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家玄奘对中国佛教发展的贡献
[印度] 拉吉尔·夏沃克 著 康冬妮 译
自佛教创立初期,佛教经典就开始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今天。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佛经开始被翻译成中文。中亚的僧侣们最早开始了佛经中译的工作。印度和中国的僧侣也逐渐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佛经翻译的伺时,“也兼及介绍哲学思潮,所以中国创立了几个佛教宗派。由于这些宗派对佛经进行研究,使佛教在士大夫阶层和普通群众之中广泛传播开来。翻译者对中国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试图对玄奘法师作为一位翻译家对佛.教以及佛教宗派的发展的贡献进行探讨。在玄奘法师的多种贡献中,我仅就他在这一方面进行研究,即他在佛经翻译方面的贡献。玄奘法师的翻译对中国以及东亚佛教的研究也起到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一 西行求法之前玄奘法师的研究
玄奘法师传记作者慧立认为,因玄奘有志于弘扬如来教法,于是剃度出家。玄奘13岁时出家为僧,之后隐居,他和兄长长捷法师住洛阳净土寺。期间玄奘首次听讲《涅架经》,并对其产生浓厚兴趣。玄奘还研习了《摄大乘论》。
王董之乱及刘石之灾后,隋朝覆灭,法令荒废。李渊建立唐朝,建都长安。为避乱,玄奘法师与兄长离开洛阳来到长安。但长安处于草创之初,佛法不替,而蜀地不曾战乱,于是人们相继人蜀。很多僧侣来到成都,玄奘也决定到蜀地。僧侣们聚集到成都,开始了蓬蓬勃勃的讲经说法活动。玄奘在此听基暹讲《摄论》《毗昙》,听震法师讲《迦延》。玄奘法师和兄长在成都精研了各种宗派。由于玄奘的理智宏才无人能及,很快名声远播吴蜀荆楚。
20岁时玄奘法师在成都受具坐夏学律。他精研律法后,又开始研习各派经论,并宣讲经论。在成都空慧寺,他讲授《涅槃经》《摄大乘论》《毗昙》。在荆州天皇寺,他讲授《摄论》及《毗昙》。尽管他已经讲授了《摄论》和《毗昙》,但他还是对此存有疑问,因此他向休法师求法以释疑惑,又到赵州向深法师学习《成实论》。玄奘从赵州到长安,栖止大觉寺,向岳法师学《俱舍论》,尽达要理。他在吴蜀已经学习了《摄大乘论》,到达长安后他仍向常、辩两位大德求教佛教奥义。
当时长安为《涅槃经》研究中心。僧侣孝达从秦州到长安学习《涅架经》,返家之时,玄奘法师与其作伴到达秦州。在兰州遇一伴,又随至兰州住一宿,然后又随凉州人人凉州。应僧侣居士的邀请,玄奘开示《涅槃经》《摄论》和《般若经》。
这时玄奘法师已经非常熟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西蜀之时,曾有一位患病的僧人因感激玄奘对他的照顾而赠送《心经》给他。从那时起玄奘就常常诵习《心经》。这个业行,使他受惠不浅,以致他在前往西方求法时,行至最危险的路段——莫贺延沙漠时,因念《心经》而幸免于难。
二 西行求法之因
慧立在玄奘传记中多次提到玄奘西行求法的目的。因玄奘求访国中诸大德,认真学习他们的讲解及释义,核定其义理后,玄奘发现很多经典有错误。他无法确定哪一部经典才是正确的,可以依照行修,最后他决定前往西方以决众疑,并向印度法师请教有关问题。玄奘随行携带《十七地论》,即今《瑜伽师地论》以释众疑。
因此,不论何时有人询问玄奘西行的理由,玄奘总是回答前往西方求取“真经”。显然玄奘也受到法显和智严两位求法僧的鼓舞,愿以求法导利众生。玄奘对经典存有诸多疑惑,似乎他对当时中国的佛经翻译也不甚满意。
在凉州与都督李大亮相谈时,玄奘说自己的志向是到西方求取真经。
有人告诫玄奘西行之路艰险无比,劝其早日放弃。玄奘申明自己为求法前往西方,若不至印度终不东归,纵然生命碎为微尘,也在所不惜。
在与河西地区西部边境敦煌烽官王祥校尉的见面中,玄奘告诉他要前往婆罗门国求法,因中国的佛法多有不完善之处,所以他要决意到印度求法。他的意志坚决,决不会放弃东归,也不会放弃自己最初的理想。
在与第四烽烽官王伯陇的见面中,他仍然重申了自己去西方求法的意愿。
玄奘再次谢绝高昌王屈文泰请他留下的邀请,也不愿接受任何供养。他对高昌王说虽然求法路途艰险,但他不是为接受供养而来。他说在中国佛法并不完善,经典错误很多,他自己也对佛法存有疑问。为了求取真经,他才决意西行。玄奘志向坚决,不为任何理由中断西行之路。玄奘请求高昌王谅解,自己不能同意留在其国。高昌王本想以武力强行留下玄奘,但无法动摇其决心。玄奘再三申明自己是为法而来。他说国王可以使用武力强迫他,但他仍不会动摇。最后国王被他坚强的意志所感动,允许他继续西行。玄奘向国王讲述了他早年的生活,他曾经遍访名僧,还研习了大小乘的教义,但仍然不能释决疑惑,所以他要前往祗洹寺及灵鹫山。
