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你們的相續中,要有信心。即使什麼都不會,有信心,就能得到上師叁寶的加持,要知道上師叁寶的恩德。
2.一定要發菩提心。想想六道衆生的痛苦,生起對他們的慈悲心,直至有流淚的感覺。具體的觀想不明了,氣脈,明點不會修的話,只要具備這兩個條件就可以了。
●修法的叁個要點。
修法,不管大小法,都要具叁個要點:
一、發菩提心,修這個法不是爲自己的利益,而是爲了一切衆生的究竟解脫和成佛。
二、修法時認真地修,心別散亂,應特別專注的修。
叁、修完後,將此功德回向給一切衆生,究竟成佛。
●加行修完修什麼?
加行修完還沒有得到正行,繼續修上師瑜加,念金剛七句。
●何時都不忘上師叁寶。
什麼時候都不要忘記上師叁寶,身體有病了,遇到違緣等等,好好祈禱上師叁寶,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不管遇到什麼違緣,重要的是祈禱蓮師,念金剛七句和蓮花生大師心咒,違緣就如天上的雲一樣,很快就會過去的。
安樂的時候,痛苦的時候不要忘記上師叁寶。病苦的時候,是自己往昔的業報,是重報轉輕報,後報轉現報,是上師叁寶的加持,在消除業障,生歡喜心,慶幸心,安樂的時候,是上師叁寶的加持,生感恩想。
●關于護法。
護法供的話,一定不能間斷。開始供。後來不供是不好的。如果開始就不供,也沒有罪過。平時不供的,在會供時可以隨儀軌供。
出差的時候等等,實在沒有辦法供護法,可以只念儀軌,實在不能念的話要觀想用供品護法就可以了。
●大圓滿法最殊勝。
大圓滿法是一切法的頂尖,一切法的精華,九乘佛法之巅。
其它一些密法,可能正行是最主要的。但大圓滿深道六法前行是重要的。
密法裏面,有般若、中觀……等等法門,最究竟最殊勝的是大圓滿法。
●一切放下。
不管別人說什麼,要像須彌山王一樣,絲毫不動。我們修大圓滿法的,不管別人怎麼說,好的,壞的,都要一齊放下。別人說了你,心裏就有點不舒服,這是不對的。
● 佛母永遠和大家在一起。
大家要思維人生是無常的,人說不定何時就死亡了。本來准備和佛母一起,高高興興地給你們傳法,而今佛母已不在了。
但是佛母從來沒離開過上師,離開過大家。佛母圓寂前發過願:在佛父圓寂前,一刹那也不離開上師。佛母的慈悲、智慧都在的,和佛母在世時一樣的。
● 密法須保密。
以後修行時,內在的證量,外面的瑞相,不要跟別人說,本來密法就是密,就是要保密的。
● 叁遍得加持。
有些人修了很長時間金剛七句,也沒看現瑞相,這沒有關系,如果誠心地念叁遍的話,蓮師和眷屬一定會在空中給你們加持的。
● 一切佛法的根本是信心和菩提心。
● 皈依是非常重要的。
從皈依上師叁寶直至得菩提之間,皈依是非常重要的。上師叁寶是究竟的皈依處,皈依的目的不是爲自己的利益,而是爲了救度一切的輪回中痛苦的衆生得到解脫和成佛,佛道與外道的差別在于有沒有皈依,皈依是一切佛道的基礎,一切悉地的根本,因此,永遠要好好護持皈依戒。
● 發菩提心才能成佛。
要發菩提心,要有利他心,這是佛教的特點,密法特別需要利他心,只追求自己得到什麼利益是不對的。
發菩提心具足二利,第一是不追求自己的利益。第二,發心的利益是究竟的佛果。
在相續中一次生起菩提心,就是佛子,是人天的歸依處。就是心在散亂時,就是睡覺時,功德也是不斷地增長的。
你們弟子們當生歡喜,你們從無量劫來修行,才得到人身,得到菩提心戒。能得到菩提心戒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我們從無始以來流浪生死,煩惱一個接一個,一直到現在。最好的相續,如摩尼寶一樣的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戒是不可缺少的。沒有菩提心,是不能成佛的。往昔的佛菩薩全都是因安住于菩提心而成佛的。能夠生起菩提心,這也是無量劫來積累福報而得到的利益。
● 菩提心不可思議功德的原因。
爲什麼一次發起菩提心,就有如此大的功德?
