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玄奘圓寂玉華山(王仲德)

  玄奘圓寂玉華山

  發表于《銅川日報》第3版  稿件作者:王仲德

  玄奘于龍朔叁年(663年)十月二十叁日譯完《大般若經》後,又于這一年底趕譯完《五事毗娑沙論》等叁部佛經。麟德元年(664年)正月初一,法師于玉華殿譯完他終生所譯的最後一部佛經《咒五首經》。這時,法師已精疲力竭,像一支行將燃盡的蠟燭。

  可正月初叁的這一天,玄奘的精神竟顯得格外的好,玉華寺僧衆玄黨等,還以爲法師果真康複,都很歡悅,也便殷切祈請奘師能再譯一部佛教巨典《大寶積經》,法師見衆情懇笃,一時不便推卻,喜悅之下,即答應試試。隨之,便在玉華殿真的掙紮著披校起來。可是,僅僅譯了幾行,就感覺大不舒適。只好慢慢合上剛攤開的梵文經本,有氣無力地告訴衆人說:“此部經甚大,與《大般若經》相近,玄奘自量氣力不足,絕難辦訖此事,玄奘自貞觀十九年于弘福寺創啓開譯梵文以來,至今日麟德元年于玉華寺終訖譯,前後共十九載,總計翻出大小乘經論等合爲七十五部,一千叁百叁十五卷,又別撰《大唐西域記》一部。自《般若經》翻畢,大事已訖,唯余自策行道禮忏。看來,玄奘壽期已近,大限不會遠了。現在,我想去蘭芝谷,禮拜俱胝佛像。”衆僧聽言,面面相 ,無不黯然神傷。門人只好隨順地攙扶著法師,向蘭芝谷緩緩走去。玄奘禮佛完畢,就回到平日固定的安歇之處--肅成院,專心一意,精誠佛道,翻譯之事,一概置絕。

  正月初九傍晚,玄奘在肅成院後跨過一小博水渠時,不慎跌倒,擦破小腿皮膚,遂被門人小心擡回寢室,敷藥包紮後,便靜息將養。初經四日,仍如常行止,至十叁日,遂即臥疾。從此,法師病勢漸重,氣息微弱,沈沈昏睡,且偶而谵言夢語。

  正月十六日,玄奘法師從昏睡中漸漸醒來,便向守護在身邊的玉華寺寺主慧德法師欣慰而緩慢地述說自己在夢中備受神佛歡迎款待的景況,言閉目開目,頻見蓮花。又親切地叫隨身高僧嘉尚,讓這個高足弟子抄錄他一生所翻譯的全部經論目錄,以及他敬造的俱胝佛像、彌勒佛像各一千幀,素像百萬張,寫施經《能斷般岩》、《藥師》、《六門陀羅尼經》等各一千部,贈濟乏,供養悲敬二田各萬余人,燃燈放生,燒百千盞燈爲數萬靈贖罪等佛事,一一登記。嘉尚唯命,虔謹地抄錄完畢,又逐項念給他聽。玄奘聞罷,閉目合掌,恬然自感欣慰,遂告訴門人道:“有爲之法,必歸磨滅,泡影形質,何得久停。玄奘行年已六十五矣,必將卒于玉華。若于經論有疑問者,今可速一咨問。”法師舒緩幾口氣,又接著道:“我的無常期已到,宜當舍棄一切,請讓有緣與會者,都一起前來吧。”于是,玄奘將身外衣物資財,慷慨地分贈給周圍的人。法師仔細叮咛衆人,更廣造佛像,大宏聖教,對于將要出外行腳的門人,玄奘皆與其一一訣別道:“好自去吧,今與你別。酒然相辭,不必再來,來亦不見了。”聞者驚問:“和尚年末耄耋,何出此言?”玄奘微聲回答:“這個,只而我自己知曉,你們怎麼會明白呢?”

  正月二十叁日,玄奘醒來,又再一次大行舍贈功德。之後,就教畫師兼塑工的宋法智,在存放《大般若經》的嘉壽殿裏,以香塗香木,豎菩薩像骨架,備塑佛像。然後,玄奘向玉華寺僧衆及同來的譯經大德、門徒、衛士等作臨終歡喜辭別,衷心禱願。他輕聲說道:“我來玉華,本緣《般若》,今經事既終,吾生涯亦盡。若無常後,你們送我,宜從儉約。只可以蘆席裹遺,擇山間幽僻處安置,勿近宮寺。玄奘此一有毒身軀,深可厭患,不淨之體,宜須屏遠,大事已畢,不宜久住。願以終生所修福慧,回施而情,同生于睹史多天彌勒內眷屬牛,奉事慈尊。佛下生時,亦願隨之而下,廣做佛事,以至無上菩提。”言罷閉目,一語不發。先是,玄奘剛來玉華寺,見到這兒景色秀奇,一片清涼幽靜世界,常感歎道:“玉華寺,真閻浮兜率天啊!”深感自己能住此譯經,真是無上的喜悅和榮幸。

  二月叁日,玉華寺檢校翻經使許玄備,上春天朝廷雲:“玄奘法師,因損足而得病。”

  二月四日深夜,玉華寺瞻病曾明藏禅師,見法師閉目默然,合掌良久不動;隨後,又以右手緩交面頰,左手徐伸手左腿上,枕北面西,右脅而臥,兩足疊放。此後便不飲不食,祥怡寂然,長久不動。明藏禅師遂輕輕拈取早已備妥的新棉細絲(古代在人生命垂危時用來檢驗呼吸是否停止),小心翼翼地停持在法師鼻孔下,仔細觀察,幾乎看不出一絲動靜。

  麟德元年二月五日夜半,玄奘法師圓寂于玉華寺。舉世聞名的一代高僧大唐叁藏法師,平靜而安祥地離開了人間,中國和世界譯經史上一顆璀燦的明星,倏然殒落于大唐坊州玉華山中!玉華山何其榮幸耶!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