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南禅七日▪P76

  ..續本文上一頁,飛機在上面,這一下子完了。你說他跟飛機,跟航空公司什麼仇恨啊。前生業果報應,無記之報。處處可怕啊。所以,叁境叁量同叁性,叁界輪時,所以欲界、色界,在輪回裏頭,人變牛啦,牛變人啦人也變鬼啦。叁界輪時易可知。玄奘法師這一些地方高明啦。相應心所五十一個,那就是心理狀態分析。善惡臨時別配之。叁境叁量都交待了,交代的目的是就你修持注意。我不是給你講佛學耶,我才不願意講學呢。老師講,我有資格講,世界上哪一門學問,我都學過。當然沒有學好,我都看不上,只有一門學問,我都不敢吹牛了,如何打坐成佛,如何自己親自證道成佛。這個我不敢吹了。那要真實的,至于那一種學問,隨便你科學、哲學、宗教容易的很,那算什麼。都是比量境界來的,都是妄想所生。這是誰做的呢?一個皇帝做的。

  密宗修法及唱念

  這是誰做的呢,一個皇帝做的。哪個皇帝呢,不是順治出家,順治出家的詩你們都看過了吧,順治皇帝那個也很好,我本西方一衲子,如何落在帝王家,只因當初一念差,黃袍換卻紫袈裟,那是順治的,這個是給你們的師兄弟的,你們師兄弟叫朱元璋,後來去做皇帝了。朱元璋兒子早死掉,第二個兒子就是後來的永樂皇帝,那麼照規矩把皇帝位置要給孫子,這個孫子歪頭子,朱元璋太太又死了,和尚做了皇帝以後,這個孫子將來做皇帝,這個頭歪的,每次和孫子一起吃飯他就吃了一半生氣了,筷子一放,看看孫子:你將來怎麼做皇帝呢。歪個頭的皇帝,也很難,不過孫子很好,所以曆史都是因果報應,所以最後他還要還這個做和尚的帳,所以到了滿清入關,最後崇祯自己上吊了,朱家的人最後一個女兒砍了一個膀子,還是要去做尼姑。江蘇有個太陽教,現在還留不留?實際上是朱元璋的那個後代公主,滿清來了以後出家了,做比丘尼,創立這個教叫太陽教,實際上,太陽就是明啦,保持明朝的意思,大家不知道,所以江浙一帶信太陽教的人蠻多的,其實也是佛教。

  

  朱元璋死了以後,這個孫子做皇帝,第二個兒子後來做皇帝就是永樂,封在北京爲燕王,燕王,飛燕那個燕。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後,他的軍師是劉伯溫,我們浙江青田人,溫州青田,如果拿溫州人來說,吹牛,溫州人不錯的,因爲青田元朝、宋朝歸溫州。在南京修好這個城牆,城牆修得很高,本來修的很大,後來問了劉基、劉伯溫,劉伯溫就把它改小一點,修好了,跟劉伯溫到城牆來看,驗收工程。他說,你看,我這個城池做首都,明朝朱元璋的首都還不在北京,在南京,這個總不怕吧,沒有什麼敵人可以打得進來。那個劉伯溫講,好啊不壞,這個很偉大很高,除非燕子才飛的過來。已經警告了他,預言不懂,燕王造反,推翻了這個侄子(建文惠帝)自己當皇帝。不會,不會……,除非燕子才飛的來。那我的後代皇帝做到多少。陛下,你放心,萬子萬孫,到了萬曆孫子崇祯就亡掉了,萬子萬孫,這是講預言的這一套。後來朱元璋一死,兒子永樂在北京有個軍師,所以明朝一代一路跟和尚脫不開關系,他每個皇子封到外面做王的時候,總是派幾個和尚跟他一路,要他懂佛法,因爲朱元璋曉得佛學佛法偉大。派到北京這位和尚一下記不得,俗名叫姚廣孝,他的法名叫道衍吧,姚廣孝是和尚,姚廣孝爲明朝第二代軍師,又是山中宰相,威風很大。永樂要造反要推翻侄子的政權,自己要做皇帝,姚廣孝做軍師了,所以永樂由北京打到南京了,要趕這個侄子下來。

  

  朱元璋死的時候就吩咐這個侄子:你,我死了以後碰到有萬分爲難、不得了的事。他給他指一個地方,地下道,你向這裏走就行了。所以永樂進軍,打到南京到宮裏搜查這個侄子,這個皇帝要抓走了。這個時候沒有辦法,他帶了叁、四個大臣,五、六個就下地下室,在地下室裏走啊……逃啊,有一個小房間,門鎖著,趕快把鎖扭轉,打開一看什麼都沒有,裏頭有個箱子。馬上打開箱子一看,叁套和尚衣,剃頭刀、念佛珠,和尚這一套統統有了,叁套。朱元璋跟劉伯溫弄好了已經算定,他要去出家,已經算定他會如此,趕快剃頭,換上和尚衣,再把地下室還有一個小門打開,一打開了就是江邊,南京……,江邊有一只小船一個道士,在那裏等到。陛下,下船吧。出家了,逃掉了。還有幾個……,只有叁套,所以當時這些忠臣,他的忠臣跟到他的只有兩個出家,其他兩個沒有和尚衣了,後來還是從這個後門逃出來,做道士了,和尚、道士都有。所以永樂派他的太監鄭和下南洋,鄭和叁下南洋,那個時候沒有輪船,所以從福建出海叁下南洋一直到蘇門答臘,就是現在的印尼,印尼都去過,菲律賓、印尼一直到馬來西亞這一帶都去過。我們曆史上只曉得鄭和下南洋開辟航線,航海的,實際上他叫鄭和去搜查這個侄子皇帝究竟逃到哪裏,他們斷定逃到海外去了,並不一定非殺他不可,一定要知道一個下落,所以鄭和叁下南洋就是這樣一回事,這些曆史上,光讀表面的曆史有時候搞不清楚的,都有內幕的。

