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元音老人文集菁華錄 第四章 修道 13 功夫程度

  13、功夫程度

  

  做功夫的第一步:念起不隨。能做到念起不隨就能于生死當中做得主,不爲業牽,得大自在。第二步:親證無爲。一切事情盡管來,我心不動。這是真正隨順,而不是壓住它不動。壓住它不動是不行的。要盡管應酬各種事情,隨順一切事緣,沒有什麼好的,沒有什麼壞的差別感,好的不喜,壞的不厭,這樣我們的心才能平靜,而到達平等無爲之境。做到這個地步就能變化自在了,分段生死也就了了。第一步是在生死當中得自在,第二步是變化自在,能變粗爲細,變短爲長,到達第八地菩薩的位次,至少能顯現叁十多個意生身。

  

  第叁步:微細流注消滅。微細流注就是上面講的作意。作意在八識田裏流動,你平時看也看不見,深入金剛薩埵大定,才能見到而消滅它。到這一步,微細流注都消滅光後,能顯現百千萬億化身,度百千萬億衆生。這時侯才真到家,不是一開悟就好了,差得遠,所以,還要好好的用功。

  

  

摘自《傳心中心法灌頂時之開示》

  

  二果羅漢,前念才動,後念就覺,雖然能不住相而于覺後歸家穩坐,但是念有起滅,還是有生有滅。所以還要有叁番生天落地的生死,然後才能了分段生死。因此,打開本來之人並不是大事完結,還要好好地勤除習氣,進入叁果羅漢達遇事不動心的階段,更向上進入無爲之境,達到阿毗跋致(不退轉)的地步,才爲初步了手。有思想、有妄情、有造作都是有爲。修行從初地、二地、叁地……到七地都是有爲,入八地才是無爲。七地雖然已證到無爲了,但是還有個無爲在,還有個無爲的影子,還是不幹淨。到八地,無爲的影子才取消。所以,我們每個人要衡量一下自己,看看是否對境心一點都不動,平時如還有妄心起伏,那就不行,在境界當中,若著境更不行。一切時、一切處心空如洗,能夠隨緣起用,不執著,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的運用那才是真開悟。

  

  

摘自《禅淨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