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維摩詰所說經 解題

  經名:維摩詰所說經

  著譯者:姚秦鳩摩羅什譯

  資料出處:佛書解題(香光版)

  解題:

  叁卷,姚秦鳩摩羅什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經號475。

  本經又名《維摩詰所說經》、《維摩詰經》、《不可思議解脫經》。《維摩詰所說經》也稱《不思議解脫法門》即此經人法雙題,也即人是一名,指《維摩詰所說經》,法為一名,指《不思議解脫》。對此人法雙題,吉藏大師在《維摩詰經義疏》中說有五義:

  1.明所弘之法:法不孤起,弘之由人,故如來命文殊於異方,召維摩於他土,爰集毗耶,共弘斯教。題淨名,標說教之主;辯不思議,明所弘之法也。

  2.尊重維摩詰之法:經題淨名,是尊敬維摩詰其人,又標題不思議,是尊重維摩詰之法。即說不可思議解脫,則淨德內充,嘉聲外滿,聞此人法,誰能不尊敬?

  3.舉人來成就法:為了互相顯教,所以是人法雙題,稱之為淨名的原因,是因為有不可思議解脫之德,此即是以法釋人。接下來說不思議。是舉出此經的宗旨,題標淨名是為辯明法起之因緣,所以舉人來成就法。

  4.說明通別兩種意義:標淨名是為說明人別之義,題不思議辯明法之通義。這是因為:本經有兩個教化之主,一是佛說,二是淨名說。如果題目只有淨名之人,而沒有不思議之法,那麼本經只能淨名說,不該佛說。如果說不思議,則是含二教,所以是人法雙題。

  5.此經之立題:具足叁業,「維摩詰」是舉能說之人,辯明意業;「所說經」是說明口業;「不思議解脫」是敘其身業。此叁業次第為:先是意業察機,然後口業對機說法,再後則是身業現神通。

  本經宗旨係基於般若空之思想,以闡揚大乘菩薩之實踐,說明在家信徒應行之道。全經以在家居士維摩為中心人物,透過其與文殊師利等共論佛法之方式,以宣揚大乘佛教真理。因為出發點何所側重的角度的差異,對《維摩經》宗旨的界定也有不同。古來有四種說法:

  1.以不思議為宗,所標淨名是指能說之人,所題不思議是指此經所說的玄妙之法。

  2.以二行為宗,所謂二行,一是成就衆生行,二是淨佛國土行。

  3.以因果為宗,雖然闡明不思議解脫之理,而因果有二:1淨土因果;2法身因果。

  4.二智(實智和權智)為宗,此是吉藏大師的主張,他在《淨名玄論》中說:「今所明者,非無前義,但師資所習,正以二智(實智和權智)為宗」。

  本經的特色在太虛註的《維摩詰經別記》中〈維摩經緣起〉提到下列四種:

  1.為導居士學佛︰淨名居士,窺破佛意,以大菩薩之本地,現居士之身相,運不思議之神通,說不思議之妙法。使在家善男信女,徹底了解,徹底承當。知佛法圓融,具不思議妙用。不離俗染而得聖智,遂不生退屈之心,起精進之行,時時修習,深入佛慧。是為釋尊大悲心切,導居士學佛。

  2.為飭聲聞回心︰聲聞之人,聞佛名句文聲教理,依教起行,而契證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等果。在小乘之輩,唯此為足;在釋尊則未到法華,本懷未暢。故首先便假維摩居士呵斥諸大弟子,空其所執,絕其所依,使其向大;知聲聞極果尚非究竟,益勤精進,求大菩提。經中若〈弟子品〉舍利弗等,廣述被呵斥因緣;又室中迦葉等自悲焦芽敗種,深慕大乘。是皆由淨名居士與文殊菩薩說不思議妙法,遂徹發二乘無上菩提之心。

  3.為證唯心淨土之實效︰修種種行,皆成佛因。所得之果,不外乎正報依報二種︰正報果,即佛身;依報果,即佛土。證明世尊心淨土淨。我人凡夫妄見,故見娑婆世界為不淨;在佛正見,即此娑婆是華藏界。

  4.為在家菩薩模範︰在家菩薩知佛可學,然學之之法,依何為模範?是以維摩居士,現六度身,修六度行,為在家菩薩學佛之模範。

  本經的判教,慧觀的五時判教把《維摩詰經》放到第叁時,說是「讚揚菩薩,抑挫聲聞」,意為讚揚大乘菩薩教說,而貶抑小乘聲聞的教說。智顗創立天臺宗,提出五時、八教的判教學說,把《維摩詰經》置於第四時「方等」時,說此經具有「折小彈偏,歎大褒圓」的內容。智顗所註《維摩經玄疏》卷一說:「此經以不思議人法為名,不思議真性解脫為體,不思議佛國因果為宗,不思議權實折伏攝受為用,不思議帶偏顯圓為相。」因為天臺宗是中國成立最早並且流傳較廣的佛教宗派,這些說法也有較大的影響。

  本經的地位及影響如下:

  1.叁論宗:《維摩詰經》屬於真空法性部的經典。所以叁論宗特別予以重視。把這部經與般若經一樣看待。吉藏大師在談論般若的權實二智之時,都是把它們放在《維摩詰經》中闡述。

  2.對禪宗的影響最大:從輯錄慧能言行的《六祖壇經》、其弟子神會的《菩提達摩南宗定是非論》等語錄,到禪宗歷代著名禪師的語錄,都可以發現大量引用《維摩詰經》的事例。

  3.人間淨土:此經中的「菩薩之類是菩薩佛土」;「直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為現代人間淨土的主要理論。

