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P7

  ..續本文上一頁诘經”及其他經典上所說的:“先以欲鈎牽,後令人佛智”;第二:一切諸佛菩薩的功德是從衆生身上培養成就的,沒有衆生,便沒有佛菩薩的功德;沒有衆生,你成佛幹什麼?並且也根本成不了佛。

  “我于一切諸有中,所修福智恒無盡”,學佛要于一切法中絕不漏失一沙一渧修習福德智慧的機會,亦即萬行門中不舍一法,身口意叁業任何小地方都要注意修持,“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修持就在諸有中修,佛對衆生說法有叁有、九有、二十五有等等歸類。一切有道,代表一切生命,六道一切衆生皆有,即欲有、色有、無色有。學佛恒順衆生,需在一切世間法、六道諸趣中廣修福德、智慧,由此成就。所以諸佛菩薩都化身再來六道諸有中,絕不逃避現實。現實雖是苦惱,真修行人、真成就者,就在大苦惱中精進解脫。有衆生才有佛,有煩惱才有菩提,有家所以你們才出家,如果沒有家,則出家從何而出?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成就了,終要再回來度家人,不是又入家呢?

  “定慧方便及解脫,獲諸無盡功德藏”,一切定、一切慧、一切度衆生的方便波羅蜜及解脫之道,皆在一切叁有六道中修,自然能圓滿功德,成就無上菩提。那麼,爲什麼要修定慧呢?因爲叁有中容易散亂,故入世須有定力,因爲衆生界中無智愚癡充滿迷惑,故和光同塵需具慧力。修行人能入世而超然物外,此非定慧莫辦,並且經由定慧也才能大啓方便之門,濟度衆生。贊美是方便,凶你罵你也是方便,有時不凶壓不住你們,因此我凶。這個世界大家喜歡當好人,難道我不懂而跟自己過不去嗎?所以我一上來,你們就又賣力又誠敬地念誦;不上來,你們就有氣無力的念,這樣我如沒有凶的方便,行嗎?故罵呀、凶呀,捏拿得准也是一種方便波羅蜜呢!佛菩薩乘願再來,他們的嘻笑怒罵皆是方便,種種正反面的教育法也是方便,而我們修行人一切方便波羅蜜也要在諸有中修,方能曆練摸索出來。方便波羅蜜是十波羅蜜“施、戒、忍、精進、靜慮、般若、方便、願、力、智”中的第七波羅蜜。大徹大悟獲得般若以後,不一定能夠教人,還須入叁有中,進修方便波羅蜜。“法門無量誓願學”,世出世間一切學問,佛道、魔道皆要懂得。只要是在諸有中便須方便,而西方極樂世界則不須方便,因阿彌陀佛的淨土方便波羅蜜已經成就了,上至阿彌陀佛下至樹林、山河大地,都自自然然在念佛、念法、念僧,用不著再方便啦!

  再講“解脫”,先問一個問題,爲什麼要解脫?叁有中是苦海,好受不好受?(同學答:不好受),因此要求解脫,而佛法的究竟在于解脫,不但自己解脫,一切衆生也要解脫。在何處、何時解脫?就在煩惱中當下解脫。在出世法上佛法講“解脫”,在世間法福德方面則講“成就”,能解脫一切苦厄,便是成就不思議功德。

  “定慧方便及解脫”是在恒順衆生中修的,說的恒順衆生,將就衆生,其實還是將就自己。“大丈夫論”雲:“菩薩于乞求者生難遭想,所以者何?若無乞者,檀波羅蜜則不滿足,無上菩提則不可得。”由此以觀,說是你在幫助衆生,其實是衆生在幫助你啊!你布施財物給乞丐,可以去除貪心,你還要向乞丐頂禮膜拜感激不盡呢!所以我常說的“本欲度衆生,反被衆生度”,雖有前面所談要轉化別人反被別人轉化的意思,也有現在這一層的意義。你看一句話,就如臨濟祖師講禅宗“一語中具叁玄門,一玄門中具叁要義”。文字般若就有如此難。再來:

  “一塵中有塵數刹,一一刹有難思佛,

  一一佛處衆會中,我見恒演菩提行。”

  (同學們如法唱誦)

  佛的國土在那裏呢?就在這個世界裏。出世即是入世,佛菩薩成就後,都在叁界中任運往來--“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其實叁界也不壞,欲界一轉念,化欲爲樂,色界一轉念,化樂爲明,無色界一轉念,化明爲無念,這都是一種難得的享受呢?!但是如果執著了無念,守個空,就落在無色界中,沒有解脫;執著了光明,以爲光明就是道,則落在色界中,也沒有解脫,欲界天之樂亦然。因此能在叁界中自由往來,才是真正自在解脫,自在解脫就是佛道。再者,“一塵中有塵數刹”,塵代表很多的意思,比如我們生理上的細胞、物理上的原子核,或者物質世界一粒砂都是塵。一顆灰塵裏包藏有無數的佛刹土,這即是“芥子納須彌”的道理。拿醫學來說,人的身上一顆卵子、一個精蟲,其染色體結合後,在母體中可分化出嬰兒各部分精粗的器官,誕生後更日月成長爲人,再結婚生子,又生下一大堆孩子,這便是“芥子納須彌”,“一身中有無數身”,生生不已。

  以此我們或可理解“一塵中有塵數刹,一一刹有難思佛”。佛就在這個塵世中,到處都有佛,佛並沒有涅槃,上至天堂,下至地獄,佛無處不在。我們這個世界的佛是這般形相,在其他刹土中則不一定如此,也許變成魔的樣子,不是我們凡夫所能測度、所能想像。有些衆生你好好規勸,他硬是不聽,如果拿起一把刀要殺他,他就聽了。所以“信則得救,不信就殺”,這也是一種菩薩因應衆生的教育方法,因地區的不同、民族的不同、時代的不同,他的方法就有所差別。然而千萬注意菩薩之種種不思議教化方便,是以大智、大慈、大悲、大願爲基礎,沒有這等修養,亂學菩薩們的作法,或以善巧方便爲借口來整人,那罪過可就大啦!

