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論翻譯家玄奘對中國佛教發展的貢獻(拉吉爾·夏沃克)

  論翻譯家玄奘對中國佛教發展的貢獻

  [印度] 拉吉爾·夏沃克 著 康冬妮 譯

  自佛教創立初期,佛教經典就開始被翻譯成多種文字。這項工作一直持續到今天。

  隨著佛教在中國的發展,佛經開始被翻譯成中文。中亞的僧侶們最早開始了佛經中譯的工作。印度和中國的僧侶也逐漸加入到這項工作:中來。佛經翻譯的伺時,“也兼及介紹哲學思潮,所以中國創立了幾個佛教宗派。由于這些宗派對佛經進行研究,使佛教在士大夫階層和普通群衆之中廣泛傳播開來。翻譯者對中國佛教的傳播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試圖對玄奘法師作爲一位翻譯家對佛.教以及佛教宗派的發展的貢獻進行探討。在玄奘法師的多種貢獻中,我僅就他在這一方面進行研究,即他在佛經翻譯方面的貢獻。玄奘法師的翻譯對中國以及東亞佛教的研究也起到過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一 西行求法之前玄奘法師的研究

  玄奘法師傳記作者慧立認爲,因玄奘有志于弘揚如來教法,于是剃度出家。玄奘13歲時出家爲僧,之後隱居,他和兄長長捷法師住洛陽淨土寺。期間玄奘首次聽講《涅架經》,並對其産生濃厚興趣。玄奘還研習了《攝大乘論》。

  王董之亂及劉石之災後,隋朝覆滅,法令荒廢。李淵建立唐朝,建都長安。爲避亂,玄奘法師與兄長離開洛陽來到長安。但長安處于草創之初,佛法不替,而蜀地不曾戰亂,于是人們相繼人蜀。很多僧侶來到成都,玄奘也決定到蜀地。僧侶們聚集到成都,開始了蓬蓬勃勃的講經說法活動。玄奘在此聽基暹講《攝論》《毗昙》,聽震法師講《迦延》。玄奘法師和兄長在成都精研了各種宗派。由于玄奘的理智宏才無人能及,很快名聲遠播吳蜀荊楚。

  20歲時玄奘法師在成都受具坐夏學律。他精研律法後,又開始研習各派經論,並宣講經論。在成都空慧寺,他講授《涅槃經》《攝大乘論》《毗昙》。在荊州天皇寺,他講授《攝論》及《毗昙》。盡管他已經講授了《攝論》和《毗昙》,但他還是對此存有疑問,因此他向休法師求法以釋疑惑,又到趙州向深法師學習《成實論》。玄奘從趙州到長安,棲止大覺寺,向嶽法師學《俱舍論》,盡達要理。他在吳蜀已經學習了《攝大乘論》,到達長安後他仍向常、辯兩位大德求教佛教奧義。

  當時長安爲《涅槃經》研究中心。僧侶孝達從秦州到長安學習《涅架經》,返家之時,玄奘法師與其作伴到達秦州。在蘭州遇一伴,又隨至蘭州住一宿,然後又隨涼州人人涼州。應僧侶居士的邀請,玄奘開示《涅槃經》《攝論》和《般若經》。

  這時玄奘法師已經非常熟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在西蜀之時,曾有一位患病的僧人因感激玄奘對他的照顧而贈送《心經》給他。從那時起玄奘就常常誦習《心經》。這個業行,使他受惠不淺,以致他在前往西方求法時,行至最危險的路段——莫賀延沙漠時,因念《心經》而幸免于難。

  二 西行求法之因

  慧立在玄奘傳記中多次提到玄奘西行求法的目的。因玄奘求訪國中諸大德,認真學習他們的講解及釋義,核定其義理後,玄奘發現很多經典有錯誤。他無法確定哪一部經典才是正確的,可以依照行修,最後他決定前往西方以決衆疑,並向印度法師請教有關問題。玄奘隨行攜帶《十七地論》,即今《瑜伽師地論》以釋衆疑。

