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精進——人間佛教經證

  精進——人間佛教經證

  若不計寒暑,朝夕勤修務,事業無不成,至終無憂患。 ——《善生經》

  一、精進的意義

  貪逸惡勞是人的通病。由于貪逸,造成心神散漫,做事就不容易成功;因爲惡勞,所以希求近利,只求速成,一遇到挫折就灰心,一碰到困難就畏縮,尤有甚者,怨天尤人,不但對于前途毫無助益,反而起惑造業,空費大好光陰,甯非可惜!對治之道無他,唯佛法中的「精進] 是最好的針砭良藥。何謂精進?簡而言之,精,即純而不雜;進,即前而不退。唯有專心一意,勇猛向前,才能建成目標。

  二、精進的內容

  一般人爲了求得功名富貴,無所不用其極,但是這樣的努力,只會爲自己帶來更多的罪業,爲社會造成更多的禍害。佛教所提倡的「精進] ,具有下列完備的內容,故能自利利人,福國利民:

  一、披甲精進。人生的不安與痛苦,都是由煩惱而來,由于這些煩惱習氣根深蒂固,我們必須像勇敢的戰士一樣,執持戒定慧的矛戟,沖鋒陷陣,才能降伏魔軍,得勝而還。

  二、攝善精進。去惡有如除草剪枝,固然應該務求盡淨,修善則好比灌溉施肥,也必須時時用心,才能使菩提幼苗茁壯成長。

  叁、利樂精進。衆生于長夜苦海中輪回流轉,我們應該效法諸佛菩薩的慈悲精神,于一切時,一切處,普利有情,永不疲厭。

  叁、精進的態度

  我們應該如何精進修持,才能斷除無邊煩惱,攝化無邊衆生呢?偈語裏說「不計寒暑,朝夕勤修] ,指的就是:一、要有堅定的決心,不因氣候的變化而影響工作,不因情緒的低落而忘記初心,不因環境的動蕩而動搖己志,不因身體的倦怠而籍口休息。二、要有耐久的恒心,必須用心觀照,念茲在茲,例如:當決定斷除瞋恚時,二六時中都要提醒自己修慈悲觀,行忍辱行;當發心廣結善緣時,從早到晚,都要勤于爲人服務,給人歡喜。

  四、精進的利益

  精進的利益不勝枚舉,《善生經》舉出下列二點:

  一、成就事業:滴水常流,則能穿石;不斷鑽木,可以取火。懂得犧牲奉獻,勤奮努力的人,必定能夠突破一切難關,開創遠大的事業。

  二、至終無憂:勤于修道,未生之善,令其速生;已生之善,令其增長;未生之惡,令其不生;已生之惡,令其速斷。苟能堅持其心,于五欲不貪不拒,于生死不怕不離,必能破滅衆魔,無憂無惱。所以在佛法中,六度以精進爲主,無論實踐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都必須精進,才能完成波羅蜜。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