玄奘此行的目的还想朝拜菩提树及灵鹫山。当玄奘在阿腧陀国时,有人企图要他祭祀突伽天神。玄奘告诉他们自己来自很远的地方,一心朝拜佛陀圣迹,学习佛教圣典。
当发现面临的危险时,玄奘非常担心参访菩提伽耶、朝拜菩提树以及回国的安全。他原本打算在向不同的老师求教释惑、请得真经以后,就回到中国开始译经的事业——他在印度求到的佛法,以便将来这些中国没有的经典的正确知识能够流传开来,错误的教法得以停止。
突厥国素叶城叶护可汗也试图挽留玄奘。但是玄奘向他表达了热切向往印度朝拜圣迹、求取真经的愿望,婉转地拒绝了可汗的好意。
根据慧立所撰以上简短的资料,玄奘前往印度求法的目的可以归纳如下:
(1)求取真经。
(2)学习《瑜伽师地论》。
(3)跟随印度大师学习佛法,以释疑惑。
(4)朝拜菩提树、灵鹫山。
(5)为利益国人发愿翻译佛经。
三 玄奘在前往印度途中的求学
玄奘于26岁时开始了他的求法之旅。在途中,不论何时何地只要他听说有大师精通佛法总是要跟随其学习一段时间,问疑释惑。
在嵘迦国玄奘向缚喝三藏法师般若羯罗求法。般若羯罗精通阿毗达摩以及迦延俱舍、六足阿毗昙以及其他小乘法典。玄奘就俱舍等经论上的诸多问题向般若羯罗提出疑问,他很满意般若羯罗的解释,玄奘在此居住了大约一个月,继续学习《毗婆沙论》。似乎玄奘并不满意此地的《瑜伽师地论》,以及说一切有部之阿毗达摩经典。这是自玄奘离开中国后第一次留下来学习。应该指出的是他在这里学的是小乘经典。
当玄奘在迦湿弥罗国阁耶因陀罗寺时,国王请他接受供养。得知玄奘来自遥远的中国,一心求取佛法,但却找不到原典可读时,国王命令20位僧人为他抄写经典。阁耶因陀罗寺住持法力高超、戒行高洁,玄奘向他求法释疑。这位大德给他讲授《俱舍》《/顷正理论》《因明声明论》。玄奘在迦湿弥罗国住了将近两年学习经论。
在砾迦国大罨罗林玄奘遇见一位婆罗门,这位婆罗门精通中观、吠陀。玄奘随其学习一个月,并学习了龙猛弟子所造《百论》及《广百论》。
在至那仆底国,突舍萨那寺大德昆腻多钵腊婆著有《五蕴论释》《唯识三十论释》,玄奘住寺14个月学习《对法论》《显宗论》《理门论》等。
阁烂达那国那伽罗驮那寺有大德旃达罗伐摩。玄奘随其学习《众事分昆婆沙》四个月。
禄勒那国,玄奘向大德阁耶鞠多学习近一冬半春,听讲《经部毗婆沙》。
在秣底补罗国,玄奘住半春一夏,向德光论师弟子—90岁大德蜜多斯那学习《萨婆多部怛捶三弟铄论》和《发智论》。
在揭若鞠阁国跋达罗昆诃虽寺,玄奘随大德昆离耶犀那学习《佛使毗婆沙》三个月。
玄奘在那烂陀寺居住了5年,师从瑜伽大师——那烂陀寺住持戒贤法师。玄奘听戒贤法师讲解《瑜伽师地论》三遍,《顺正理论》一遍,《显扬》《对法》各一遍,《因明》《声明》《集量》等论各二遍,《中》《百》二论各三遍。玄奘还将在迦湿弥罗国各地学习过的俱舍、婆沙、六足阿毗昙等又学习了一遍,以解决所存留的疑问。
玄奘在伊烂挈国停留一年,跟随说一切有部两位大论师怛他揭多鞠多、羼底僧诃学习《昆婆沙》《顺正理》等。
在南峤萨罗国停留一个月余,玄奘跟随一位善解因明的婆罗门学习《集量论》。
在驮那羯磔加国玄奘跟随两位大众部三藏论师苏部底、苏利耶学习《大众部根本阿毗达摩》等论几个月。
在钵伐多国生活两年时间,玄奘跟随精通正量部的法师学习《正量部》《根本阿毗达摩》及《摄正法论》《教实论》等。
玄奘再次回到那烂陀寺。他在低罗择迦寺跟随说一切有部三藏法师般若跋陀罗学习两个月,咨决所疑⑩。
玄奘在杖林山生活两年,跟随居士胜军论师学习《唯识抉择论》《意义理论》《成无畏论》《不住涅架十二因缘论》,并请教瑜伽因明等疑点。
四 玄奘完成了他的理想吗
1.学习《瑜伽师地论》 、
玄奘一直渴望学习《瑜伽师地论》。那时《瑜伽师地论》还未翻译成中文。他打算跟随印度老师学习此论。当他见戒贤法师的时候,他介绍自己来自遥远的中国,想向戒贤法师求教《瑜伽师地论》。
玄奘在印度那烂陀寺居住五年,就印度大师——那烂陀寺住持——护法大师的弟子戒贤座下学习。玄奘听戒贤法师讲《瑜伽师地论》三遍。在杖林山玄奘与胜军居士居住两年时间,玄奘请教了很多有关《瑜伽师地论》以及其他经典的疑问。回到中国后,646~648年,玄奘首次将《瑜伽师地论》翻译成中文。
玄奘的翻译主要注重瑜伽行派哲学,特别是无著、世亲学派。无著的哲学理论建立在《解深密经》的基础上。瑜伽行派认为《解深密经》的教义是佛陀第三次转*轮时所讲。玄奘于647年也翻译了瑜伽行派的这部主要经典。
2.寻求真经
玄奘寻求的是什么真经呢…
《论翻译家玄奘对中国佛教发展的贡献(拉吉尔·夏沃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