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走向解脫 叁乘根本戒概述上 在家篇▪P10

  ..續本文上一頁,墮落于惡趣。

  即如果男人對本爲汙穢不堪的女身非常貪戀執著,便會作出許多不軌行爲,對于已受戒的人來說,破掉根本戒,因其貪著汙穢身的果報,來世也轉身爲具汙穢身的衆生,若加上作邪淫的罪業,則會墮入惡趣之中。

  有謂學密宗可以享受凡情貪欲,貪執凡夫女人。出此言者實未曾真正依止過具相金剛上師,沒有好好聞思過密宗的經續和上師的教言。蓮花生大師說:“初入佛門的人,凡是增長邪分別念的緣分都是違緣;尤其對男人來說,最大的魔障是女人;對女人來說,最大的魔障是男人;除此之外,對男女二者共同來說,飲食衣服是最大的魔障。”以及:“不如理受持叁昧耶的女人是修法人的魔障。”蓮師這裏在間接上也意味著不如理受持叁昧耶的男人同樣是女性修法的魔障。要知道,我們所修學的無上大圓滿,有很多傳承灌頂都是蓮師傳下來的,若不遵循蓮師之金剛語,欲成就這些大圓滿又從何談起呢?

  無垢光尊者曾雲:“貪執凡夫女人會招致十方的誹謗。”同理,女修行人貪執凡夫男人同樣也會招致十方的誹謗。”

  無垢光尊者作了許多揭示女人對修道過患的金剛頌詞,下面引述八則,其一爲:

  欲求解脫捷徑精進者,違緣魔障莫過狡詐女,

  違背聖者形象衆垢罵,遠離衰損根源之女人。

  也就是說欲尋求極快解脫、修行非常精進的人,最大的違緣魔障即來之于狡詐的凡夫女人,所謂“狡詐女”,是指那些巧言令色,口是心非,心懷不軌的女人。如果貪圖這些凡夫女人,他便會違背聖者的形象,又因行爲不如法而不免遭到世人的輕視垢罵,故無垢光尊者指出凡夫女人是使修行人的世間出世間法都遭到衰敗損耗的根源,告誡弟子應該遠離。而從間接的意義而言,狡詐的男人亦是女修行人之最大魔障。

  其二爲:

  誰何雖已進入聞思修,但若遇彼此法即減滅,

  見未見之果報無限量,遠離衰損根源之女人。

  其大義爲,雖然修行者已開始了聞思修,但如果對女人産生了貪執,如此則聞思修的功德都會消減乃至滅盡,並且會出現許多過患,如在今生能見到的如遭遇意外違緣、疾病、短壽,所不見的如護法遠離,魔王加持等,後世更會墮入惡趣,而這一切衰損的根源都在于貪執了女人。

  其叁爲:

  誰何雖已利益于他人,但若遇彼名聲遂消匿,

  事業空耗利益將減滅,遠離衰損根源之女人。

  其大意爲,雖然修行者已發起菩提心,並已開始利益六道衆生,但還未證得聖位,此時,他偶然碰上一個狡詐凡夫女而生起貪心,依此違緣,他的名聲便會逐漸消退,且其已有的事業也會損毀,自己的一切利益也會消失。同樣,真正學法的女人雖然發起了菩提心,但因偶然與狡詐的男人相逢而生染心,終將導致名聲掃地。

  其四爲:

  雖爲智者但遭衆垢罵,希求減滅故難利他人,

  行爲下劣故遭俗人笑,遠離衰損根源之女人。

  其大意爲,雖然曾是學識非常淵博的智者,因貪著凡夫女人而會遭受大衆的輕視和垢罵,以前曾經希求得到上師叁寶的加持,勵力祈禱本尊賜予悉地乃至解脫,現在也因貪著凡夫女人之故,這些出世的希求心也已減滅,再作利他之事業自然也就很困難了。且此時所接觸的都是行爲下劣的世間凡夫,他便會逐漸被染汙而變得粗俗,此刻甚至連世人也會恥笑他,今生造此罪業,後世肯定會下墮地獄。一個曾對解脫有希求心,也曾下過苦功夫學法,本可廣利衆生的智者,最終不但自利利他不成,還落到個受世人厭棄的下場,實是可悲。因此凡是真正希求解脫,發心利益衆生的男子,必須遠離衰損根源的凡夫女人。女修行人也同樣應如是引起警惕。

