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玄奘法師及其所見七世紀印度疾病及喪葬習俗述評

  玄奘法師及其所見七世紀印度疾病及喪葬習俗述評

  [印度]錫金醫學科學研究所 安古爾·巴羅

  引 論

  7世紀,曾經參訪過印度的玄奘法師,對當時印度的各類醫療保健事宜與流行的社會習俗,作了生動的記述。

  印度的醫療保健事宜

  7世紀時,禁食在印度被看作是治療疾病的一種有效療法。每一位患者通常絕食七天。在這期間,許多疾病就會平複,不過,如果病情持續了一周多之後,他們就會服用一些藥物。古代印度的藥品花樣繁多,每一種都有專門的名稱。醫生們的醫療技術、對病症的預測,乃至檢測方法與治療方案都有很大差另Ij。

  7世紀印度施行的喪葬習俗

  當一個人死後,那些參加葬禮的人會聚在一起哀叫哭泣。他們撕扯著自己的衣服,弄得披頭散發;通常還會以頭搶地,捶胸頓足。喪服的形製並沒有明顯區別,喪期也不固定。安置死者的最後儀式通行的有叁種:(1)火葬——用木頭堆起一個火葬柴堆,焚燒屍體。(2)水葬——將屍體丟人深水河流,自行消解。(3)野葬,埋葬在野外,或丟棄在樹林中,喂食野獸。倘國王駕崩,第一步就是確定王位的繼承者,以便于他主持喪葬儀式,決定先後次序。國王的德號在生前已議定,死後就不再有什麼榮譽稱號。參加葬儀的人都不會在喪者家裏吃飯,葬儀完後也不再有什麼忌諱。一般認爲,參加過葬禮的人不潔淨。因此,他們在人城回家之前,不得不先在城外將渾身上下清洗幹淨。佛教僧徒亦禁止對死者哭號。不過,父母亡故後,他們通常會念誦以酬謝父母的恩情,將他們的祝福帶到另一個世界。

  安樂死

  那些年事已經很高,覺得他們的人生目標已盡,死期將盡,或者被不治之症所折磨的人,一般會樂意脫離塵世,撒手人寰。于是,他們的親戚朋友舉辦音樂宴會,爲他們餞行,然後將他們放在一葉扁舟中,將他們渡到印度河中溺流身亡,認爲他們將會升人天堂。通常十個人當中會有一人覺得這種鄙陋的觀念很難實施。偶然情況下,部分老人會奄奄一息地出現在河灘上。

  結 論

  當我們審視與醫療保健相關的印度社會風俗時,我們通常會驚奇地發現,玄奘遊記中對公元七世紀時古代印度流行的相關習俗記載,在現代社會中依舊中肯,而具時效性。他觀察到的情形在今天印度的某些地方依然在流行。他的遊記提供了這一方面的信息寶庫,並被看作是研究有關他在印度期間印度社會文化背景的重要文獻,尤其在流行病學研究與生物醫學研究領域。

  致 謝

  作者在此向前加爾各答大學巴利語教授兼新那爛陀大寺住持迪巴哥·庫馬爾·巴羅表示莫大的感激,感謝他的善意支持與創意,使本項研究得以實現。

  (周廣榮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