  因此,不論何時有人詢問玄奘西行的理由,玄奘總是回答前往西方求取“真經”。顯然玄奘也受到法顯和智嚴兩位求法僧的鼓舞,願以求法導利衆生。玄奘對經典存有諸多疑惑,似乎他對當時中國的佛經翻譯也不甚滿意。

  在涼州與都督李大亮相談時,玄奘說自己的志向是到西方求取真經。

  有人告誡玄奘西行之路艱險無比,勸其早日放棄。玄奘申明自己爲求法前往西方,若不至印度終不東歸,縱然生命碎爲微塵,也在所不惜。

  在與河西地區西部邊境敦煌烽官王祥校尉的見面中,玄奘告訴他要前往婆羅門國求法,因中國的佛法多有不完善之處,所以他要決意到印度求法。他的意志堅決,決不會放棄東歸,也不會放棄自己最初的理想。

  在與第四烽烽官王伯隴的見面中,他仍然重申了自己去西方求法的意願。

  玄奘再次謝絕高昌王屈文泰請他留下的邀請,也不願接受任何供養。他對高昌王說雖然求法路途艱險,但他不是爲接受供養而來。他說在中國佛法並不完善,經典錯誤很多,他自己也對佛法存有疑問。爲了求取真經,他才決意西行。玄奘志向堅決,不爲任何理由中斷西行之路。玄奘請求高昌王諒解,自己不能同意留在其國。高昌王本想以武力強行留下玄奘,但無法動搖其決心。玄奘再叁申明自己是爲法而來。他說國王可以使用武力強迫他,但他仍不會動搖。最後國王被他堅強的意志所感動,允許他繼續西行。玄奘向國王講述了他早年的生活,他曾經遍訪名僧,還研習了大小乘的教義,但仍然不能釋決疑惑,所以他要前往祗洹寺及靈鹫山。

  玄奘此行的目的還想朝拜菩提樹及靈鹫山。當玄奘在阿腧陀國時,有人企圖要他祭祀突伽天神。玄奘告訴他們自己來自很遠的地方,一心朝拜佛陀聖迹,學習佛教聖典。

  當發現面臨的危險時,玄奘非常擔心參訪菩提伽耶、朝拜菩提樹以及回國的安全。他原本打算在向不同的老師求教釋惑、請得真經以後,就回到中國開始譯經的事業——他在印度求到的佛法,以便將來這些中國沒有的經典的正確知識能夠流傳開來,錯誤的教法得以停止。

  突厥國素葉城葉護可汗也試圖挽留玄奘。但是玄奘向他表達了熱切向往印度朝拜聖迹、求取真經的願望,婉轉地拒絕了可汗的好意。

  根據慧立所撰以上簡短的資料,玄奘前往印度求法的目的可以歸納如下:

  (1)求取真經。

  (2)學習《瑜伽師地論》。

  (3)跟隨印度大師學習佛法,以釋疑惑。

  (4)朝拜菩提樹、靈鹫山。

  (5)爲利益國人發願翻譯佛經。

  叁 玄奘在前往印度途中的求學

  玄奘于26歲時開始了他的求法之旅。在途中,不論何時何地只要他聽說有大師精通佛法總是要跟隨其學習一段時間,問疑釋惑。

  在嵘迦國玄奘向縛喝叁藏法師般若羯羅求法。般若羯羅精通阿毗達摩以及迦延俱舍、六足阿毗昙以及其他小乘法典。玄奘就俱舍等經論上的諸多問題向般若羯羅提出疑問,他很滿意般若羯羅的解釋,玄奘在此居住了大約一個月,繼續學習《毗婆沙論》。似乎玄奘並不滿意此地的《瑜伽師地論》,以及說一切有部之阿毗達摩經典。這是自玄奘離開中國後第一次留下來學習。應該指出的是他在這裏學的是小乘經典。

  當玄奘在迦濕彌羅國閣耶因陀羅寺時,國王請他接受供養。得知玄奘來自遙遠的中國,一心求取佛法,但卻找不到原典可讀時,國王命令20位僧人爲他抄寫經典。閣耶因陀羅寺住持法力高超、戒行高潔,玄奘向他求法釋疑。這位大德給他講授《俱舍》《/頃正理論》《因明聲明論》。玄奘在迦濕彌羅國住了將近兩年學習經論。

