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果拘束啊。我說當然,不是拘束,就是不昧因果,最後是那是怎麼樣,我說,證得菩提是因,行入涅槃是果,依然不離因果,這個老和尚們大家一聽,合掌,總算那一歺素菜把人家騙來吃得很開心。所以你說說法,回轉來講,百丈禅師這一句話,當然講得聲音很肯定的,不昧因果,這個老人家跪下,好,師父我得解脫了,已經得解脫了,罪孽消除了,並不需要靠打香板,所以智慧的解脫,理念的消除。我有一個要求。百丈禅師說,什麼要求啊?明天請您到後山,百丈山的後山那個洞裏頭,把我燒化,燒化就死了,屍體提出來點火燒了,但是一個要求,你不能以異類看我,異類,因爲他是狐狸身嘛,現在看到是個人,可見功力多高啊,他前身修行的功力還是很高,可是你真正的身體是一條狐狸嘛,他說師父你明天到後山山洞替我燒化,不能以異類看我,還是要以比丘的禮給我燒化,因爲他當年是比丘嘛,說法錯誤了,所以變成野狐精嘛。百丈說,可以,這個對的。照普通講戒律的人,怎麼可以呀,這些大師們戒律不同啊,他通達得很,所以他要求,不要以異類看我,你不要看我不是人,我還是出家比丘,這裏又岔過來了,百丈禅師第二天,就下命令了,叫跟著他的學生幾百個和尚,早餐以後,穿上,通通穿上袈裟,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師父是怎麼搞的,什麼事啊,都沒有講呢,大家都不曉得,聽命令穿上,跟我到後山去,有一個比丘過世了,一起去送葬、燒化,到那裏,山洞一找,一條狐狸,小水牛那麼大,然後,百丈禅師用比丘的儀式,舉火燒化。所以,禅宗本身罵人“野狐禅”,就是這個典故來的,剛才順便講到這些野狐,我所以又岔過來,你翻弄《佛祖曆代通載》來看,我們唐宋以前一般人修行,你像這一個法師說法錯了,業報變五百年的野狐精,狐狸的身體,但是他可以變成人來聽法,這是什麼本事啊,可見他的定、慧功力是很高,不是簡單的,但是你定也好、慧也好、神通也好,你什麼功夫再高,有一個功夫最偉大你脫不了的,業,這個業報,這個業力,所以唯有把自己的業氣,業力的習氣轉變了,才是真修行,不然你神通具足逃不過業力。
所以我告訴你們,西方叁聖中間阿彌陀佛,左邊站的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大家都忘記了右邊這個大菩薩,這個菩薩一來,阿彌陀佛也沒有辦法,不批准了,什麼佛?大勢至菩薩,這股勢力一到的話,誰都擋不了,那個曆史要轉變,那一股大勢至一來,像黃河崩堤一樣,你什麼都擋不住,這叫大勢至菩薩,人要到死的時候,你們這些大醫生打針吧,吃藥吧,他大勢至來了,那只有個什麼,阿彌陀佛,就是這個道理,你看佛教這些標記,佛像你就看清楚了,大勢至菩薩,在凡夫代表了這個業力,這股力量,在菩薩是代表願力,那麼偉大的一股勢,什麼叫勢,懂不懂?懂不懂,懂嗎,你一定懂,你很聰明啊,什麼叫“勢”,我告訴你,你看到啊,這個東西重不重,不重,很輕啊,對不對,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在這裏拼命地轉,眼睛瞪得很凶一樣,打你們哪個的頭,你們全體都要看到,如果我飛出來一打,不曉得打到哪個頭,大家都要躲開,對不對,這個叫勢,如果真正打下來在這裏,隨便一個小孩子拿來都可以玩,他就失勢了,屁用都沒有,這樣叫做“勢”,你懂了嗎,一個最小的東西,當它在轉動那個力量,很重的時候,等于說在我們頂上吊了一塊石頭,只有四兩重,如果在上面旋轉,掉到我們滿堂一、兩百人,一、兩百人都要躲開,格老子打破我的頭,那還得了呀,等到這塊石頭落了地呀,拿在手裏隨便玩,它只有四兩重嘛,可是在它旋轉的時候,它的威力就不是四兩重了,那個叫做勢,所以當你生命的業力還存在在轉動的時候啊,你怎麼修行,你心裏想,像你們年輕人,心裏動了念了,想下山去玩玩,怎麼玩,當然,大家不要說明了,那個時候,不得了,我要犯罪了,嘿!不行,不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再阿彌陀佛都拉不住啊,他那個大勢至來了,對不對,所以道家裏頭要你……,羅漢裏頭,降龍伏虎,你們年輕那些和尚,那個猛虎要下來吃人的時候,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不要動了,不要動了,拜托啦,不要動了,來不及,不要動,不要動,他蹦跑出來,對不對,所以大勢至菩薩你要看通,現在我們講了半天好吃力哦,因爲你們都太外行,所以我講得那麼啰嗦,如果都是內行,我就不要這樣啰嗦了,我也是業果報應,你們好好坐喔,如果不好,來生變我的嘴巴,也是這一輩子一樣把你用死了,我們剛才……,早晨開始講起,這兩天講禅宗,拖的大家都亂轉起來了,所以“禅”不要多講,講了半天,不好好用功變“狂禅”,變狂禅也好,就怕變了“野狐禅”,因此我們要回轉來好好……,昨天有一個同學提出問題祖師禅,祖師禅容易走向野狐禅,狂禅,我們走如來禅,規規矩矩講修行,做功夫,慢慢大徹大悟,簡單告訴你,如來禅是規規矩矩按步就班,有理路可尋,有功夫可證,一步一步來,漸修而頓悟,祖師禅,先頓悟,漸修不漸修,再談,大概分類如此,這個用不著在那裏轉了,轉來轉去對修行無益了。
