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玄奘——創造奇迹的中國人

  玄奘——創造奇迹的中國人

     在《西遊記》中,唐僧經曆了九九八十一難,到達佛國之後,取得真經,就已經功德圓滿了,不過對于玄奘來說,到達天竺,才是學習的真正開始。天資聰慧,再加上刻苦勤奮,讓玄奘成爲享譽整個印度的高僧,被當時印度諸國的國王頂禮膜拜。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唐朝時稱“天竺”,當時,印度分爲東、南、西、北、中五部,各部中小國林立。玄奘到了印度後,先遊覽了佛教藝術的發源地———北印度,玄奘在此參觀研究印度古代的佛教建築,拜谒了佛教勝迹,無論是爲佛祖釋迦牟尼建造的叁百多尺高的寶塔,還是爲阿羅漢所造的百尺木菩薩像,都給玄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印度,玄奘廣拜名師,在學習各種佛學經書的同時,也學習像邏輯學、文字學等知識,熟讀並抄寫各個寺廟裏收藏的經文。

  玄奘在印度停留時間最長的是摩揭陀國的那爛陀寺,當時摩揭陀國共有五十多座寺院,那爛陀寺是最大的寺院,寺中居住著四千余位高僧,藏有印度佛學和天文、地理、醫藥、技藝等各類書籍。著名的佛學權威戒賢法師就居住在這裏,當時戒賢法師已106歲,其博聞強識,精通佛教經書。關于戒賢法師和玄奘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當戒賢法師聽到玄奘說自己來自中國後,竟然流淚哭泣,原來早在見到玄奘的前叁年,戒賢法師患病,全身如同刀刺般疼痛難忍,他因此想絕食而死,不想一日做夢,有神對他說,不該厭棄自己的生命,你的前身是個有罪業的國王,有位中國僧人將來此地學習,到時你將佛法傳授給他,傳揚出去,你的罪業自然就消失了。玄奘在那爛陀寺起早睡晚地鑽研佛學,專心致志地聽戒賢法師講經,虛懷若谷地向高僧們請教學問。那爛陀寺立有寺規,精通經律被封爲叁藏的總共有十個名額,但一直缺少一位,後來玄奘脫穎而出,成爲其中的一位,這讓玄奘也享受到了高規格的待遇,他行走時乘坐象輿,並有隨從,此外,還可享有一種只有國王和精通佛法的人才能享用的珍貴大米。

  在那爛陀寺停留五年之後,戒賢法師告誡玄奘說:“佛法貴在流傳,你應該再去參學其他部派的學說。人的生命如同早晨的露珠,朝夕之間就會消失,如果你現在不去,會失掉學習的機緣。”玄奘聽從戒賢法師的話,離開那爛陀寺,到印度各國遊曆尋訪各種聖迹,博采衆家之說。

  笃信佛教的印度摩揭陀國國王戒日王聽到玄奘的名聲後,專門在其國都曲女城爲玄奘開了一個隆重的講學辯論大會,這個辯論大會規模空前,到會的有印度十八個國家的國王和善于雄辯的僧侶六千多人。玄奘在會上講解了《會宗論》等理論,當時玄奘任人問難,但無一人能予诘難,一時玄奘名震四方。戒日王根據傳統習慣,請玄奘坐在身披錦幢的大象上巡遊,貴臣陪送,萬衆歡騰。一個外國人在異鄉他國樹立如此高的成就,是中國曆史上絕無僅有的,即使是放眼世界,也是很少的。玄奘用自己的虔誠、勤奮和智慧,創造了一個奇迹。

  《大唐西域記》照亮印度古代曆史

  “無論怎麼樣誇大玄奘的重要性都不爲過。中世紀印度的曆史漆黑一片,他是惟一的亮光。”這是英國曆史學家史密斯對玄奘的評價,而讓玄奘贏得如此贊譽的是一本名爲《大唐西域記》的書。

  《大唐西域記》爲玄奘口述,門人辯機奉唐太宗之敕令筆受編集而成,玄奘在成書之時曾進表于唐太宗:“所聞所曆一百二十八國,今所記述,有異前聞,皆存實錄,非敢雕華,編裁而成。”全書12卷,共記述了玄奘親身經曆的百余個國家的情況。《大唐西域記》不但拓寬了當時中國人的眼界,爲後世保存了珍貴史料,而且對中國日後的文化藝術産生了巨大影響。明代吳承恩根據《大唐西域記》和《大慈恩寺叁藏法師傳》敷衍而成的著名古典小說《西遊記》便是生動一例。

  《大唐西域記》實際是一部玄奘西行的實錄。玄奘在西行求法的征程中,所到國家上百,山河城關成千上萬,觀禮佛寺寶塔成千上萬,親曆事故和接觸的人物不計其數,而《大唐西域記》將他每走一地所處方位、距離多少裏、國體民情、風俗習慣、氣候物産、文化曆史都寫得清清楚楚,就連哪個寺院所奉某乘某宗,僧衆多少,是何人講什麼經,多少卷等,都寫得十分詳盡。這些記載被後來的曆史文獻和文物考古所佐證。

  如今在印度,只要讀過小學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玄奘的。印度人知道玄奘,一是通過民間傳說,二是通過教材,在印度很多教科書中就有關于玄奘的故事,其中課文《佛的影子》,講的就是玄奘如何感化一夥強盜的故事。印度如此推崇玄奘,主要是因爲玄奘在印度曆史上有著非常獨特的貢獻。印度人沒留下文字曆史,其曆史多存在于傳說之中。馬克思曾經感歎,古代印度盡管創造了輝煌的文明,但“印度社會根本沒有曆史,至少是沒有爲人所知的曆史”。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印度的曆史天空“曾經一片漆黑”,印度人不知道佛教發源于本國,也不知道自己國土裏掩埋著那麼多輝煌的過去。

  《大唐西域記》像一把火炬,照亮了印度塵封已久的真實曆史。1300年後,英國考古學者和印度學者一道,手持英譯本《大唐西域記》,在古老的印度大地上按圖索骥,陸續發掘出鹿野苑、菩提伽耶、庫什那迦、蘭毗尼等衆多佛教聖地和數不清的古迹,甚至現今印度的國家象征———阿育王柱的柱頭,也是根據這本詳細的史料發掘出來的。中世紀印度的曆史從此得以重見天日。印度曆史學家阿裏曾經這樣評價:“如果沒有玄奘、法顯等人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