  在礫迦國大罨羅林玄奘遇見一位婆羅門,這位婆羅門精通中觀、吠陀。玄奘隨其學習一個月,並學習了龍猛弟子所造《百論》及《廣百論》。

  在至那仆底國,突舍薩那寺大德昆膩多缽臘婆著有《五蘊論釋》《唯識叁十論釋》,玄奘住寺14個月學習《對法論》《顯宗論》《理門論》等。

  閣爛達那國那伽羅馱那寺有大德旃達羅伐摩。玄奘隨其學習《衆事分昆婆沙》四個月。

  祿勒那國,玄奘向大德閣耶鞠多學習近一冬半春,聽講《經部毗婆沙》。

  在秣底補羅國,玄奘住半春一夏,向德光論師弟子—90歲大德蜜多斯那學習《薩婆多部怛捶叁弟铄論》和《發智論》。

  在揭若鞠閣國跋達羅昆诃雖寺,玄奘隨大德昆離耶犀那學習《佛使毗婆沙》叁個月。

  玄奘在那爛陀寺居住了5年,師從瑜伽大師——那爛陀寺住持戒賢法師。玄奘聽戒賢法師講解《瑜伽師地論》叁遍,《順正理論》一遍,《顯揚》《對法》各一遍,《因明》《聲明》《集量》等論各二遍,《中》《百》二論各叁遍。玄奘還將在迦濕彌羅國各地學習過的俱舍、婆沙、六足阿毗昙等又學習了一遍,以解決所存留的疑問。

  玄奘在伊爛挈國停留一年,跟隨說一切有部兩位大論師怛他揭多鞠多、羼底僧诃學習《昆婆沙》《順正理》等。

  在南峤薩羅國停留一個月余,玄奘跟隨一位善解因明的婆羅門學習《集量論》。

  在馱那羯磔加國玄奘跟隨兩位大衆部叁藏論師蘇部底、蘇利耶學習《大衆部根本阿毗達摩》等論幾個月。

  在缽伐多國生活兩年時間,玄奘跟隨精通正量部的法師學習《正量部》《根本阿毗達摩》及《攝正法論》《教實論》等。

  玄奘再次回到那爛陀寺。他在低羅擇迦寺跟隨說一切有部叁藏法師般若跋陀羅學習兩個月,咨決所疑⑩。

  玄奘在杖林山生活兩年,跟隨居士勝軍論師學習《唯識抉擇論》《意義理論》《成無畏論》《不住涅架十二因緣論》,並請教瑜伽因明等疑點。

  四 玄奘完成了他的理想嗎

  1.學習《瑜伽師地論》 、

  玄奘一直渴望學習《瑜伽師地論》。那時《瑜伽師地論》還未翻譯成中文。他打算跟隨印度老師學習此論。當他見戒賢法師的時候,他介紹自己來自遙遠的中國,想向戒賢法師求教《瑜伽師地論》。

  玄奘在印度那爛陀寺居住五年,就印度大師——那爛陀寺住持——護法大師的弟子戒賢座下學習。玄奘聽戒賢法師講《瑜伽師地論》叁遍。在杖林山玄奘與勝軍居士居住兩年時間,玄奘請教了很多有關《瑜伽師地論》以及其他經典的疑問。回到中國後,646~648年,玄奘首次將《瑜伽師地論》翻譯成中文。

  玄奘的翻譯主要注重瑜伽行派哲學,特別是無著、世親學派。無著的哲學理論建立在《解深密經》的基礎上。瑜伽行派認爲《解深密經》的教義是佛陀第叁次轉*輪時所講。玄奘于647年也翻譯了瑜伽行派的這部主要經典。

  2.尋求真經

  玄奘尋求的是什麼真經呢…

《論翻譯家玄奘對中國佛教發展的貢獻(拉吉爾·夏沃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