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五 安忍品▪P2

  ..續本文上一頁就將自己困境原原本本向他做詳細彙報。大勢部聞言爲難說道:“你難道未見我已在森林中獨處?現在我已身無分文,何來錢財布施與你?” 婆羅門聽到後頓時感到失望異常,他當下就昏厥于地。大勢部急忙扶起他,並往他臉上澆灑涼水。婆羅門醒來後就決定前往密林深處,他准備在樹幹上以繩子吊死自己。

  大勢部見到後不覺生起強烈悲心,他想:如此人將我帶至怨敵面前,想來他們會對他布施些財物。于是他便對傷心欲絕之婆羅門說道:“你無需這般焦急,我可想辦法幫你去除貧困之憂。請將我身體捆綁牢靠,然後押解我到利紅國王前,他定會給你大批錢財。” 婆羅門急忙回絕說:“我豈敢捆綁國王。”大勢部安慰他道:“你不要心存顧慮,將我捆好上路吧,除此之外,你我再無解困良策。” 婆羅門只得遵從大勢部命令,將他捆起來後帶至鹿野苑利紅國王處。

  很多人見到他倆後都認出被捆者實爲大勢部國王,他們連忙向利紅國王請示。利紅不大相信衆人所述情況,便特意走下王座親往察看,結果發現婆羅門所押解者正是大勢部。利紅便向婆羅門尋問:“你如何逮住此人?” 婆羅門回話說:“他乃大國王之怨敵,我想盡辦法才將之從其苦行森林中抓獲。”

  利紅國王心想:大勢部國王身材魁偉,而婆羅門卻身體羸弱,他怎可能親手逮住大勢部?都雲大勢部悲心強烈,肯定是他自己甘願捆住自身,才能讓婆羅門帶走。想到這,利紅便對婆羅門說:“你必須將如何抓獲他之經過如實道來。” 婆羅門這才將前後經過和盤托出。

  利紅國王聞已不由對大勢部生出信心,他心中想到:損害像大勢部這樣的衆生太不應理。于是就親自爲大勢部解開捆繩,並將之迎請到王宮,還與他熱烈擁抱。最後又將大勢部迎上獅子寶座,將王冠拿出交與他,並鄭重說道:“你理應當上國王,我搶奪王位真不應該。”利紅便將自己所擁有之軍隊、財物、寶庫全部拿出供養大勢部,在向他忏悔罪過後回歸自己國家。而大勢部又將大量財物布施與婆羅門,並要求他從今往後也要力行十善。

  釋迦牟尼成佛後,有次住于舍衛城時,城中有一婆羅門之子精通婆羅門一切學處。他後于婆羅門教法下,四十八年一直行持梵淨行。此人娶有一位非常豔麗之妻,而妻子卻乃一喜行邪淫之人,她只知喜歡其他男子,根本不愛自家老婆羅門。並且整日欲與其他男人厮混,還因之而要求老婆羅門遠赴異地尋找財物。

  老婆羅門只得前往外地尋寶,結果在他得到衆多銀幣後返家之路上,卻不幸遭遇強盜,被搶光所有財産。痛苦萬分之婆羅門一想到兩手空空回家必得被妻子痛罵之情景,更是不寒而栗,萬般無奈中便前往密林深處准備上吊自殺。正伸脖欲吊死自己之時,釋迦牟尼佛早已了知他全部狀況,便從舍衛城出來親往密林中找到他。佛陀告訴他說:“婆羅門,你不要如此草率結束自己生命,我會令你擁有財富。”釋迦牟尼佛隨即向其指示藏寶之地,並對他說道:“此爲你所有之財富。生命才真正可貴,你最好萬勿輕舍。”言畢,釋迦牟尼佛才返回舍衛城。

