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實載佛經,宜相信也。如必自己親身經曆,方能相信,我即可不信世有美國,他人雖曾去遊,我實未去,故不信也。並無地獄之說,他人不信,只可由他。若來質問居士,可向其反問,汝不常拜拜乎
其拜拜之對相爲何
汝親見之乎
問:婦人受胎時其靈性就入胎否
或對出胎始入呢
按生苦說是在胎內已入,對否
(鍾林招)
答:靈性與父精母血叁和合,始能成胎,此是通常,亦有臨産之時,而另一靈性來奪舍者,是爲特別。
問:人或畜生蟲類,死時自動的由其業報再轉生,或一一有鬼神引導到轉生處呢
(鍾林招)
答:業力爲主因,偶有爲鬼神引導者,亦是業力感召耳。
問:若人死必受閻王審問,經判決轉生者,一切衆生當然亦必同樣爲合理,但上至天人,下至蚊蠅蟲類,如目不能見之,水中空中極少之蟲類。倘若如是,閻王到底幾個人,方得行此審問判決之事呢
(鍾林招)
答:六道衆生固是無量,地獄之類亦甚繁多,而閻羅亦非一人,經中有記載也。
問:人類處世,可籌得何種妙法,能避一切苦惱及災害,以得安靜生活
如他人平白嚴重的侮辱,余是否能盡力來搏鬥,至爭鬥時,是否能傷他人生命
(曾同德)
答:人生環境順逆,皆由遠近因果以爲支配。現受之苦惱災害,倘現在不造惡因,亦可減其助緣力,且能避免將來之發生。他人橫加侮辱,當反求諸己,定有招侮辱之道,宜自忏悔,何可與人爭鬥,怨再加深
至雲傷人生命,更是錯誤思想,殺人者,國有常刑,甯不知耶
問:有人未娶妻,亦未侵犯過女淫,但有時欲火燃燒不能自禁,常犯手淫,此患何法可治
此是否與犯女淫同罪
將來受報如何
(潘玉泉)
答:比犯女性罪輕,因未加害對方也。淫爲惡首,意犯之,身手犯之,此種淫習氣愈習愈深,念念即在八識田中,將來淫種子(習氣)起現行,定牽神識墮落叁途(畜生餓鬼地獄),即現在做此事時,冥冥之中,亦有鬼神見之,知環周皆有見者,做此豈不醜乎
縱不解佛理,不聞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乎
問:衆生皆有佛性。只一念不覺(無明)即從無始以來生死輪回受盡苦矣,此不覺之一念,何由而來耶
(宋瑞錫)
答:萬法因緣生,此豈例外。
問:畜生是血途,貪爭奪互相吃食,且愚癡異常,難聞佛法。時至無終,亦難離叁途,經雲羊死爲人,如何解釋
(宋瑞錫)
答:衆生多劫以來,造一次業,一粒種子,落在識田,數量何止億萬,其中善惡互有,臨終種子生起現行,即牽之入胎受報,此一粒種子報盡,另一種子再起現行,則另受一身,居士只知此生造業,下生受報,而不知識田含藏之義,是以疑也。
問:惡心的人死後靈魂一定去到地獄受刑法,靈魂用甚麼刑具呢
(柯仙江)
答:請看地藏本願經自知,非數語所能詳也。
問:女人臨産,有苦痛不堪數日難生,在旁照應者皆出聲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決定不須一刻工夫即得安産,這是事實嗎
現在有甚麼人實驗的引證
(柯仙江)
答:心誠者有感應,生疑者則否。若求引證,我認識之人,先生未必認識,舉之無益。
問:前次問阿修羅之因,答是下十善,但十善上下如何分解
(周慧德)
答:善惡二字,自有等次,上與下即分矣。以不殺一條來論,如不殺人善也,再以此心擴展,乃至不殺牛犬豬羊雞鴨魚蝦是更善矣,再至于一切不殺,殺心泯盡,則善之上上者矣。若心量有限,時間短少,推行不普,皆善之小者。反之心量無限,長時不懈,推行普遍,皆善之大者。
問:因果經說:梁武帝的前世是個樵夫,郗氏死後轉生爲巨蟒。那麼依何根據說梁武帝確是從樵夫轉生來的
而郗氏死後確是轉生爲巨蟒
(若說根據因果經,小說家可以亂寫,故若說根據因果經是不成理的)。(葉慶春)
答:梁帝郗後等事,皆出釋尊以後,故經不載。信與不信,可任個人之見解。然以比量而論,事亦並非無理,阿含經多載釋尊前生之事,如喂虎飼鷹等。世間史書,曾載鲧死爲熊,彭生爲豕等,小說固不可信,經史是否可信耶
問:每聽他人言談凶毒手段,淒慘情節,或聞人哭泣聲,我之周身肉團緊張,而極于淚下,其因何在
(于魯)
答:此亦善心增長之象,儒曰:恻隱之心,人皆有之。佛曰:同體大悲等,俱近之矣。
問:每于夜夢,常遇見已死叔父,與幾個已死兄長及已死友人,有時不語,有時話長,甚至圍坐而進食,此種夢影有何意在
(于魯)
答:夢系下意識作用。攀緣六塵,皆有落影,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然皆虛妄不實,卻與吉凶無關。倘能公務之余,攝心念佛,使念歸一,則無此事矣。
問:此問常說若人修不好,死後墮畜道,但若還是龍鳳呢,是何解決
(潘振邦)
答:龍鳳不過畜之靈者,並不貴于人。試看蜂蟻皆有王,豈得謂高于人類之平民耶
