可。後大師又作多種著疏極力弘揚,自此修學華嚴蔚然成風。澄觀清涼國師又造了傳世之作《華嚴經疏鈔》,使華嚴風靡華夏大地。大師乃華嚴菩薩乘願而來,爲造《疏鈔》祈請華嚴海會菩薩加持,夜間于境界中見一巍巍雄峰,萬丈金霞,光明皎潔,連天接地,又見自身變成金龍,一龍又化無數條龍,飛往他方世界。大師入于光明遍照之境,是《華嚴疏鈔》大行天下之兆。那時讀誦受持禮拜供養者不可計數,真實修習者比比皆是;入無礙境界,證得不思議解脫者亦不勝枚舉。華嚴的各種疏文釋論百家爭鳴,達到了最極鼎盛。

  時至今日,慧日漸晦,玄宗隱沒。但由于祖師深知華嚴的不可思議,爲使後學弟子能種下圓頓大教的正因,結上勝緣,在早晚功課中,巧妙地插入十大願王、七支供、經名以及《淨行品》等偈文,才使得今天漢地佛弟子們沒有不知道《華嚴經》的,所以我們應當深體祖師用心的良苦,而發心讀誦、修持、弘揚。

  至于《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則將全經推向大結局,也是全經的最高峰、最高潮。此品是毗盧遮那佛的淵府,普賢菩薩的心髓,一切諸佛之所證,一切菩薩之所行。善財童子于印度福城東之古廟中參禮文殊菩薩,經菩薩勸谕發起菩提心,並教令參訪善知識。他曆經百城煙水,遍參五十叁位大善知識,後入于彌勒菩薩樓閣之中,證大解脫。辭別彌勒菩薩之後,善財深心切念尋覓文殊菩薩,爾時…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略釋願海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