  其五爲:

  雖爲尊者然已破戒律,護法遠離衆人不歡喜,

  業障深重現來世受苦,遠離衰損根源之女人。

  其大意爲,雖然本是一個持戒謹嚴的尊者,但後來因貪著一個凡夫女人,而破了小乘、大乘、密乘叁乘的根本戒,這時真正的護法善神都會遠離此人,叁寶弟子也不喜歡他,因其造下的深重業障,今生後世都會遭到難忍的苦痛。因此無論出家還是在家的初學男女,都應嚴肅對待這個問題,如果對各自的戒律置之不顧,聽任貪心蔓延,漸漸地就會破掉根本戒,甚至退墮到不信因果,舍棄叁寶的地步。尤其對已受灌頂的密乘弟子,因貪執女色追求世間法,最後還可能導致誹謗金剛上師,舍棄密乘戒等等,這樣他所造的罪業比魔王波旬還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魔鬼以嗔心等煩惱也會造很多罪業,但因他們得不到灌頂,不可能造下誹謗金剛上師等破密乘戒的罪業。對這種惡劣的人用不著去打卦,便可推知他們的出路只有墮入金剛地獄受無量苦,這並非是外境緣故,而是自相續中的染汙心所促成的惡業。

  尤其金剛道友,同一個金剛壇城受同一個上師的無上密乘四灌頂,如是應該互相幫助,乃至未得菩提前不舍離道友和上師,並要注意不對他人製造違緣,不誘使他人破根本戒,不做非法行,不造根本罪。因我們修菩提心的人,知道天下所有的衆生都曾是自己的父母,因此不能故意讓父母違背上師教言破根本戒,下金剛地獄受無量痛苦。如果男衆有相似的菩提心、大悲心,肯定不會對尼衆造這種違緣,令其破掉根本戒,造下很多業障。

  其六爲:

  雖爲賢良染汙煩惱增,謀求今生恣意享五欲,

  顯相下劣且又染汙他,遠離衰損根源之女人。

  一個品行高尚的修行人在貪著一個狡詐的凡夫女人之後,其相續中的煩惱會不可遏製,象上弦月一樣迅速增長,不再去追求後世的安樂以及究竟的解脫,而沈緬于今世的五欲享受,處處失態,而且他的這種行爲還會影響、傳染給周圍的人,因此千萬不要接觸這種人,無垢光尊者雲:無論身處何地,修行人都應引起高度警惕,遠離這種造違緣的人,否則違緣來時將後悔莫及。

  其七爲:

  具信出離勝法亦精進,但若遇彼只謀求今生,

  棄解脫道永沈于輪回,遠離衰損根源之女人。

  其大意爲,一個對上師叁寶有堅定的信心,對輪回有出離心,對解脫有希求心,對佛法有精進心的行者,若沾染上女色,破了根本戒之後,就會追求今生爲主的世間八法,舍棄解脫道。真正修法之男衆必須遠離狡詐的凡夫女人,在家人自然不必遠離自己的丈夫或妻子,但不能邪淫,否則會造重罪,生生世世不遇善知識,聽聞不到真正的佛法,得不到十八暇滿的人身而修學佛法。若出了家,乃至未調伏自相續的煩惱執著時,應遠離凡夫的異性,因這是修法之最大魔障。

  其八爲:

  雖爲修習靜慮之禅師,但若遇彼善法遂消滅,

  舍離神山到達鬧城邊,遠離衰損根源之女人。

  在深山獨自精進修持佛法的禅師,在還未得證悟成就時,在某些偶然的機會中,遇到狡詐凡夫女人的違緣之後,作非法行,破根本戒,于是修法的功德自然隱沒,不由自主地離開了神山,來到充滿業障煩惱的城邑鬧市,如同世人去作非法行。

  密乘十四根本戒中有“不能誹謗智慧空行母”,那麼無垢光尊者的教言是否與這條戒相抵觸呢?當然沒有,因爲該條戒中的智慧空行母是已成就者,並非指“狡詐凡夫之女人”,但即使是凡夫,異性之間也不能誹謗、排斥。

  法王還專門指出,年輕人特點是貪欲心重,老年人特點是嗔恨心重,如果學院裏的年輕學法人因貪欲心破了男女衆之間的根本戒,法王說其過患比吃了他的肉、喝了他的血還要嚴重。法王是諸佛菩薩的化現,是末法時代弘揚佛法的紅太陽,更是我們的金剛根本上師。法王以他的悲心,給我們作了這麼嚴厲的規定,爲我們阻住了導向惡趣之路,希望大家對法王上述的金剛句銘記在心,千萬不要做出讓法王感到痛心的事。假如有男衆中有人對出家女衆作了違緣,使有人因此失去了根本戒,那麼這兩人的罪過都非常大。因爲女衆一生中只能受一次出家戒律,這就象有人一生中只能吃到一頓飯,好不容易飯已捧在了手上,又被人搶走了一樣可憐。而且因爲故意違反金剛上師的教言,他們來世只有到金剛地獄去消這業障。不但出家僧人如此,在家居士也應同樣嚴肅對待這個問題。

  因此心有染汙煩惱的初學者,無論出家僧人,還是在家人,一定要謹慎觀察自相續,千萬不要放縱自己的染心。

  第叁節.大乘顯宗著重對治嗔心

  小乘行人希求自己從輪回中解脫而證得羅漢果,雖然對衆生發了嗔心,但因其未曾發起菩提心,故無舍棄衆生的過患,所以小乘主要對治叁毒煩惱中的貪心,如果沒有遣除貪心,則易毀犯四根本戒中的邪淫戒等。而在大乘中,只要生起嗔心損惱他人,就破了菩薩戒。相對而言,大乘中生貪心犯戒作不淨行,其相續中還未舍棄衆生,而生嗔心犯戒則是舍棄衆生了,因此從大乘角度來說,生貪心所造罪業遠不及以嗔心造罪業嚴重,故佛在《大寶積經》中雲:“貪心犯戒,其罪尚輕,因嗔犯戒,棄舍衆生。”在傳承上師的教言中也提到,就守持別解脫戒而言,生一百次嗔心不如生一次貪心的罪業重,而就守持大乘菩薩戒而言,生一百次貪心不如發一次嗔心的罪業爲重。

  若有人因此以爲自己是修大乘法的,生些貪心無關緊要,這又墮入了偏執,因爲我們都已受了別解脫戒、菩薩戒以及叁昧耶叁乘戒律,這叁乘戒律無疑都應守持清淨,況且別解脫戒是後二乘戒律的基礎,若別解脫戒不清淨,則菩薩戒與密乘戒也就無從談起。且貪嗔等毒均源于我執,欲得究竟的解脫,須淨除我執,因此由我執而生的貪嗔等毒也均須舍棄。

  若有人貪嗔等煩惱已趨細微,對戒律恭敬,則可知其修行很好,反之就算其表面上的威儀很如法,但因其煩惱粗重,故破戒的機會就會有很多。

  第四節.密乘著重對治癡心

  癡毒即是衆生背離實相的分別心念。所謂實相,即是法界的真實之相,是空性與光明的大雙運。但是衆生因爲受分別念癡毒的限製,並沒有認識、安住在這大安樂的雙運境界中,而…

《走向解脫 叁乘根本戒概述上 在家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