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唐玄奘大師與《瑜伽師地論》

  唐玄奘大師與《瑜伽師地論》

  釋聖地 撰

  ·奘師幼年出家,宿根豐厚,天資聰慧,遍參國內諸師,雖于諸師所傳皆能知曉,但于佛陀教法“百有余疴”不得通途;遂發心前往佛陀教法發源地印度,求取佛陀教法真實義。

  ·奘師于長安會遇一印度那爛陀寺僧人,得知印度那爛陀寺現有慈氏菩薩所說之《十七地論》(即瑜伽大論)100卷。而漢地僅有真谛法師所譯其中叁卷。慮及因法寶不全,而致中土諸師所解各異,遂更堅定其西行取經之信心及目標。奘師上書西行計劃雖未獲准,然其舍身求法之願真切不移。師趁荒年孤身孓影偷渡出境,唯爲求取《瑜伽師地論》。

  ·奘師遊曆五印度,如同華嚴善財童子一般遍參諸學。雖與一切明處皆潛心修學,但其始終留心在《瑜伽師地論》。未求取瑜伽大論死不瞑目,未能通達瑜伽大論終不安心。

  ·奘師曆經叁年艱辛,終至那爛陀寺。初參正法藏戒賢和尚第一句話即言:弟子玄奘從東土大唐而來,唯爲依止和尚學習《瑜伽師地論》,請和尚慈悲攝受。于是戒賢和尚親授《瑜伽師地論》與奘師,曆經叁遍,曆時五載。奘師于大論通達無礙後,即告別師友回國。

  ·奘師回國後得到唐太宗李世民之護持,隨即開始翻譯經論。首譯者即爲《瑜伽師地論》和以此大論爲中心的翼叢經論。待瑜伽大論翻譯完畢,即請太宗皇帝爲之作聖教序,以資弘傳大論。唐太宗崇信大師,即令抄寫九部大論,以傳九洲,令天下有緣人皆能學習。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