一二禅境界及天王悟、見惑
叁摩是叁摩地,就是修定,現在彌勒菩薩很科學地給你分類,告訴你怎麼樣修定,加上我再來給它注解、補充,那麼以所有尋有伺等叁地在上面,這個很重要,就是我們現在打坐起來,不是有個同學,你們今天,我收到好多問題的,都很啰嗦,問得都不過瘾的,但是都是問題,我暫時擺在那裏沒有答,不過有個人已經問到,“一念回機,便同本得”。這些問題我會答複的,不要慌,不過你一念回機,一念回機還是在有尋有伺裏頭,我說法講經,不同哦,我也不是和尚不是法師,我頭上有發,不像你們沒發,不同,比我高一級,我也不是法師,我也不是居士,我是個跑江湖亂講的,人家不敢講,我什麼髒話,好話都敢說。
什麼叫有尋有伺,叫你們照佛學那個解釋了半天頭大了,有尋……,尋和伺兩個字,唐代玄奘法師的翻譯,古代翻譯就是有覺有觀,“覺”字有覺,就是玄奘翻譯翻的“有尋”,有觀就是玄奘法師翻譯的“有伺”,那麼你們上佛學,這樣教學生就對了,可是教了半天,佛法還是佛法,他還是他,你還是你,屁用都沒有,有尋有伺、有覺有觀是什麼意思呢?怎麼叫做有尋、有覺呢?譬如我們打坐啊,譬如啦,做功夫想念頭清淨,清淨不了,怎麼才能清淨啊,就在尋找,找這個插頭,插在那個清淨地方,所以有尋,等于我們晚上走夜路,後裏拿了個電筒,掉了一毛錢了,在哪裏,在哪裏,拿個電筒來找,這個叫有尋,找到了,這一塊錢在這裏,拿個電筒找到了,在這裏,在這裏,這個手電筒的光圈照到它不要動了,在這裏、在這裏,找到了,不要亂找了,這個就是“伺”的境界,這樣懂了吧,這樣聽懂了吧,我這個說法,叫做王大娘的說法,王大娘的裹腳布,又長又臭,不過有時候洗幹淨了蠻香的,有尋有伺,那麼現在告訴我們,總標《瑜伽經》所謂四種,你講它是禅定,靜慮就是禅定。
第二種叫解脫,第叁種叫等持,什麼叫等持啊,你們學過佛學院同學都懂,定慧等持,所以有時候解釋“叁昧”兩個字,你們講佛學就是定慧等持的意思,他有時候叫等持,不過進一步叫等至,平等的到達那個境界,這包括了什麼內容呢,就是做功夫修行的內容。
一,從離生有尋有伺靜慮,這是第一步初禅,我們講修行要達到離生喜樂,舊的翻譯大家都曉得的,那麼我給你們解釋,真的功夫做到,身心可以分開了,因爲達到身心可以有分離之感,而且有出離之想對于人世間啊,這個世俗越來越想離開了,而且在靜中,曉得這個思想、心理作用、精神作用,同生理兩個可以分開了,我們現在功夫不到,氣脈不通,什麼分不開哦,你講了半天,你道理講得再好,功夫做得再好,始終還在這個肉體的生理上轉,你在肉體生理,你說我今天坐得非常好,空空洞洞,好清淨哦,佛法真好啊,好像道理什麼都懂了,我今天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老師,真好空的,我說,你見鬼不是鬼,我看你見人不是人,我說你搞了半天,我並不是認爲,你是真的,真的,可是你沒有加智慧,你搞了半天,現在你是個活人,所以你用功打坐,真正下來以後功不唐捐,既然用功,到了今天自然覺得心境空空,頭腦清淨,真的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有什麼了不起呀,一個人如果受了打擊,灰心了,你給他前面看,老兄,你認得我嗎?你到精神病院看看,你認得我嗎?不知道,他見爸爸不是爸爸,見媽媽不是媽媽,也得了道啊,那不過是偶然一個神經遲鈍的一個境界嘛,拿現在講,你功夫再好再清淨,一念不生,還是唯物的啊,還是生理上的變化作用,神經清淨了嘛,那麼請問,你到達這個境界,格老子請你坐在上面,我一把火給你燒了以後,你還清淨不清淨呢?就不知道啰,所以今天的時代,不是那麼簡單,你隨便講,我一把火給你燒了,你盡管燒吧,不要說火到這裏燃不起來,就是燃得起來,燒了半天,我還是我,坐在這裏,雖然是個黑炭呢,黑炭還會講話,那我就相信你心物一元,不然你那個唯心,怎麼樣唯心的,我就告訴你是唯物的,你怎麼說呢,怎麼說呢,對不對,所以你們注意,這一代的弘法就不同了,所以要從功夫上求證,所以離生喜樂,真有出離之感,這還是講活著身體喔。
到了第二,這時我要問問了,初禅離生喜樂,假使我們諸位同學有一個人修到這個程度,這個時候萬一,時間來不及就走了,死了,會不會不要說到西方,沒有加上願力,不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根據佛學,這個人修到初禅定離生喜樂,隨時在這個定中,現在死了,沒有加願力,說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佛學的道理,他的果報應該生在哪裏,說啊……,這個不是居士們的,居士們不要幫忙,我是給青年……,我們理發部的青年同學們玩的,理了發的,初禅…
《南禅七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