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略釋願海舟▪P8

  ..續本文上一頁,南閻浮衆生業障深重,善根微薄,煩惱熾盛,心力狹劣,剛行小善,卻又退心,起心動念無非都是罪業。無須遠說無始劫中,僅僅如朝露電光的這短短數十寒暑之中,所造殺盜淫妄等十惡業,破別解脫戒,毀菩薩律儀,犯金剛叁昧耶等遮罪、性罪,已是罪山岌岌、業海茫茫。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果報,如影隨形。誠如經中雲:“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是個無法更改的定律真理,我們只能接受,卻無法投機取巧,更無法逃避。如此諸多惡業罪障一旦成熟,只能親赴叁惡趣中,品嘗自己釀造的杯杯苦酒。此時的我們如即將被洪水淹沒的人,忽然伸手抓住了救命的稻草,自然心中又驚又喜,牢牢抓住登上岸來,絕不會疏忽大意隨波逐流的。又如犯下死罪的囚犯,即將臨刑,愁憂恐怖無法言喻,此時忽然聽到特赦令,定會悲喜交集,感激國王再生之恩,誓當以死相報。同樣現在我們被惡業煩惱的洪水沖漂,即將墮落叁惡趣海底,地獄的一切刑具業已准備妥當,牛頭馬面日夜相伴不離,時時刻刻伺機下手,此時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但忽然抓住忏悔的救命草,聽到無上大悲法王發出的特赦令,業海無邊忏悔是岸,自然不勝感恩戴德,誓願求哀忏悔。

  論雲:“菩薩忏悔,銜悲滿目,現不蒙大聖立斯赦法,抱罪守死,長劫受殃。”如果大悲世尊不開此殊勝方便,我等業障衆生只能束手待斃,在無量劫中忍受一切惡報苦受。現今世間迷愚凡夫平時大造惡業,不信叁寶因果,當惡報現前時則怨天尤人,不知仰仗叁寶消除惡緣,只能在百般無奈中驚恐死去。現在不忏悔,如世間無依無怙無歸無救的牛羊雞魚任人宰殺,別無辦法,那時悔之何及?

  《大集經》雲:“百年垢衣,可于一日浣令鮮淨。如是一百劫中所集諸不善業,以佛法力故,善順思維,可于一日一時盡能消滅。”我等所患頑固沈疴遇此大力神藥,定能諸惡消滅,身心清淨。譬如鐵器有所缺漏,不能因此而自暴自棄破罐破摔,應該以忏悔法修補恢複,以後它仍然能發揮作用。所以經中說:“前心起罪如雲覆空,後心滅罪如炬破暗。須知炬滅暗生,要須常然忏炬。”因此法王如意寶讓我們每天早晚都要念金剛薩埵等各種忏悔儀軌不能間斷,也是這個意思。

  佛在經中說他的弟子中有兩種勇士:一者即善護身口意,嚴持諸律儀,戒珠潔淨無瑕。二者,雖偶然失去正念,致使犯戒造惡,但馬上追悔勇于發露忏悔,如法還淨。犯錯造惡雖然不好,但因造小惡業而生大恐怖,勇猛忏悔、洗心革面、改往修來的人如火中蓮花,確實讓人佩服。忏悔能培植很大的福報。經中雲:“然諸福中,忏悔爲最,除大障故,生大善故。”如不淨糞染在身上,雖然很厭煩也不雅觀,但沒有它也不會去洗刷,同樣依靠惡業可以發起忏悔,依此可以引生諸多善行,修積很大福報。