問:世間所有的精忠報國,弘化世間,指善而教,不能則勸節用,博愛人,濟貧恤孤,到處救世立功,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等大善,究竟有何吉報眼前
(潘振邦)
答:位、祿、名、壽四者皆是世間吉報。但原因與果報,必論叁世,以因有大小,果有遲早,有先善而後惡者,有前惡而今善者,有善小惡大之互異,故須合而統觀。如必求眼前吉報,四者中之“名”報,多能在當下成就也。
問:世間免不了忤逆人,雖聰明又讀孔孟之書,一切善惡深明大義,俱悉爲何心不遵行
先逆其親,後與友不睦,自誇其賢,自作自高自大,愛大欺小,女人者不孝翁姑,不遵叁從四德,嫌貧悔婚,欺窮愛富等種種逆行,此種人賢愚有保分別
答:賢愚不在讀書聰明,及不讀書不聰明而定,當由其善惡兩途分別耳。
問:世間免不了的所有罪大惡極,殺人放火,假藥魔術害人,攔路行劫,有的父奸女、媳嬸,有的老奸幼等罪,除開貪官汙吏及私通野合狗盜一切小罪之外,以上十大重罪,若後罪發投網,受陽律宣告死刑示衆,後魂到冥府是否免得前愆
(潘振邦)
答:前列之罪固大,後列之罪,須觀其構成犯罪之結果及程度,而定其輕重,不能遽雲是小。至雲陽律冥罰等問題,亦須視其罪之程度,蓋陽律嚴重者不過執行死刑。然古人有雲一死不足畢其辜,又雲萬死有余。再查經載地獄有無間之設,推此可知雖受陽律,但罪性未消滅時,仍不免冥誅耳。
問:佛教講叁世因果,佛教徒生病,請醫生服藥,是不是徒勞
(支世榮)
答:凡事造作皆是因,有造作必有結果,雖不能驟變前因,亦能作損益之兩種增上緣。後來結果,當亦發生變化,有病請醫服藥,即是增上緣之一種,安得謂徒勞乎
問:佛雲有因必有果,如不種因,則必無果。是則無生無滅超脫因果之外,如此好似“因果”管轄一切。如是“本有之因果,由誰而發
此問非爲由人由衆生所發之因,所得之果,而爲最初定因果者誰
是否在因果之上有製定因果者
(支世榮)
答:萬法現相,皆由衆緣和合。因待緣起,果待緣生。千變萬化,不可方說。不可說本有,不可說誰發,不可說在上有製定者。試問氣遇冷而化水,水遇冷而結冰,冰遇熱而融水,水遇熱而蒸氣,皆因果也。究以何者爲本有
是誰而發,有誰製定乎
問:有一位住在寺院的女信徒,修行叁十余年,最近遇著車禍往生。生前品行良好,虔誠拜佛以及辦佛事,實在真可惜!這是什麼原因呢
(莊慶賢)
答:因果須合叁世觀之,有乘有除,有現報、生報、後報之別。蓋果之成熟,以力量之大小,而有遲早之不同。如孔子顔子,皆是聖人,孔喪其子,顔竟短命,曹操司馬昭,皆篡弑大逆,而其子孫皆有天下,其不能以當時而論當時,可以知矣。況尚有死喪非是禍,而富貴非是福之微機在也。
問:信者中有一部分不孝逆子,父母親勸解不聽,要用什麼方法來改善
(莊慶賢)
答:此亦夙生之因果,父子因緣,本有報恩報怨,還債討債之別。此等事只逆來順受,遣人常與解說因果,使知怨宜解而不可結。世間名分已定,亦須敦睦倫常,否則又結以後之惡也。
問:每見人譏笑某一人或某一事時,往往搖頭脫口喊出“阿彌陀佛”四字,試問該習氣即入八識田中,將來所結之果屬善屬惡
(樓永譽)
答:此爲口意二業相異之表現,意存譏笑,是意惡也;四字名相,是口善也。雖則同時而起,當分下善惡二種,自然各收其果。
問:在于講演之時說到因果報應之事實,聽衆當場質問,佛爲慈悲,無意相犯一次,何不原諒
(蕭慧心)
答:造業受報乃種豆得豆,種瓜種瓜,自然之理,並非佛罰,此如飲食不節,起居不時,即釀疾病,請來醫生,專爲治病,不可誤會此病,乃醫生所加,佛只拔苦與樂,從不施罰,何原諒之有
問:六道輪回,叁世因果之事理,信而有征,拙內今世爲人慈善,竟招短命橫死之報,此由于她宿世廣造殺業果熟,今生緣遇以致臨終報前種種顛倒錯誤,負屈含冤而死,殊非常情所可理解者,惟她臨終劇苦兼以學人當時未聞佛法,于她氣絕時,淒慘痛哭撫動,亡人神識未離軀殼,曾否因嗔或愛之心,複感叁途惡報
(董頤元)
答:臨終起嗔起愛,多半墮落,不明佛法者,大約皆被其害也。
問:兩年來,音容飄渺,陰陽路隔,從未有她分毫消息及夢境,是她仍在獄道受苦,不得自由欤
抑已轉生他趣
學佛人固不應仍著愛見以增來世因果,況佛法究竟目的,系爲了生脫死,不過人死後去趣評判及佛事功德如何
如蒙引據經論指迷,諒亦爲一般初機學佛者樂願聞,以長信根也。(董頤元)
答:衆生死後,最長時間,四十九天即行轉生,然不問生于何道,爲作佛事,皆能受益。關于斯事各經多有顯示,不過繁難枚舉,如地藏本願經,是其最顯著者。他如梁皇忏能脫郗後蟒身,尤爲世人共曉者也。
問:她之死因,爲學人修道“親因緣”,兩年來長素念佛誦經禮忏及放生等。除爲本人求生淨土外,每日亦爲她回向,請問以本人願力及佛菩薩慈悲力,她死後果墜入叁途,以此功德是否可望…
《佛學問答(四)因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