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未來發展之方向
引言人:邱燮友
一、前 言
中國古代神話有“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他經曆了一萬八千年,才發現天地的存在。而玄奘大學的創立,經我們的創辦人了中長老及十方大德的護持,經十余年的經營,自去年八月創校以來,已滿一年又叁個月,依教育部之規定,大學的成立要從學院辦起,因而本校伊始,名爲“玄奘人文社會學院”,預計本校未來的發展,五年之內將改製爲“玄奘大學”。玄奘大學的開創,如同盤古開天辟地一樣,我們在香山開創新天地。
二、玄奘人努力奉行的原則
本校未來整體發展的方向,要顯現人文、社會、管理叁大領域的特色。尤其宗教學研究所未來的發展,更擔負起推動本校整體發展的樞紐和原動力。本校興學的理念,在于“以教育宏揚玄奘精神,藉學術培育濟世人才”,而玄奘精神的力行與闡揚,在于以德業陶養、悲智本懷、勤奮自發、堅毅自強等精神。如今這些條目,已是本校的校訓:德、智、勤、毅,也是玄奘大學、玄奘人努力奉行的原則。
叁、宗教學研究所的成長與期許
本校以人文社會爲主要特色,足以代表這項特色的系所和學科,便落在宗教學研究所和宗教學系上。宗教學系所設立的宗旨,爲培育宗教研究人才,從事宗教學範疇體系及其基礎理論之研究,尤其著重于佛學思想之探究,以及發揚佛教淑世濟世之精神,尤爲先務。現宗教學研究所已成立,並開始第二屆碩士班研究生的招生,然而宗教學系尚在規劃中,教育部同意本校明年設立宗教學系,屆時系所的成立,在體製上已形完備。
從世界宏觀的角度而言,宗教學于西元1870年代,已成爲獨立學科,歐、美、日及中國大陸均積極開展宗教學術之研究,然而臺灣地區宗教學尚在起步之中,目前僅有輔仁大學于1988年成立宗教學研究所,及1992年成立宗教學系,輔仁大學是天主教會創辦的學校,他們的宗教學系所偏于神學研究。玄奘大學是臺灣各大學中設有宗教學系所的第二所大學。期望能從世界各地區的研究成果中,建立適合國情的宗教學範疇體系和理論基礎,以應世界之潮流。
本校宗教學研究所成立僅一年多余,我們期望與佛教界及十方大德廣結善緣,充實圖書設備,延攬學者,加強教授陣容,並期勉全體師生養成勤毅的習慣,效法玄奘取經精神;加強學術專業訓練,開拓佛學研究的新領域;關懷社會變遷的脈動,發揚宗教家的慈悲精神。了中長老曾說:“自古高僧皆大儒。”因此我們期望宗教學系所的師生,不但對佛學的研究有所專精;同時,也對儒家和道家典籍有深入鑽研,以達儒、道、佛融通的境界。
四、宗教學研究所未來發展的方向
本校爲發展人文社會學科,成爲未來人文社會學科研究的重鎮,先後已成立中國語文研究所、中國語文學系、與宗教學研究所、宗教學系,在學術研究發展上,並駕齊驅,相輔相成。同時,成立兩岸學術文化交流中心、東方人文思想研究中心,在在顯示本校對人文思想及人文教育的重視。而未來宗教學研究所,在中國佛教界,負有重大的傳承使命。我們規劃宗教學系所未來發展的方向,有其曆史的使命感。今擬定未來發展方向與規劃重點如下:
(一)近程發展方向
宗教學研究所碩士班的教學目標,在注意基礎宗教學科,重視比較宗教研究,強調科技整合,結合理論與實際,培養具有廣度和深度宗教理論基礎、受到嚴格方法論及研究方法訓練之宗教學術人才。
規劃重點:
(1)從曆史宏觀及臺灣宗教與社會發展的角度,針對本土社會變遷與宗教發展開設相關課程,使學生獲得較爲客觀正確及有系統的知識。
(2)規劃與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合作,推動師資交流及研究生跨校選課。
(3)重視佛學課程,開設佛學講座,延聘海內外佛學研究之學者及專家,來校講學。
(4)在假期組合師生訪問團,訪視大陸各地名刹及敦煌絲路,或設計專題,作田野調查研究。
(二)中程發展方向
(1)配合本校宗教學系成立,爲系、所合一,預先奠力師資及設備之基礎。
(2)宗教學系的教育目標:在學術訓練方面,奠定學生宗教學的基本知識,包括比較宗教、佛教、基督教及道教與民間宗教等四方面領域堅實之理論基礎,並注重通才的教育和訓練,以便將來可從事更進一步深厚宗教學理論之鑽研,或成爲社會之領導人才,在品格陶冶方面,積極培養學生具正義感、關懷社會、視野廣闊、並能成爲有自由思考、獨立判斷之社會中堅。
規劃重點:
1.規劃宗教學系大學部成立之相關事項。
2.成立課程規劃委員會,分爲“比較宗教”、“佛教”、“基督宗教”、“道教及民間宗教”領域四個小組,負責規劃設計課程、推薦師資,與國內外大學和學術單位進行交流。本系課程未來的規劃方向將朝向跨領域的互動整合,並以研究帶動教學。
3.通識教育課程方面,爲使學生增廣見識,真實領略社會的脈動,擬開設“宗教與生活”、“宗教與社會”、“宗教與環保”、“佛學概論”等課程。
(叁)遠程發展方向
(1)配合博士班成立依教育部規定增聘專任教師。
(2)提供學生多元、自由的發展空間與指引方向。提供教師專業領域的研究發展空間。
(3)加強國際學術交流,每年邀請國際傑出的學者來本系所擔任講座,鼓勵本系所教師出國進修。
(4)每年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進行規劃國際合作的專案研究計劃。
(5)爲提升一般民衆的知識水准,計劃開設佛學有關的推廣課程。
規劃重點:
1.規劃博士班成立之相關事宜。
2.每年暑期選派教師赴國外進修,以利研究環境的改善。
3.加強學術交流,擴大邀請國內、外學者來本系所演講、講學,並與大陸進行學術交流互訪活動。
4.辦理教師研究成果發表會。
5.針對特定議題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
6.規劃國際合作的專案研究計劃。
7.規劃宗教學科電腦網路教學。
8.成立佛典譯經中心,並編輯佛典電子書。
五、結 論
這次玄奘法師舍利的奉贈與奉安典禮,爲佛教史上的一大盛事,感謝大陸中國佛教協會的成全贈予舍利,並護送來臺,同時也感謝臺灣地區中國佛教會的迎請來臺,使兩岸佛教界緊密交流,並感謝十方大德的虔誠護持,使這次活動得以順利完成。而玄奘大學未來的開展,尚祈海內、外十方大德的支持和不吝指教。最後引《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來作結束:渡吧!渡吧!渡到彼岸,大家渡到彼岸,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