  《婆沙論》中雲:“若人于一時,對十方佛前,代爲一切衆生,修行五悔,其功德若有形量者,叁千大千世界著不盡。”勇施比丘犯重依靠忏悔,早已在東方世界成佛多時。《叁昧海經》中佛爲父親淨飯王講述了一個公案:在久遠的過去,有四位比丘犯了重戒,心中感到很羞恥,心神恍惚,無依無怙,于道中行走,忽然聽到空中說:“你們雖然犯了戒不要認爲就沒救了。空王如來雖般涅槃,佛像還在,應該到佛塔中,觀佛像眉間白毫。”比丘們聽到此話,如將死而遇神醫令服用靈丹,感激淚流。感慨地說:“佛像尚有如此威力,何況親見佛的尊容呢?”爾時全身倒地如大山摧崩。他們就是現在已在四方成等正覺的四位佛陀:即東方不動佛,南方寶相佛,西方無量壽佛,北方微妙聲王佛。所謂“彌天大罪,擋不住一個忏字”確實此言不虛。

  《高僧傳》中記載昙策大師嚴淨道場,專修忏悔,見到七佛現身對他授記說:“汝罪已滅,于賢劫中成佛號普明如來。”南嶽慧思禅師修“方等忏”,夢見四十九位印度聖僧叫他重新受戒,之後更加精進苦修,能徹見叁生之事,剛一靠牆頓然開悟。智者大師在大蘇山修“法華忏儀”,證得旋陀羅尼,辯才無礙,成就無量功德。還有古德精勤忏悔,相繼感得地藏、文殊、彌勒現前安慰並授予清淨的菩薩戒。所以漢地受大小戒律之前都修忏悔,身心清淨才能得到圓滿戒體。

  總之,忏悔可以消除煩惱、洗淨業障罪垢、鏟除惡報、開發心性光明自性、現前禅定智慧、獲得清淨律儀等,其力用無法一一言宣,只有自己切身實踐,才能真實體會到。正因爲忏悔的殊勝及有著其他法門無法代替的不共作用,故成爲末法衆生的贖死靈符,所以各宗祖師都造了各種不同的忏願儀軌,如《法華忏》、《方等忏》、《梁皇寶忏》、《賢劫千佛寶忏》、《慈悲叁昧水忏》、《大悲忏》、《淨土忏》、《地藏忏》、《寶王叁昧忏》等,廣行于世,普救衆生,大家可擇其相應者極力修持。法王如意寶慧眼徹見,悲心深切,愍念漢地衆生,觀其根機而造了金剛薩埵的廣略修法,此法自問世以來,漢地衆生歡喜信受,競相流通。

  悟達國師雲:“夫論忏悔者,本是改往修來,滅惡興善。人之居世,誰能無過?學人失念,尚起煩惱,羅漢結習,動身口業,豈況凡夫,而當無過?但智者先覺,便能改悔,愚者覆藏,遂使滋蔓,所以長夜積習,曉悟無期。若能慚愧,發露忏悔者,豈止是滅罪,亦複增長無量功德,豎立如來涅槃妙果。”