  婆羅門將財寶帶回後很快富裕起來,他也開始做廣大布施以積累福德資糧。他後來想:釋迦牟尼佛大沙門對我恩德深厚,我應舍棄自己家庭到佛前出家。隨後他就到釋迦牟尼佛前頂禮,在聞佛傳法後,他現前證得預流果。最終出家後又精進修持,並再獲阿羅漢果位。

  這位老婆羅門就是上文中那位捆綁大勢部國王之婆羅門轉世。

  另外,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爲一增福國王,在怨敵與他相爭時,他不願與怨敵相鬥,就自己前往森林中。此時有一婆羅門之親戚被關押在監獄中,爲使親戚得以釋放,他便前往增福國王那裏求助。國王已無可施之物,就對婆羅門說:“你不如砍下我頭後將之交給怨敵國王,他肯定會賞賜你錢財。” 婆羅門不敢砍斷國王頭顱,便將增福捆綁起來後交給怨敵國王。最終關在監獄之人獲得釋放,增福又重新得到王位。其余情節均與前面公案大致相同。

  月亮王子度食人肉羅刹

  無量劫之前,在印度鹿野苑有一國王名爲瓦拉瑪達,他有次集合起四種軍隊率衆前往園林遊玩。途中遇到一野獸,衆人便開始跟蹤追擊,結果國王單槍匹馬就追至密林深處。他從馬上下來休息時,一母獅見到他後貪心頓起,就將尾巴翹起緊跟國王。國王心下明白母獅已對自己生起貪欲,他想:這只野獸狂暴凶猛,如我不滿足它欲望,它肯定會將我吞食。于是在極度恐怖中,國王與之行不淨行。

  母獅離開後,手下人追蹤前來,他們又將國王接至王宮。

  母獅後來懷上身孕,待月數圓滿後就産下一人身、但腳有斑紋之子。母獅心想此爲國王之子,便背馱著小兒將之送往王宮。國王也明了此乃自己太子,就開始精心撫養,並爲其取名爲斑足。

  斑足非常勇敢、堅強,他于父王去世後繼承王位,又娶了國王種姓、婆羅門種姓兩位王妃。一日,他准備前往花園遊玩,就告訴兩王妃道:“你倆在我動身後開始追趕我,看誰最先找到我,我就天天與她共同享樂。後到之王妃,我從此不願再與她接觸。”國王于是先行出發趕到花園,兩王妃梳妝打扮後也同時騎馬出發。

  路上遇一天尊像,婆羅門種姓王妃便下馬頂禮一番,後又上馬趕路。但她最終還是比國王種姓王妃略遲一步,國王就不再與她接觸。王妃馬上對天尊生起大嗔恨心,她憤憤不平說道:“我對你又是恭敬、又做頂禮,而國王卻不願再接觸我。如果真有本領,爲何不肯幫我?”她不禁內心暗想:我一定要害死國王。

  回到王宮後她告訴國王:“我有一請求,請國王與我享受一天幸福生活,不知國王能否答應?”國王最終同意了她所提請求。王妃當天就派衆人將天尊像摧毀並夷爲平地。

  天尊滿懷不悅,他于是就想加害國王。他動身前往國王那裏,但保護王宮之天尊卻阻止其進入。

  此時在一山上住有一仙人,他原是定期接受國王供養,日日飛進王宮享受蔬菜素食,然後再飛回山上。身像被摧毀之天尊得知仙人恰巧今日不前往王宮接受供養,他便變幻成仙人形象來到王宮門口。守門之天尊再次阻攔他進入,他便大喊道:“爲何不讓我進入?”