  “一一佛處衆會中,我見恒演菩提行”,在這無量無邊的諸佛中,每一佛前又有很多佛弟子,形成各種因緣關系的法會,重重無盡。每一法會中的大衆,各各都在以各種法門學佛修道,孜孜于菩提道上精進勤修。我們不要看不起衆生世界,他們都在行佛道啊!一切衆生皆是佛,“心、佛、衆生叁無差別”,所有衆生皆以他們獨特的方法在唱演佛法,我們有法眼看得出來嗎?六祖告訴我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尋兔角”,懂嗎?悟道要在世間,離開世間,悟個什麼?

  現在緊接著下一偈,大家以無比的信心、誠心全部投入誦念一道:

  “普盡十方諸刹海,一一毛端叁世海,

  佛海及與國土海,我追修行經劫海。”

  (同學們如法唱誦)

  前一句明顯表示佛就在這無量無邊、重重疊疊的現實世界裏,每個地方都有佛,真理到處存在,這點前面許多偈句中已不時地再叁強調,我們的心量應能隨之大方開展才是。第二句談的是空間與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十方叁千大千世界有無量無邊的刹海,海代表大,比喻普賢願行如同大海那麼廣無邊際,並且不只一個“海”,這宇宙間有無數的佛世界,即是無盡的“佛海及與國土海”。這無數佛世界包含了無盡的時間、空間。以時間爲例,時間是沒有固定的,“一一毛端叁世海”,一個極微之物如細砂。水滴等等便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一個小空間便含攝了綿延不斷叁世的時間,而一刹那的時間也含攝了無量無邊的空間。地球的一天或一年,在有些星球只不過是它們的一彈指頃或一天而已;而我們的一天,對一些幾分鍾生命的衆生,又覺得是好幾千萬年了。像豬、貓、狗、老鼠……等等都有他們的刹土,刹土中有他們的菩薩、導師以種種方便度化他們。他們的生命雖然大多比人類短暫,往往活個幾年或十幾年便很了不起,但依其生理構造、新陳代謝機能與意識狀態,幾年或十幾年乃至朝生暮死,對他們來說,卻也是一段漫長的光陰啊!

  時間是相對的,空間亦複如是。一只螞蟻爬行一百公尺,以他們的身軀與消耗的能量,相對而言,大概也等于一個人上百公裏的行程了吧!這是一個觀念上粗略的比喻而已,實際上修行能做到過去、現在、未來叁心不可得的境界,才能如實了解時空的奧妙,而現代科學對于時空锲而不舍的探索,有許多實驗與理論很值得我們學佛者拿來作爲理觀的參考。“佛海及與國土海”,國土是指物質的世間,中國、美國、日本……等等都屬于國土海;地球、太陽、土星……等等,全都是諸佛刹海裏。“我遍修行經劫海”,這個“經”不是念經的經,是經過的經;是說我願生生世世投生于一切衆生中來度化他們,努力修習普賢行,在最困難、最惡濁的地方毫無保留地貢獻自己,利益衆生,如此經過無數劫,不管如何艱難,都不後悔,永不退轉。

  接下來八句一齊連著講。這一段與現在修持的准提法頗有關連,你們修准提法目前還在“生起次第”中,基礎沒打穩,次數未滿一百萬遍。從“事相”言,修行持咒可真難啊!有人發心出了家,背會了楞嚴咒,以爲這就真能轉魔障?修楞嚴咒,起碼天天持念,也要花上好幾年的功夫,壇場如法布置,晝夜不斷持誦,才能有所成就。修大悲咒的法門也是一樣,不是說你會了這個咒子,隨便念念效果就會很大。咒語的效果很大是不錯的,但它融化到你身心上來了嗎?不要認爲皈了依,常常跑跑寺廟這樣就行啦!然後學學念念咒子,恍恍惚惚,就想要有效果,不要糊塗了!所以大家要特別注意這一段。現在把它唱一遍,唱時還是那一句話,身心意識都要抛投進去,意思懂進去,終而忘我地念誦下去。

  “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衆音聲海,

  隨諸衆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

  叁世一切諸如來,于彼無盡語言海,

  恒轉理趣妙*輪,我深智力普能入。”

  (同學們如法唱誦)

  這一段包括恒順衆生與跟隨佛學。前面講過,無衆生則無佛,一切佛與所有衆生,佛性平等不二。現在來看佛之所以爲佛,“一切如來語清淨”,語又與身意二者相關,故衆生學佛,第一要清淨身口意叁業。像修准提法,口念咒、意觀想、身跏趺坐、手結印,便是淨叁業的極好修法。而叁業中造業最厲害雖屬意業,但形之于外,最易在懵懂中動辄得咎的是語業。我們一天到晚不斷的在造口業。“誰人背後無人說,那個人前不說人”,口之爲禍大矣!有些人怕受批評,其實啊!在背後何嘗不說別人的是非呢?有人當著面在恭維你,轉過身來背後可以罵你;高興時…

《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如何修證佛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