第一,發菩提心的目的不是爲了自己。無量劫來我們從來沒有利他心,菩提心是煩惱中的如意寶。不是爲了一兩個衆生,而是爲了一切的衆生。
第二,發菩提心,是讓一切衆生都離開他們的痛苦。這不僅是指暫時的、一般的痛苦。比如一個人頭痛,給他去痛的藥,也有很大的功德。又比如爲一個人遣除違緣,也是很有功德的。我們現在發心,不僅僅是爲自己的親友,而是爲了一切衆生,不是暫時的痛苦,而是六道輪回中的一切痛苦。在現在的世界上,親情最深的就是父母對兒女。母親對孩子是很慈愛的,在病時就更加疼護,但也沒有發大心,讓他們究竟成佛,離開一切的痛苦。發菩提心的功能是不可思議的。
第叁,發菩提心,不是暫時的,或者一輩子的事情。比如一個人給予別人吃的、穿的幫助,不過幾個人,幾百個人,不過是一兩天,至多一輩子,這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我們發心,從時間上講,是盡未來際,使一切衆生都得到佛果,就是這樣發心的。
第四,發菩提心,給予衆生的安樂,也不是一般的,短暫的。如給窮人一些錢財的幫助等等。我們發心,給衆生的,暫時是人天的果位,究竟是成佛的果位。上師叁寶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發菩提心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
發菩提心能夠積累資糧,忏悔業障。一次發菩提心,相續中的許多業障都可以得到清淨,是積累資糧的最好方法。
● 發菩提心的證量
我們已經發菩提心的人,以後應這樣做,永遠永遠爲衆生的利益,一個毛孔(那麼小)的壞事也不要做。比如,不要用眼睛瞪著衆生,要慈祥地看著衆生,給他們溫和地說話。不管在家、出家人中,貪嗔癡心慢慢去掉了,這是證量。如果有我慢,有貪嗔,說是發菩提心,這是很不如法的。如果我們發了菩提心,就應看到自己的相續中,貪嗔癡慢心越來越少,這才是證量。有傲慢心,是不對的。比如有新來年龍寺的弟子向老弟子問路,問上師的住處在哪,要把他帶過來,不要把眼一瞪,說:“不知道!”又比如認字多的覺得比不認字的高明,這樣想就是不對的。
你們回去的時候,遇到魚啊,豬啊被殺的時候,看到它們的恐懼和痛苦,叫啊,跳啊,如果有能力,要救他們的生命,沒有能力的,也要發慈悲心,忍不住地流眼淚。他們沒做什麼壞事,就被抓來殺死,如果是我們自己,或是我們父母,這時我們該怎麼辦呢?自他交換一下想。念佛、念咒爲他們加持,發願度他們。如果此時還歡歡喜喜,無動于衷,這是與菩提心不相符的。這些動物,曾無數次的做過我們的父親、母親,有神通時看到是很可怕的,如佛弟子嘎答亞尊者曾遇到的事。(公案從略)
● 發菩提心才算是年龍弟子
以後我們年龍的弟子,上師父母的弟子,得到竅訣的肯定是這樣,沒得到竅訣的也要好好發菩提心,這是成佛的根本。不要貪世間的名利、親眷、降伏敵人等,修法得到的是究間的解脫利益。好好觀察自己的相續,是否相應于佛法。上師沒有用神通觀察大家,應自己觀察自己的相續,能調伏自己的心。自己觀察自己,容易改正,自相續和佛法容合就行,釋迦牟尼佛也是這樣教的。
不管是暫住的,常住的,就是上師的弟子,不管在哪裏,要好好遵守國家的政策,你們是國家的公民,上師也是國家的公民。這樣修法是很方便的。
別人打罵,自己不生煩惱,笑笑就可以了。
以後年龍的弟子,一定要發菩提心,修大圓滿法一定要這樣,這樣才算是年龍的弟子。
-善妙吉祥-
《開示集萃》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