  國王聽到後就讓門衛放行,守門天尊只得放其進入。他進入王宮後不享用平日慣用飲食,反而說道:“你們所准備食物太爲低劣,我要食魚、肉等葷腥。”國王詫異說道:“大仙人,因你以往一直食用素食,我才未給你准備魚、肉等葷腥。”假仙人說:“從今以後,我再不願食低劣素食,你務必爲我准備好葷物。”說完就轉身離去。

  後當真正仙人來到後,衆人便用魚、肉等葷物供養他,仙人頓時生起嗔恨心。國王也覺好生奇怪,他問仙人:“你昨日不是親自要求我們供養此類食物嗎?”仙人不覺勃然大怒:“我昨日根本未至王宮,何來此等胡言亂語?你純屬捏造汙蔑。”他隨即咒罵國王說:“願你十二年中只能以人肉爲食。”然後就怒氣沖沖離開。

  後來有一天,國王廚師在做飯時恰好一時找不到肉,而他又碰巧發現一具剛死嬰兒之屍體,他便把屍體手部筋肉割下後混和以種種香料做好供給國王。國王吃下肚去,頓覺此肉味道勝過所有以前品嘗過之肉味,他便問廚師:“此爲何種肉食?”廚師此刻則因膽戰心驚而低頭小聲答道:“如果國王不懲罰我,我便講明。”國王鼓動他說:“你照說不妨,我不會懲罰你。”廚師這才敢道出實情:“我找不到其它動物肉,加之時間又緊,恰好發現一具小孩死屍,我便把他身肉做成食物供養給大王。”國王在貪心鼓動下竟然對廚師說:“此嬰兒肉非常好吃,日後望你能長期將人肉供養與我。”廚師爲難說道:“以後恐再也找不到這種人肉。”國王似中邪一般命令他:“你定要嚴加保密爲我好好做人肉飯食,我有辦法,亦有特權搞到人肉。”從此之後,廚師受國王之命,經常于晚上偷偷盜走很多小孩,殺死後做成肉食供給國王享用。不大功夫,城中孩童便相繼失蹤。衆人均感非常痛苦,就請示大臣。大臣們在協商後規定每晚在路口安排專人巡邏,後當廚師再次出動偷竊小孩時,衆人將之抓獲。

  他們將廚師押至國王面前說道:“正是此人偷走前前後後失蹤之衆多孩童。”國王聽到後並不說話,大臣如是彙報、請示叁次後,國王還是一言不發。大臣又說:“我們已將凶犯逮住,國王應以法律嚴懲,怎能如此沈默、一言不發。”國王最終只得說出真相:“是我命令他如此行事。”

  聽國王如此回答,衆大臣不由怒火中燒,他們滿懷怨恨互相說道:“我們失蹤子女均爲他所殘食,他乃我們大家共同仇敵,我們怎能替食人肉之國王賣命、效勞?”衆人商量後都認爲應判國王死刑。

  城市外本來有一花園,園中有一水池,國王每日都要前往沐浴一番。大臣們便提前于園中埋伏好軍隊,等國王趕來正欲洗澡時就將之抓獲,並准備殺死。國王被抓後還想負隅頑抗,他問衆人:“你們憑什麼要在今日趁我洗澡時抓捕我?”大臣們義正辭嚴回答說:“所謂國王者乃應保護自己手下臣民,而你卻將人們兒子殺掉吞食,如此一來勢必導致人種全部滅盡。我們怎能忍受這種統治與迫害,故而理當將你處死。”

  國王此刻不得不求饒道:“我以前所爲確實不對,以後我定當努力改過。祈請諸位現在將我釋放,不知可否?”衆大臣義憤填膺拒絕他說:“即便空中降下黑雪,或你頭頂生出毒蛇,我們也絕不會放你,你還是停止胡說八道爲妙。”國王聞言深感自己目前只有死路一條,于是就向衆人請求:“你們既已決定要殺死我,能否稍微等我片刻,容我深思一下後你們再殺不遲?”大臣們便開許他稍稍思索片刻。

  國王則趁機在內心發願道:“願以我過去所做一切善法,諸如如理如法護持國家,布施仙人等所積福報,能令我馬上變成羅刹、飛上虛空。”結果以其願力感召,國王即刻就變爲羅刹飛到虛空。他此時則向衆大臣報複說:“你們試圖殺死我,但…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五 安忍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