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八界都空;四谛也空,無所謂苦,無所謂集,無所謂滅,無所謂道。由無明緣行、行緣色,一脈相承的十二因緣,環環皆空。因此,"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你說那我把無明空了,就完了,對嗎?---不對。自以爲空到了頭,便算了事,那是昏了頭。其實無明也沒有什麼盡不盡、了不了的啊!乃至十二因緣的最末一位"生死",同樣沒有什麼解脫不解脫的。爲什麼要了生死?了了幹什麼?生死本空,有何可怕!故說"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了了生死的人,人到那裏去了?--還在生死中啊!注意哦!大家注意聽,別會錯意,自找麻煩。觀自在菩薩如此這般,細說般若觀心法門,娓娓道來,無一不是爲了要一切衆生,真放下,真解脫,真自在。他起先由四谛法起講,現在又歸結到它。"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生老病死苦的煩惱都沒有了,又須要什麼智慧不智慧的法藥來治療呢?又有什麼成敗得失呢?"無智亦無得",得什麼?得道啊?有個道可得,那就錯了。本來無所得,何必大驚小怪,患得患失,庸人自擾呢!"以無所得故,菩提薩缍。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挂礙",當修行到這一地步,無智亦無得,便算你證得般若了,由觀起修,終于照到了。但仍沒有徹底解脫,還未完全明心見性。不過般若智慧已經登堂入室,因此"心無挂礙"。休息也好,工作也好,在家也好,出家也好,一切心,一切法,不相妨礙。那麼,"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這時于任何境界皆無驚怕之心,不畏生死,不怕輪回。正因爲悟到自性般若的大智慧,所以才能更上層樓,沒有任何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成就佛果。大乘菩薩的境界不是沒有夢想,普度衆生,覺悟有情,正是大乘修行人的夢想。你們朝暮課誦楞嚴咒的偈子裏,有兩句話:"銷我億劫顛倒想"與"希更審除微細惑”,要消除那個微細惑業可真難了。我從幾十年的經驗,看了老一輩子,看了年輕一代,許多都走了岔路還不自知,少有功德圓滿的。這細微到極點不易檢查出來的業惑,越是修到最後,越難捉摸。結果自己搞不清楚,處處懷疑,東找西找,沒有了結。
見性解脫 能所雙泯
因此,連這一絲絲、一些些虛無飄渺的惑業,也都得依般若波羅密多,徹底斷除。"即空即有,非空非有"的般若正觀現前,這才大功告成,究竟涅槃。這個時候真正是悟了,不是觀,也不是照,而是見性解脫,能所雙泯,大圓滿,大自在。經文前面,由觀自在起到照見五蘊皆空,屬有爲法,即是維摩經所講的“盡”法門;後面“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多。依般若彼羅密多故,心無挂礙”到“究竟涅槃"這一段,屬無爲法,即是維摩經所講的“無盡"法門。接著,觀自在菩薩又很慎重地吩咐舍利子,“叁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叁世諸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真正要能大徹大悟,成就正等正覺的圓滿果位,非依自性般若智慧的解脫不可。你們惘惑,以爲念個咒子可以成佛,那麼"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般若波羅密多正是真正不可思議的咒語,能讓一切衆生證到自性光明寶藏,再也沒有另一個咒子超越過它了,無有能與匹敵者。所有的咒語,一碰到般若波羅密多,還有什麼戲唱呢?你們爲什麼不念呢?不過光嘴念還不行,你要用心眼觀照,確實證到,不然你無法將它的功效發揮到極致靈感的地步。般若波羅密多真能破除你們那些莫名其妙的迷信思想,真能頓消叁界一切煩惱痛苦,不是隨便說說,鬧著玩的。心經講到這裏,觀自在菩薩知道大家喜歡神秘,喜歡弄個咒語,念念有詞,于是爲了滿衆生願,幹脆也把這個般若波羅密多的無上大咒傳了:"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你們現在一起念,用閩南語或廣東話比較接近原音。
自度自度 快快自度
至于這個咒子意思如何呢?"揭谛揭谛,波羅揭谛",自度自度,快快自度;"波羅僧揭谛",大家快快自度,並度大家。菩薩傳你這個法,就是要你自我承擔,別再自欺欺人。人貴自立,自助天助。唯有自度,才是正法。光死皮活賴,向佛菩薩求這求那,終究不是辦法。各人生死各人了,自己業障自己消。任何法門修到最後,都要依般若波羅密多,才能悟入自性如來大光明藏。別再顛叁倒四,窩窩囊囊,好好做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吧!"菩提",覺悟啊!腦子清醒啊!"薩婆诃",快快覺悟,不要做夢,不要迷迷糊糊了。你們看看,般若正觀修行之路,多麼灑脫,多麼直截了當。因此今年此次寒假禅修,要大家把密法、淨土等等各種修法,統統暫時擱一下。少裝模作樣,故作姿態,疑神疑鬼。那麼你說學禅宗,這才有一點相似,懂了嗎?大家晝夜二六時中,如此觀照下去,必然順理成章,水到渠成,進入度一切苦厄觀自在菩薩的心中心。下座。自己在座位前向佛、法、僧叁寶,頂禮叁拜。以無所求之心,一心一意,虔誠恭敬;敬重佛,敬重僧,自己才能得益。好了,休息。
《般若正觀略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