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何爲精進?(海濤法師)

  何爲精進?

  菩薩精進波羅密—一 海濤 輯

  

  1.雲何菩薩性精進?性精進者,心勤精進,爲攝善法故,爲利衆生故,爲令衆生得無上道故,爲破顛倒故。以性精進故,得身、口、意業善。是名性精進。

  

  2.一切精進者,有二種:一者、世,二者、出世。複有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複有叁種:一者、莊嚴,二者、攝取善法,叁者、爲利衆生。

  

  3.莊嚴者,菩薩摩诃薩初發心時,勤精進莊嚴:「若我能令一人解脫,于無量劫在地獄中受大苦惱。受大苦惱已,然後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得菩提已,乃至能令一人解脫,亦當受于地獄之苦,心不休息。」是名莊嚴。

  

  4.菩薩具足莊嚴精進,勝于一切聲聞、緣覺所得功德,不可稱計。何以故?爲欲利益一切衆生受大苦故。若爲一人受大苦惱,尚得無量無邊功德,何況乃爲一切衆生!是名菩薩莊嚴精進,攝取善法。

  

  5.勤精進者:

  一、若爲修行檀波羅蜜、屍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禅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勤精進者,名爲不動,一切煩惱、一切惡業、一切邪見、一切苦惱不傾動故;

  二、亦名堅固,健莊嚴故;

  叁、複名一切,知世方術及出世法故;

  四、複名具足方便,真實因緣修集道故;

  五、複名真實,得真實義故;

  六、複名爲廣,一切時中無休息故;

  七、複名調伏,勤修精進,不生憍慢故。

  如是七事增長善法,是名攝取善法精進。

  ◎以勤精進故,具足六波羅蜜。勤精進法,于諸趣向菩提法中,是近因緣,無上、無勝。是故如來于經中說:「阿難!勤精進者疾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菩薩精進波羅密—二 海濤 輯

  

  6.勤精進者:

  一、菩薩摩诃薩不作衣想,不作食想,不作臥具想,不作我想,不作我所想,不作法想,不作道想,不作菩提想,亦爲菩提勤修精進。是名勤精進。

  二、于一切時、一切國、一切心勤修精進,是亦名難。

  叁、不急不緩,處中而行,是名勤精進。

  ◎勤精進有二種因:一者、悲,二者、慧。

  

  7.一切自精進者,有四種:一者、離惡法;二者、增長善法;叁者、瑩磨善法;四者、增長智能。

  一、離惡法者,名菩薩摩诃薩勤修精進。未生惡法,勤作方便,令不生故。

  二、增長善法者,已生善法,方便令增廣故。

  叁、瑩磨善法者,勤修身、口、意業因緣,至心系念,受持善法故。

  四、增長智能者,若菩薩勤修精進,多聞、修定,增長智能故。是名一切自精進。

  

  8.善人精進者:

  一、菩薩爲善法故,勤精進時,設燒身首,不以爲熱。

  二、菩薩修善法時,勤行精進,尚自不覺地獄火熱,況世間火!

  叁、菩薩精進不多不少,平等而行,增長精進,善調禦故。所以者何?心清淨故,不休不息心不悔故,得大利益不顛倒故,畢竟能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是名善人精進。

  

  9.一切行精進者:

  一、常勤精進,二、至心精進,叁、智能精進,

  四、不斷精進,五、莊嚴精進,六、忍苦精進,

  七、不動精進,八、不時精進,九、不知足精進。

  ◎菩薩成就一切行精進,名爲大力,常勤精進,安住善處,堅固莊嚴,不休不息,得于善法。

  

  菩薩精進波羅密—叁 海濤 輯

  

  10.七種精進:

  一、欲心精進,菩薩摩诃薩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

  二、至心欲精進,菩薩摩诃薩增長菩提心故;

  叁、方便心精進,菩薩摩诃薩諸煩惱垢不汙其心,以身爲器,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

  四、勝精進,菩薩摩诃薩爲于善法不救身首火故,如是菩薩勝于一切聲聞、緣覺;

  五、求精進,菩薩摩诃薩求于世法及出世法諸方術故;

  六、學精進,菩薩摩诃薩速得世法及出世法故;

  

  11.寂靜精進者,有十種:一者、宜;二者、修集;叁者、非動;

  四者、堅持;五者、一切時;六者、緣叁相;七者、舍;八者、不散;九者、調禦;十者、趣向菩提。

  一、宜精進:菩薩若起一切煩惱,爲除病故,隨對治之。如貪欲起,觀不淨相;瞋恚起時,修于慈心;愚癡心起,觀十二因緣;思覺起時,觀阿那波那;破憍慢故,觀衆生界。是名宜精進。

  二、菩薩精進,非始非終,無量世中常得成就。是名修集精進。

  叁、菩薩精進,常勤修集亦如初得,是名非動精進。一切時中勤精進故,是名非動。

  四、菩薩摩诃薩常能親近諸師、長宿、有德之人,修學多聞。若修叁昧,思惟其義,勤行精進,隨順聽受。是名堅持精進。

  五、菩薩摩诃薩心不顛倒:宜修舍摩他,時修舍摩他;宜修毘婆舍那,時修毗婆舍那;宜修舍,時修行于舍。是名一切時精進。

  六、菩薩善知定、慧、舍,時時修集叁相:入相、住相、起相,不失正念,至心精勤。是名緣叁相精進。

  七、菩薩若聞諸佛、菩薩勤精進故,不可思議。聞已,其心不自輕,不愁惱,不知足。是名舍精進。

  

  菩薩精進波羅密—四 海濤 輯

  

  八、菩薩摩诃薩時時調伏諸根、諸入,飲食知足,初夜、後夜減損睡眠,至心不亂,無有放逸,推求莊嚴,發勤精進,修真實義,心無顛倒,隨順修道。是名不散精進。

  九、菩薩精進不急不緩,所作事業處中而行。是名調禦精進。

  十、過去世諸菩薩所持精進,悉爲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未來世諸菩薩所持精進,亦爲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現在世諸菩薩至心、不放逸所持精進,亦爲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名趣向菩提精進。」

  ◎菩薩一切精進,悉以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菩薩摩诃薩修性精進,乃至寂靜精進,悉爲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是名一切精進,悉以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菩薩善戒經.菩薩地.精進品》

  

  1.(佛言:)有四種法,若如理修行者,即能安住大乘趣向勝道,所有善法而無壞失。何等爲四?

  一者、信法能向勝道。複何名信?謂有信故,而能隨順諸賢聖種,所不應作而悉不作。

  二者、尊重能向勝道。以尊重故,于諸聖者所說妙法而能聽受,谛受法故,耳無外聽。

  叁者、無慢能向勝道。以無慢故,即能于彼一切賢聖恭信頂禮。

  四者、精進能向勝道。以精進故,若身若心悉得輕安,所作善法皆能成辦。

  

  2.佛告慈氏菩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爲有情修大乘行,欲度有情置大涅槃,應當先發五種勝心。雲何爲五?

  一者、于諸有情普發平等大慈悲心;

  二者、于一切種智心不退轉;

  叁者、于諸有情起親友想,于險難中誓當救護;

  四者、常于有情起負債想;

  五者、恒懷慚愧何時償畢。能發如是五種心者,速能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發菩提心品》

✿ 继续阅读 ▪ 精進(林崇安)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