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問答(十叁) 淨土(二)▪P15

  ..續本文上一頁修靜二人到寺,談道甚契,師送之不覺逾溪。虎起大鳴,始知逾界,叁人大笑,喜心道各相契也。

  問:念佛時只觀聽自己念出聲音,同時觀想彌陀莊嚴佛容,可得一心(不必多觀想,彌陀經內極樂世界種種現象)對嗎

  (王清漢)

  答:念而能觀固佳,即不能觀,單念兼聽亦可得力。至雲觀彌陀經中境界,在作課誦此經時,隨念作觀,未嘗不可,至經畢念佛,則不可觀矣。

  問:佛像面容各有差異無相似(除了特征外)如觀想時采用自己印象較深就可否

  (王清漢)

  答:造像豈能一致,理宜采自羨者爲准,但既采定矣,應使其印相深切,在任何時地憶佛之際,此相分明現前,即獲大益矣。

  問:早晚念佛定課,不算佛珠,以時間規定亦可否

  (王清漢)

  答:自無不可。

  問:某法師來嘉主持法會時指示,要觀想面前有八尺阿彌陀佛金身,昨天老師開示觀想丈六金身,是不是八尺,丈六皆可以觀想

  ( 仁富)

  答:八尺從劣觀,易成也:丈六加倍,少難也。此不一定,以自己之心量定之,能八尺則八尺,能丈六由丈六。倘能五須彌四大海,則更佳矣。

  問:凡聖同居淨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余土,常寂光淨土,此四淨土,各應至何等程度始能達到,是否以聲聞、緣覺、菩薩、佛,相對而修乎

  (陳寬鳳)

  答:修行之人,在于證道,所謂道者,即是佛性。我輩佛性,盡被惑業障遮,故生死不主,稱曰凡夫。修淨者惑業分毫未斷,往生只種人天,但所生處,有佛菩聲緣,得以聚會,故曰“凡聖同居土”。斷見思惑之聲緣所居爲“方便有余土”。分斷塵沙惑之菩薩,所居爲“實報莊嚴土”。圓滿佛果,所居爲“常寂光土”。土名雖四,而實是一,土心非二,故隨斷惑現有別耳。

  問:淨土法門欲到四淨土,是否經由極樂世界

  (陳寬鳳)

  答:極樂世界,而具四土,非極樂以外,另有四土也。以古代帝國爲喻,“寂光”者禁城宮阙也,“實報”者京都府省也,“方便”者庶政衙署也,“同居”者繁華街市也。帝居禁阙喻佛陀,宰輔居府省喻菩薩,百官居衙署喻聲緣,富豪散處街市,喻帶業凡衆之人天也。

  問:弟子問在工作及想像時應如何行持使念佛工夫不致間斷,承長者示念佛時心在念佛工作想像心應在工作想像,過于工作想像時存一爲助念佛,而工作想像之觀感,則萬事皆是念佛,弟子愚鈍,對助念佛之義,尚不甚了然,祈再開示爲幸。(某居士)

  答:淨念貴乎相繼,外可斷而內不可斷,此爲生死大事,豈浮浮泛泛,便能成就。今日末法,修福者多,求慧者少矣,雖口言了生死,而其行實于了生死無關,淨念不繼,而又未得一心也。我輩白衣,爲謀生活,必有工作,在工作間用身力時,心中默念佛號。用心力時,存一我道未熟,必須借俗養身以求道之念!所有工作,皆定此目標。俗人工作爲吃飯,我工作爲求道,亦是淨念相繼也。

  問:修淨土法門之者,若能一心持名至臨終時,幸能見佛瑞相,但是要如何分別出此相到底是佛化或魔化呢

  如楞嚴經上雲有五十叁種魔能應衆生欲,故分不清楚

  (本如)

  答:修他法門,如觀心,參話頭,數息等,倘見佛像,是與所修並不相應,方有現魔之虞。修淨者求見佛像,佛像即現,自是本分,並非魔事。但若見時不可執著,倘或喜或懼,更出差路,仍一直念持,聽其自然,乃爲正規。

  問:修淨土法之者平時持名能正念,但是至臨終時因四大分散時之苦痛難提正念,未知此種人是否也能往西

  (本如)

  答:經雲:“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細味經義,可以了然,若臨終難提正念,便是顛倒,恐生障礙矣。

  問:無量壽經中有一段文佛對阿難雲無量壽佛國土有胎生,如此托在何胎,本來只有蓮花化生而已,爲何有胎生呢

  (本如)

