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用什麼辯證法辯證這個真理,都不是真理,學問越好,各種辯證等于一毫一根毛在宇宙裏頭一樣,那麼輕,沒有分量,那麼沒有用處,竭世機樞,樞機啊?他記得,翻過了。他說你用盡機關怎麼好,就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都搞透了,透絕這個世界,等于一滴投于巨壑,等于一個大海,大的山谷裏頭,你滴了一滴水一樣,有什麼用呢,就是學問沒有用,真正的悟道修持這個才有用,可是你們諸位年輕出家同學注意哦,不要拿周德山這兩句話來自己標榜啊,他出口可以講的出來那麼好句子,你不一定哦,他可以著很多的書,你做不到哦,所以他後來的教育法,他喜歡用“棒”,用棒並不是要打死人,狠狠的打,他手裏等于拿一個教鞭,你來問他問題,“啪”你一下,就是這樣,所以叫德山棒。
後來臨濟祖師你問他問題,他就給你一否定“喝”,聲音很大就喝你一下,叫臨濟喝,雲門祖師的作風呢教育法不同了,就吃點心的時候,吃飯的時候,跟他學的人很多啊,唐代的時候這幾位大師門下,都是幾百到一千,唐代的人口,並不是現在十億人十二億人,最多一億還不到,那個時候地廣人稀,所以他們門下跟他學的,幾百、千百人是很大一個場面,每一次在吃飯的時候雲門總抓起那個……,喜歡吃餅,薄餅拿起,大家吃飯的時候,他問這個是什麼啊?大家同你們一樣,一聲不響一個都沒有答,這個是什麼,雲門餅,這是一個教育風範。趙州禅師有人來,你想要見師父講佛經都可以,真正問到禅佛法的修持,師父啊,真正的佛法傳一點給我好不好,請喝茶,講完了,你不懂,進去了,佛法就在喝茶那個地方。所以剛才吃了點心,我也請問一下你那個心,饅頭點到哪那個心去了,吃下去點哪個心去了,還是過去心、未來心、現在心,如果你問我饅頭點了哪個心,不要啰嗦起哦,我到胃上去了,點個什麼屁的心,對不對,這是老實話這就是禅,所以禅宗的教育法。
剛才告訴你真做功夫,不要喜歡聽這些,所以禅宗的風趣、禅宗的幽默、禅宗的文學、禅宗的辯論、禅宗的哲學、禅宗的科學,有你寫博士論文可以寫,一、兩百個題目,做博士論文的題目,多的是,真的不相幹,真的禅宗要自己修證到了,隨便一舉一動,揚眉瞬目,就是。揚眉就是眉先聲眨一眨,挑一挑,眼睛眨一眨他就懂了,揚眉瞬目即是。所以還有個禅師,唐代還有個宗族,一個太子來出家的,到了龍潭禅師,龍湖禅師那裏出家了,龍湖禅師,他有一天修持用功很好了,跪下來問師父,師父啊,佛法那麼多,我請問一個問題,他說你問啊。如何是祖師西來意,達摩祖師來傳禅宗傳了一個什麼東西。這個師父怎麼說啊,手指門口外面有一座山,我們中國老規矩,大門外面一個山,擺在前面叫做案山,桌子一樣,等于我們坐在這裏,前面有一個桌子,他說你問這個嗎?再案山點頭時再給你講,這是禅宗教育法,那這一輩子一百輩子也沒有希望了,可是他就開悟了,待案山點頭的時候再給你講,就是這樣開悟的。諸位你們說說看青年同學,這在那裏開悟,開悟的呀,不要客氣嘛,你不開悟也可以盡管講嘛,當年我們年輕的時候,人家問,案山點頭,才說點頭頭已點,案山那有點頭時。就答覆他兩句話,才說點頭頭已點,案山那有點頭時。就在這裏,就在本位上,我們現在點心也吃了,故事也聽了,今天是第二天,第叁天很輕松啊,這個不是打七,要打七你們兩腿受不了,不是這樣給你輕松啊,今天你看,快了,此中日日有花紅,下座,座位擺好,走幾圈。又是一個心來了,又要吃點心啦,行香,才說點頭頭已點,案山那有點頭時。
(大衆行香)
你看看外面街上車子響,汽車在按喇叭,零碎的雜音都很多,當你一站,什麼都不管的時候,這個外境同你了不相幹,你耳根圓明,非常清淨,不要另外去找一個清淨啦,然後,隨時在行、住、坐、臥,任何一處任何一點上,永遠保持此心的安詳、清明,叁年、五年沒有不成功不成道的,就那麼簡單就那麼難,所以孔子也說,孔子傳道給曾子曾參,曾子是最誠懇的學生,現在那些人亂用他的名字,有一天孔子站在那裏看到曾參走過來,曾子,大概就是我們這樣行香啊,規規矩矩目不斜視,端端正正,孔子就叫他了,在論語上的記載你們就看到,參乎!曾參啊,他不曉得老師站在那裏,他一叫他名字,他一擡頭一看,唯!就是(曾參),是,孔子抓住那個機會,參乎,吾道一以貫之,就是這個就是這個時候,就是這一念清淨就對了,所以叫一以貫之,就是這個,一以貫之,就是這個,一路下去就對了,就是這個樣子,一路下去就對了,所以叫做一以貫之。現在亂來了,變成一貫道了,這是孔子傳曾參。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論語上)唯