  罪惡業障如黑暗,要以光明才能遣除,但有人既不願受罪報,又不願發露,如欲滅黑暗而嚴遮窗門,熄滅燈光,如此則只能是暗無天日。只有打開發露的門,引進忏悔的光,才能消除業障。佛在經中呵斥廣嚴城的五百餓鬼說:“你們造惡業時,沒有慚愧畏懼,現在惡果現前時,卻羞于見人。”確實很多凡夫都是如此,造惡業時膽大妄爲,但讓他發露出罪時,卻又畏首畏尾,膽戰心驚,生怕別人知道,以後名聲不好,面子上過不去,這樣前怕狼後怕虎,以各種邪分別念障礙忏悔的正念,一點勇氣也拿不出來,如此正象已服用烈性毒藥,命在旦夕,良醫以方便令彼吐出,但他卻咬緊牙關,不肯開口,這樣縱然藥師佛也無可奈何,只能是死路一條。如人墮在糞池之中,應該迅速求上岸,馬上沖洗滌蕩,如果在池中停留的時間越長,那麼沾染得越多,越難洗淨,同樣罪業不馬上忏悔,它會如滾雪球般地日日增長。《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雲:“若覆罪者,罪即增長,發露忏悔,罪即消滅。”所以傳承上師規定,弟子們早晨一醒,立刻端身正坐念百字明二十一遍或一百零八遍,這樣可以壓製罪業的增長。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是不是我們不發露,他人就毫無所知呢?當然不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當我們造業時,一切有眼通的天人、聲聞獨覺及諸佛菩薩、上師道友們如同對面觀火一般看得清清楚楚。神鬼們指著我們在詈罵,諸佛菩薩上師們爲我們而痛心,但我們卻還外現威儀。正如一個明智的人裸形于大庭廣衆之中,羞恥難堪、無地自容,又怎能心安理得、香睡飽飯呢?佛說若犯戒還自诩清淨,這樣犯妄語戒重增障礙,且有欺诳如來的過失。人若犯戒,則地行羅刹馬上告訴空行羅刹,空行羅刹傳到四大天王處,很快惡名遍及天上人間。不發露不忏悔,如人懷裏鑽進毒蛇,此人漫不經心,他人勸告速速抖出,他也不理不睬,最後中毒而亡,所以不想忏悔的人也是這樣,只是自害而已。就算你現在僞裝粉飾得很好,但死後到閻羅王那裏時,一切生前造罪的情景如播放電影一樣,這是你自編自導自演的惡劇,被你心識的錄像機完全拍下,現在該輪到自己欣賞了,那時不管如何抵賴,閻羅王是不會客氣的。所以現在應該不顧一切虛浮的面子名聲,鼓足勇氣,坦誠地在上師叁寶本尊護法面前發露,求哀忏悔。《業報差別經》雲:“若人造重罪,作以身自責,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

  忏悔,隨行者的見解及修持的深入不同,有的可令業力壓伏不起,有的以發露等轉變業力,有的則可光現暗消般地滅除罪業。忏悔力與罪惡力互相壓伏,大惡業要上品忏悔才能消除,如果忏悔力不足,則仍然爲惡業所牽,不能將其伏斷。同樣中小惡罪與忏悔也是這樣的關系。

  修忏之前請提前認清要忏悔的對象是什麼?《佛名經》說雖然罪相無量,但概括來說有煩惱、業、果報此叁種障礙。能障聖道及人天勝妙好事。我等在無始受生之中,一身所造之業即已無量,何況無量身呢?

  己二、忏悔叁障分四:前行方便;忏悔煩惱障;忏悔業障;忏悔報障。

  庚一、前行方便

  經中說若罪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無法容納。因叁業而造業,或從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造業,或內心邪思維,或借助外境而造惡業,這樣十惡不斷,八萬四千塵勞門競相通向叁惡道中,叁障若能忏盡,則一切煩惱業障都能清淨。

  欲滅叁障應當發五種增上勝心前行方便。

  一慚愧心:諸佛菩薩叁業清淨皎如日月,我等無惡不造,又被一切賢聖所呵責,諸多鬼神天仙所指責厭棄,真是又羞又愧。

  二恐怖心:既是凡夫,自然叁門恒與惡業相應,這樣命終之後應墮地獄餓鬼畜生,受無量苦,這怎麼不讓人感到驚慌恐怖呢?

  叁厭離心:往昔無知愚昧造作惡業,現在罪垢纏身,當生厭煩追悔之心。又觀生死之中,常被無常大火所焚,衆苦連綿,不淨充滿,虛假無實,只是一場戲而已,如水泡速起速滅,生老病死如車輪滾動一刻不息,八苦交煎無有暫停,內觀自身種種不淨,九孔長流汙穢。內外諸法醜惡虛假,當生厭離。

  四發菩提心:菩提心能療一切生死重病,能燒一切障礙,能成就一切善法,能度化衆生,嚴淨佛國,能圓滿成就如來一切功德,所以當發菩提心。

  五怨親平等:于一切衆生起慈悲心,無人我相,若不如此則妄分怨親,以邪分別護親伏敵,滋生貪嗔煩惱,造惡受苦。

  具此殊勝方便,然後觀想十方諸佛菩薩,或僅觀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略釋願海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