  答:九品以外,生邊地者,假曰胎生,詳看本經上下文,自能解矣。

  問:若度衆生心切者,往生後未能聞佛說法,是否須待蓮花開後聞法開悟,才能倒駕娑婆度衆生。凡是不以安養回入娑婆度衆生者,都聞佛說法開悟之上上品嗎

  (蔡麟定)

  答:回入娑婆者,皆是有道有學之士,若蓮胎未出,何能他往。淨土法門,菩提爲因,凡上品生者,早曾發願再來度衆,未有不來之理。

  問:各不同的國家的人,修成正果,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語言能相通嗎

  (心炳)

  答:生到彼國,即得神通,衆鳥之語,水風行樹之音尚且能懂,豈有反不懂人語之理。不但能懂極樂之語,他界之語,亦能盡通,不然,每日清旦,供養他方十萬億佛,何能聞法乎

  

  問:依阿彌陀經上說,那裏(指極樂世界)的環境大部是金、銀、珍珠、瑪瑙,連樹木都是金葉子,鳥也是金的,這樣生活,不會很呆板單調嗎

  (心炳)

  答:樓閣形勢萬種,能住能飛。寶樹隨時放光,光中可現無量他方世界,且能作百千種樂,噴百千種香,鳥皆雜色,音各奇妙,且能演法,聞者開慧。天樂鳴空,六時雨花,鋪地成毯,光色璀璨。一切一切,千變萬化,隨意所適,重重無盡。如是尚曰呆板,尚曰單調,試思娑婆穢土,不呆板單調耶

  

  問:何以世尊不自創淨土極樂世界而介紹阿彌陀佛之西方極樂世界與衆生

  (遊堂振)

  答:阿彌陀佛既創極樂,而且廣大無垠,他方又何必步人後塵,畫蛇添足。世尊雖不再造極樂。然未嘗不將此穢土,思改極樂,惜人不察耳。倘使西方極樂,至人滿爲患時,世尊亦未必不另造極樂,但此時則不需要。

  問:彌陀經上雲:其中多有一生補處,余者非一生補處者如何成佛

  老師謂:阿羅漢不能到西方極樂世界,何故不去

  觀音菩薩又何能去也

  (遊堂振)

  答:一生補處者,不經變易生死即成,非一生補處者,須經變易生死耳。阿羅漢法習小乘,與彌陀淨土不相應故,觀音菩薩乃系大乘,極相應故,不但能去,且爲彼土之導師耳。

  問:極樂世界是否物質世界

  既雲佛身光明無量,如何有晝夜

  (簡宗修)

  答:既雲五塵,當是物質,但雲變化所作,是七寶諸相,皆佛所化。然此狀況,究稱性境,仰爲物質,須求教于淨相兩宗大德。至雲晝夜,非是明暗,乃指花開花落,鳥鳴次數,隨順此地,假定而言。

  問:阿彌陀經中謂極樂世界有無量阿羅漢及菩薩,卻不見其他佛,何故

  成佛後不住西方嗎

  (簡宗修)

  答:一個佛土,一佛主教,猶一學校,校長只一。再以國家而論,總統亦只有一。其土衆生,修到極點,亦名等覺,等覺即佛也。因土有佛,故不稱佛,必到另一世界主教,始稱佛也。

  問:“其土衆生,……盛衆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此“佛”指法身

  報身或化身

  釋迦佛“在世”時受過他們的供養否

  (簡宗修)

  答:極樂本分四土,衆生更分九品。此修持之功有深淺,所證之果位有高低,所知所見,便爾不齊,其所供者,可想而知。本土釋迦世尊,受彼供養,豈能在外,此能去彼焉不能來。觀音菩薩,乃彼佛之脅佐,尚來此供佛聞法,上弘下化,彼衆來供,例此可知。

  問:以後很想時時念佛但不知怎才得法

  (簡宗修)

  答:初步先求易簡,漸進再漸增多。前于講座時,所發之彌陀接蒙等書,冊後多附有念佛課程,可量時間,增減行之,要在進而不退也。但諸法圓融,應機而作,後生疑問,不妨函商。

  問:蓮花生的形體是否相同?或隨其叁界衆生之形象有所差別

  (鄭勝陽)

  答:大同小異,同者皆有相好光明,異者其相好以所證之福慧不一,現象少有殊耳。同異者,亦非固定,自隨其變易而轉變,必到佛身,方盡同耳。彼處未雲叁界何有叁界衆生。

  一 心 念 佛

  

《佛學問答(十叁) 淨土(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