。是,知道了懂了,等于曾子悟道了,唯,是。下面兩句怎麼說呢,曾子出,老師當時抓住機會傳給他,指點他就是這個,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曾子說,答覆了“唯”是了我懂了,曾子出,回頭他出門了,離開這個禅堂一樣,門人問,其他同學跑來,喂,你剛才老師對你的那個態度不同耶,好像傳了你密宗了,門人問究竟傳了你什麼,曾子曰,曾子只好對這批同學啊,點心沒有吃飽呢,曉得他不能懂,就變了一個法,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老師沒有別的秘密告訴我啊,好好去做人啊,好好去做事。忠,後世以爲是忠于帝王、忠于領袖、忠于別人,忠于長官、忠于太太、忠于丈夫,對個人而忠,把“忠”字,中國字解釋錯了,忠,你看中央的中下面一個心,良心擺在中間,對于任何一件事情,沒有不盡心,沒有不盡力的,這個謂之忠。以爲忠臣孝子非要殺了頭才變成忠臣,那才是狗屁的中國文化,當然會殺頭,爲了真理前面,自己性命都不管,就是忠于其事是謂之忠,做人。恕,女孩子的心情一樣,女孩子呀心腸軟的,本來生氣得很,小姐你很漂亮,媽媽你不要生氣,是嘛是嘛算了算了……,推已及人,替自己想替人家想,你看那個恕字,女人下面一個心,我們講罵人的,你這個婦人孺子之仁,我說你不要亂罵了,婦人孺子之仁,那就是慈悲心的開始啊,你沒有婦人孺子之仁這一點,你還做不到呢,所以那個“恕”對不對,女字下面一個心,心腸軟一點,不像我們這些男人死硬的心腸,上座。
馬祖及朱元璋
禅宗,我們都知道,在佛教裏頭標榜,教外別傳,就是一切佛經,經論,一切教理,佛教的經典的道理以外,教外別傳,特別的傳承,這個特別的傳承呢,也可以說是很秘密的,也可以說是很明白的,不用一切經教特別的傳承,到中國來的演變,是從佛法變成中國文化的一個大重鎮之後,配合了中國文化的一切,禅宗的聲光越來越大,當然,非常奇怪的,這個佛教的這個宗教的,佛法的精神與命運,同中國的曆史的演變,完全配上一路線,凡是當天下太平,國家鼎盛的時候,也就是它的教義弘揚,人才輩出,人材所謂輩出,一輩一輩一代一代,一排一排的出來了,當一個時代衰落演變下去的時候,它也跟著衰落下去,幾乎跟中國文化史,跟中國一部大曆史同一步調。那麼禅宗鼎盛的時候,在盛唐到中唐,這個時候興起,聲光剛起來,所謂六祖,五祖、六祖這個階段都是初唐,由唐高宗、武則天這個階段,這個時候禅宗等于一個秘密的,真正的密宗的密宗在傳承,大家都很敬佩很難找到,慢慢到了六祖以後,當然他有在廣東,韶關這個弘法,那麼像六祖的肉身都在,這些故事,你們大概現在交通方便,都去看過不多講了。
那麼這個時候,有兩位關于禅宗曆史,中國文化曆史有很大關系的,兩位六祖的弟子,一個是南嶽就是在湖南,懷讓禅師。一個是青原在江西,行思禅師。南嶽懷讓,青原行思。這都是六祖當時的得禅宗心法的弟子,出家人。這個時候禅宗在中國,在南方才盛行,北方過黃河界線,很少數,北方這個時候,還是講教理,學術思想比較盛行,這個禅宗呢,並不是說不注重學術思想,是注重智慧的成就,教外別傳。
這個時候有一個青年的和尚,就是我們提到過的馬祖,他在家姓馬,四處成都人,他的出家的法名呢,叫道一禅師,不過後世講禅宗,不大管他這個法名,反正和尚隨便取個名嘛,他也不想名,反是大家喜歡呢,追根追到底,喜歡叫他在家的,他在家姓馬,馬祖是這樣來。我們前天講過,這個不是湄州的那位媽祖,湄州的媽祖姓林,是女的叫林默娘,湄州的媽祖是另外一件事,媽祖廟在全國都有,到了全國其他的地方不叫媽祖廟,叫天後宮,也就是媽祖廟很多的,這是另一件事。這個馬祖道一禅師,四川人,他在衡山,南嶽衡山湖南,一個人在山上非常用功,等于現在我聽說,你們同學裏頭有幾位青年、出家的,都非常用功,單獨在一個地方,一天到晚打坐。用功的不得了天天打坐,這個一天或者是坐個七八次、八九次,或者常坐在那裏,當然你這個裏頭要追問了,他有沒有看過佛經,看過佛法?當然有的,不看佛經,不看……,在那裏打坐幹什麼呢,他總要成佛嘛,成道。那麼懷讓禅師呢,他也到處想找青年人,把這個禅宗的心法,傳統繼承下去,聽說湖南山上,衡山上,有一個年輕人,馬祖的所謂現在的畫像,這個畫像不是構畫,唐朝已經有造人像了,他是很威嚴,氣派很大,人家當時看到有一個和尚長得很魁梧氣很大,可是非常用功,都很佩服他,懷讓禅師聽到了,就到南嶽找他,找他,這個年輕和尚給他找到了,在那裏打坐,不像我們啦,不像你們諸位,你們到底不姓馬,不是馬祖,也許是馬祖,不知道,爲什麼說不像我們啊,他在那裏茅蓬裏打坐,懷讓老和尚在他前面轉來轉去看他,他眼睛都不會張開多看你,他就不管,不像我們是什麼意思啊,你們聽到一點動靜歪過頭來看看,有個人來我正在打坐,有個老和尚找我很好啊,特別還端一下肩膀給他看看,你看我坐的多了不起啊,他沒有,這個懷讓禅師看了半天,大概不止一…
《南禅七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