  4.不二之理:基於「不二」的理和行,表示出來的種種不思議跡象,是大乘佛教理論的形象化。

  5.對中國的影響:《維摩詰經》的主人翁維摩詰居士,調和世間與出世間的矛盾、圓融的人生態度,為中國文人開創出一個理想精神世界,故受到文人普遍傾心嚮往。《維摩經》所特具的禪風,亦間接影響禪宗,唐代以後許多文人習禪,出入儒、釋之間,一時成了社會風氣,大多數文人不在儒釋間設畛域,而從思想上,人生觀上和生活上作調和從謝靈運、王維、白居易等文人的作品中可一窺其影響。在有關佛經的講經變文中,《維摩詰經變文》可謂最富盛名,《維摩經》本身就是一部被公認富有小說戲劇意味的文學式佛教經籍,多樣的體製、描寫生動、想像豐富,為今所知是變文中最宏麗的作品。《維摩詰經》與中國藝術亦產生過密切關係,如著名的雲岡、龍門石窟與千佛洞,至今仍保存數目極多的遺跡。

  本經共十四品,依通例區分,第一品為序分,記述法會緣起;第二品至第十二品為正宗分,是一經的主體;末後兩品為流通分,即結束語。各品的內容如下:

  1. 佛國品第一:佛在菴羅樹園,與八千比丘,叁萬二千菩薩,及梵釋八部四眾俱。寶積等五百長者子,各持寶蓋供佛,佛令合為一蓋,普現世界中事,及現十方諸佛,寶積問淨土之行,如來說如何莊嚴佛國淨土,以直心、深心、菩提心、六度、四無量心、四攝法、叁十七道品等是菩薩淨土。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2. 方便品第二:維摩詰長者方便現疾,助佛揚化淨土之教。首歎維摩詰的根本德,即: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深植善本,得無生忍,辯才無礙等等,故為諸佛之所嘆美,人天之所恭敬。此表自利。次歎方便德。謂維摩詰雖已成就如此大菩薩功德,然欲度人故,以善方便住於毗耶離。其方便德有行六度、六種俗欲而常修戒定慧無漏之法、示同四種邪行、雖現種種身而能隨處開導,饒益救護。入諸婬舍,示欲之過、入諸酒肆,能立其志,隨類現尊貴身以為主導,此表利他。次以方便現身有疾而興教化,以觀身無常、觀身無我、.觀身不淨及苦、明法身所由生,並勸發菩提心。

  3. 弟子品第叁:佛遣十大弟子乃至五百弟子問疾,皆辭不堪,由聲聞弟子各述昔日被呵之事,以揚淨名之德。

  4. 菩薩品第四:佛遣彌勒等諸菩薩問疾,亦辭不堪,由諸菩薩各述昔日被呵之事,以讚歎圓實。

  5.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本品即進入本經的舨若思想核心首敘佛遣文殊問疾,文殊受命率眾入城問疾,賓主相互問答。從疾因、室空、疾相、如何慰喻有疾菩薩、有疾菩薩如何調其心行問題等廣揚般若思想。

  6. 不思議品第六:借座於須彌燈王佛國,維摩詰由此不思議事,基於空觀的理論講說大小、動靜、延促、一多、依正、業用、應現、法音等八種無礙,演不思議解脫之法。

  7. 觀眾生品第七:前品為了成就眾生現不可思議事,本品敘說不可思議的教法,觀眾生如幻人、水中月、鏡中像、熱時燄、呼聲響、空中雲、水聚沫、水上泡等,離眾生相,證得人空。次有天女散華,舍利弗等不能去華,與天女種種問答,證明諸法無別,心、佛、眾生平等的真理。

  8. 佛道品第八:上品敘說不可思議的教法,本品則說求佛道之法。從如何通達佛道,到說明何等為如來種,再現菩薩眷屬資具如何得以有方法修行,使眾生因跡悟本,此正是大乘不可思議解脫法門。

  9.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叁十二菩薩說生、滅;我、我所;受、不受;垢、淨;動、念;一相、無相;菩薩心、聲聞心;善、不善;罪、福;有漏、無漏;有為、無為;世間、出世間;生死、涅槃;盡、不盡;我、無我;明、無明;色、色空;四種異、空種異;眼、色;布施、迴向一切智;空、無相、無作;佛、法、眾;身、身滅;身、口、意善;福行、罪行、不動行;從我起二;有所得相;闇、明;樂涅槃、不樂在世間;正道、邪道;實、不實等叁十一種不二法門。最後文殊問維摩詰謂「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即能悟入不二法門,維摩默然彰顯不二法門。

  10. 香積佛品第十:維摩遣化菩薩往上方香積佛所,乞世尊所食之餘,悉飽眾會,維摩詰藉機說法娑婆世界的菩薩由於有十事善法,其一世饒益眾生,勝於眾香國菩薩百千劫修行。又說菩薩成就八法,於此世界行無瘡疣,生於淨土以證淨佛國土不思議之事。

  11. 菩薩行品第十一:眾香世界菩薩於聞佛讚歎菩薩的一切功德難以思量後,心生悔責,向佛陀請法,佛陀以不盡有為、不住無為、不盡有為,不住無為等法說明菩薩的法門無盡、願行無邊。

  12. 見阿[門@(人/(人*人))]佛品第十…

《維摩詰所說經 解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