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很笨的。李清照女士善於處理,但是她的心境還是很痛苦的,我們一讀她的著作便知。她作的詞非常有名,其中一厥詞,把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連在一塊,很淒美,這些充滿傷感意味的詩句,我們年輕時都喜歡讀。
到了中年,尤其老年,便不忍也不願意讀它了,尤其李清照的名句枕前淚共階前雨,隔著窗兒滴到明,正是她爲國爲家的痛苦寫照。這種境界我想在座的外省朋友都同樣經驗過的,想到前塵往事,通宵不寐,眼淚把枕頭都哭濕了,同時窗外的雨水,也落了整夜,似乎與自己共灑同情之淚。李清照的詞都很悲觀,然而她也有了不起的一面,並非整天對雨流淚。
感於現在國家的處境、常使我喜歡提到她的另一首描寫項羽的詩。楚霸王是曆史上的英雄,此詩可代表今天大家在臺灣的心情∶生當爲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不肯過江東即是不願投降。由此可以看出到了晚年,她的胸襟氣魄,依然如此,是個大英雄。以學佛來說,具有大勇猛金剛菩薩的氣概。
在臺灣,諸位今天能在此討論佛法因緣的問題,是有福氣的。不管我們個人遭遇如何,學佛的人,當看到太熱鬧的場面便興起莫名的悲哀情懷,看到社會太安定,就聯想到後面享福過度的壞處。今天我們的文化與社會的層面,看來很安定很繁榮,但是每個人心理都很痛苦。我有許多各方面的朋友,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回教都有,因爲我不太界別任何宗教,所以宗教反正都是勸人爲善,都有它的好處,至於形而上的道理誰高誰低,那是另一主題,暫且不談。我看看許多朋友,以臺灣目前情況,到了晚年,夫妻兩人很可憐,同美國老年人一樣。兒女長大了,出國的出國,成家的成家,搬到外面成立小家庭,最後兩老在家,什麽人作伴侶?電視機。兩個人待在家中,正應了兩句古詩∶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因爲我看看你也不像十幾歲時那般漂亮,你看看我頭發都白了,沒得看了。兩對眼睛只好看電視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早已不是當年一起買電影票看電影那種愛情了。將來中國社會這種情況恐怕愈來愈嚴重,所以年紀大或中年十歲以上,就要有個安排。莊子有句話∶哀樂不能入,談到人生的經驗,到了中年,哀樂就 不 大 分 了 , 悲 哀 與 快 樂 都 差 不 多 木 然 了。 因此過了中年到老年,奉勸大家最好是學佛,當然諸位都是學佛的。返老還童 的外婆禅剛才送大家一本外婆禅,不是向大家推銷書,而是外婆禅的作者是個學佛很好的榜樣。作者名字是筆名,真名不願意發表。這位老太太七十幾歲,現在人在美國,是世家小姐出身,算得上是個半新半舊的現代才女,先生也了不起,是老牌的法國留學生,夫婦兩人一生碰到幾個時代--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北洋軍閥內爭、八年對日抗戰,到了臺灣。只有一個女兒,是我的學生,師大東海畢業,擁有兩個博士學位,很有才。後來老太太的先生死了,我說媽媽一個人住在南部怎麽辦呢?就把她接來臺北,住在我家隔壁,也好有個照應,便搬來了。老太太信天主教,曉得我不分宗教,所以大家相處得很好,當她的女兒到哈佛深造時,特別請我多加照顧。這位小姐到了哈佛大學,不久就把媽媽接去同住。這位老太太到了美國,我看她一個人跟女兒住很無聊,就寄了一本我的書,說不管信什麽教,沒事無聊嘛,學學打坐也好,她覺得有道理,就坐起來,我告訴她有問題寫信給我,每天寫日記,半個月郵寄一次。呵!她一路進步,現在不得了啦!七十多歲的人,越來越精神了。這還其次,爲何要出這本書呢?她到了美國,一個讀書的女兒是不太侍候媽媽的,孝順是孝順,嫁了印度人,也是博士,生了個孫女,我們想想,假如我遇到這種情況怎麽辦?我最佩服她老太太一生遭遇不痛快,心理卻很平安,信上報告說,在國外住外國女婿家,帶小孫女,不當成是家,而是住旅館,女兒女婿是旅館的老板,今天在此做客,住到那一天算那一天,因此我佩服她處理的方法很好。晚年學學佛,打打坐,帶帶小孫女,把自己的人生看成住旅館,就痛快了,這就是一個老人善於安排自己的好例子。
由此道理,所以介紹這本書給大家,談如何安度晚年,如何使生活平淡快樂。
小時候我家有個廟子,從宋朝幾百年下來的家廟,曆來曾經出過很多高僧,我父親告訴我,其中有位高僧的對子很好∶得一日糧齋,且過一日。有幾天緣分,便住幾天。就是說明做天和撞天鍾,和尚去了廟子空的灑脫境界。人生有如此解脫的心境,那麽對自己一輩子的因緣遭遇便能處理得非常美滿了。
我想以這副高僧的對聯,配合念阿彌陀佛,效果很好。人生如寄,我們緣社諸位同人若能像外婆禅的作者一樣處理自己的因緣,就有圓滿的結果。今天暫且先報告到這裏,以後我們還有緣的,到時再繼續慢慢談,今天耽誤大家不少寶貴的時間,招待不周,請大家原諒。
注:南師在上文中提到的兩本書分別是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外婆禅。
《談緣》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