  

  那麼這位小皇帝後來當和尚躲在哪裏呢?躲在雲南,始終沒有暴露。永樂死了,離開宮裏頭幾十年,四十多年,他也老了,後來等于是他的兄弟輩孫子當了皇帝,他要回宮了想回來。這個人老了,第八阿賴耶識習氣又來了,最親天下事,老遇故鄉人。和尚後來回宮,沒有人認識,這個新皇帝就是要殺人,冒充朱元璋的孫子是前朝的皇帝,那還得了。不過還不隨便殺,結果找了宮裏頭,只有一個老太監年輕跟過他的,出來認,是的,就是他,他就是皇帝,老太監跪下來哭了,就是他。後來,還是在宮裏頭另外給他修了一個廟子、修個佛殿,養在宮裏。他回來了,他的詩文很好,有人寫他的一首詞,記不得是誰寫的,“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擔裝,四大皆空相,曆盡了渺渺窮途,漠漠平林,滾滾長江”,全國都走過了,“似這般寒雲慘霧和愁織,訴不盡苦雨淒風帶怨長”,回來一看,“雄成壯,看江山無恙,誰識我一瓢一笠到襄陽”,就是這樣一首。所以你們問這個,這個位置不好坐啦,你們哪一位來好不好,講一句,後面要追蹤,這個很難辦,講不出來就冒充不了,所以有人喜歡,大概這個人就寫個條子給我,好在我還記得起來,像這些都是童子功,這首詞,大概,我想想,幾歲看的背來,十歲左右,十歲多一點,十一、二歲記不得了。因爲很喜歡,所以我也應該當和尚,很喜歡……,“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擔裝,四大皆空相”,出家了。

  

  修行之路由平地的凡夫,而想成佛成道那麼簡單?吃了叁天素就想上西天啊,沒有的了。你們開始出家,我講“你們”,不是在座諸位,你們都了不起,我這個“你們”是對法界裏頭是空的講的,所有的人開始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大殿,學佛叁年佛在西天,越修越遠了。要想有所成就,出家如初,成佛有余,第一念發心去出家,那個心情永恒保持下去,那成佛一定成功。出家如初,成佛有余,所以《華嚴經》上佛說初發心即成正等正覺,這一句話,這句經典的文字有二種解釋,可以多種解釋。第一個念頭看清楚參透了,就是菩提就成佛了,也可以說你開初那個動機出家,那個誠懇那個真誠的心永恒如此,你就不得了,一定成,初發心即成正等正覺,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做人做事也是一樣,開始對這個人誠懇,你永遠這樣,開始對這個人有禮貌對這個人好,永遠初次,那就不得了,就怕不是哦。永嘉大師禅宗集看看,開始怎麼說的,一步一步,等于一個很濃縮的菩提道次第,你不要輕視永嘉大師禅宗集。尤其你們想學密宗正統的密宗,我告訴你,假使六歲或者八歲出家,先修福德資糧,應該服務都做了,然後磕大頭、拜佛,整個身體趴在地下,不是顯教那麼拜,顯教那麼拜也可以,我也拜啊,要磕滿十萬個大頭,拜佛天天拜。

  

  你想我在當年閉關,上山下山我早晚還是一樣拜佛,一個人沒有斷過,譬如我幾十年每天晚上施食,等于你們說放焰口、放蒙山、焰口,每天晚上施食從來沒有斷過,出家如初,學佛動機開始就是是這樣。換句話,我幾十年生活念念求得菩提中,沒有變過,現在拜佛我比你們還拜得厲害,假使拜,還比你們輕快靈便,也是一種功夫啦。學密宗先磕頭滿十萬個大頭,拜佛十萬拜,那是學密宗,學一切“有”計數字,拜一拜,計數字哦。這些還不算修福德,基本的修法,先求消業,然後等等一切修完了,馬上要學經教,叁藏十二部《大藏經》全套都要搞會,不過現在,五十年前我已經看到西藏有些小喇嘛根本自己也不大看了,看不完一本經,讀不完,都要找老修行教的,結果有些就花一點錢供養,叫人家來,請別的和尚來給他念經,念一部大藏經,所謂過攏,翻過一下,這是幹什麼?都是修行,先修資糧位,福德資糧、智慧資糧,供養佛、畫佛像,每天供養,在佛法前面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這個顯教的供養。你像到我住的地方,到香港那裏我的佛堂,隨便到哪裏,到美國也一樣都有個佛堂,他們同學跟著我都知道,當然我現在可以偷懶一點,同學們每天在佛前面換水啊、換茶啊,我們大家都在作施食,有時候我實在太累了沒有施了,拜托你幫忙,晚上幫我施個食。上供養十方叁世諸佛,像我在外面,抗戰在外面,家裏都沒有通信,跟日本人打了八年戰當然想父母家裏,唯一的辦法只有每天睡覺前念一卷《金剛經》,忙的時候至少念一卷《心經》求佛保佑,這些都是修福德資糧應該做的。

  

  像修密宗這樣完了,已經十七、八歲了,慢慢才給你初步學灌頂,還是修資糧位的,還沒有修加行,慢慢傳你加行法的修法,上師相應法還比較難一點,其他的加行法,每天布施。譬如學密宗的人,正式學密宗,每一次打坐念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什麼東西變出來的密宗,你知道嗎?你們有沒有研究叁十七菩提道品,第一個是什麼?第二個是什麼?四念處。第二個是什麼,每一次上座先…

《南禅七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禅宗與道家(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