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五 安忍品▪P3

  ..續本文上一頁憑我福德力,我現已變成羅刹、飛在虛空,你們又怎能奈何我?從今往後我要讓你們好好看看,我如何吃光你們妻子、兒女!”羅刹邊說邊飛上山去。

  從此之後,此斑足羅刹就開始以人肉爲食,結果衆人越來越畏懼他、躲避他,並開始各處逃亡。他又與其它羅刹互相往來,不久即眷屬成群。有部分未成他眷屬之羅刹對斑足說:“如你欲令我等也成爲你眷屬,你應舉辦盛大宴會款待我們,那時我們自會成爲你眷屬。”斑足羅刹馬上答應下來,他說道:“我會用五百王子人肉宴招待大家。”隨後他便前往很多地方去將這些王子逮入山洞,前後共抓獲四百九十九名,還差最後一位。

  被關押在山洞中之衆王子互相議論道:“我等現已淪落至無依無靠境地,如月亮王子能到這裏則爲再好不過,因他有足夠力量解脫我等沖出牢籠。”大家如此議論、商量後便決定以方便法誘使羅刹將月亮王子帶至此處。他們告訴斑足羅刹說:“若你欲大擺盛宴,僅靠我們這些王子根本辦不成一圓滿宴會。我等身肉無甚聲望、利益,如你搞到月亮王子人肉方才能舉辦起真正人肉宴席,因他具有殊勝功德。”羅刹輕松回答說:“這有何難辦,我定會手到擒來。”說完便飛上虛空去尋找月亮王子。

  當時月亮王子已成爲王位繼承人,他有一日正與衆多眷屬前往樂園准備聽法,有一婆羅門欲爲王子宣說法要。此婆羅門說法目的只爲錢財,他一看到月亮王子長相端嚴,便不由得專注觀看起來。此時婆羅門還未開始講法,但衆人卻突然哀號、放聲大哭起來。王子詫異問道:“到底發生何事?”衆人急忙說:“吃人羅刹現已來到此地!” 婆羅門聞言頓感恐懼,大家也都在驚恐中四下逃跑。王子平日已了知羅刹惡行,此刻則想以饒益心度化他。他便對衆人說道:“如羅刹到我們這裏,我願接待他。”于是他安排王妃、眷屬及四種軍隊先行回去,自己留守觀待。

  月亮王子在衆人一片驚叫聲中定睛觀看,只見面目醜陋、身披铠甲之羅刹正氣勢洶洶、手執利劍追趕在王子軍隊後面。王子大聲喊道:“大羅刹,所謂月亮王子就是我!你整日啖食人肉,做此等壞事到底有何意義?請直接過來找我。”斑足羅刹便回轉身,他一眼就看出月亮王子行爲寂靜,于是就對王子說:“我正是特意爲找你而來。”然後就無所顧忌地將王子扛上肩飛逝而去。王子心想應暫時隨順羅刹,因還未到度化時機,便也不加反抗,任由他扛走。

  最後到一環境惡劣、人骨架四散亂扔、人血到處染汙之地後,羅刹才將王子從肩上放下。而月亮王子原本就身相端莊、善妙,羅刹此刻見到後不覺目不轉睛仔細觀看起來。王子則回想起來:婆羅門剛才欲爲我說法,但我卻被羅刹半中間劫走,婆羅門對我離去甚是失望,因他未得錢財、願望未滿。想到這裏,王子心中深感難過,且因悲傷而落下眼淚。

  羅刹則譏諷他說:“久聞你頗具功德、威力,孰料今日卻在我手中流下眼淚。你莫非因恐懼死亡而哭泣?或者因留戀其它所愛、所貪之境而痛哭?”“我根本不系挂自己生命,也絕非有其它可留戀之處,”王子斬釘截鐵回答道:“只是剛才有一婆羅門本欲爲得財富而准備于花園中爲我說法,但我卻被你抓走,婆羅門當然失望不已,我是想起此事才難過哭泣。如你信任我、就請將我釋放,我回去再聽他傳法,並獻上供養,然後我便馬上返回,不知你能否允許?”羅刹略顯懷疑:“若我放了你,你還會不會再返回?”

  王子坦誠答言:“從出生到現在,我從未說過妄語。我自己所發誓願,我根本就不會舍棄。再說若我不回來,你也有能力將我抓獲,況且剛才就是我主動送上門來。”羅刹聞言就將他釋放,王子離開時感覺就如從羅刹血盆大口中逃脫一樣。周圍人見到王子回來非常高興,王子則將婆羅門喚來,在他面前聽聞四偈,每一偈都供養一千兩黃金,總共四千兩黃金,尚有其它許多供養。

  父王感覺王子爲一些小法就花去如此多財富以作供養太過可惜,他便以溫和語氣告訴兒子說:“你爲聽法進行供養亦應合情合理,否則,布施數目過大,再有錢財也會輕易耗盡。王宮、眷屬等大小開支都需要財物,故而你平日之上供下施就應適度,以此才能安邦治國。”

  王子則回答道:“大父王,若與婆羅門所說善法價值相較,我連王位都可用作供養。聽他所講法後能生起智慧、摧毀無明,世上所有功德中哪有能與聞法功德想比者?聽聞如此善法爲何不能盡力供養?我根本不欲獲取一切禍害之根源——王位,我還要落實我所做承諾前往羅刹那裏。”

  父王聽罷焦急非常:“我爲你利益才好言相勸,你不要心生不悅。太子,有誰會自投羅網、前往怨敵面前?世上哪有這種道理?盡管你已承諾,但我斷不會開許。在我們大智者所造吠陀論典中,都宣說爲保護自己生命、爲上師利益,即便說妄語也無過失。故而你不顧自己,也不憐惜我們,此等惡劣習氣理當抛棄。若你不想違背自己承諾,我已准備好四種軍隊,他們到時可護衛你前往,這樣也許能免于你被羅刹吞食。如此一來,你又維護住自己誓言,又能保護好自己。”

  王子再次謝絕道:“我已答應之事,就絕不更改。在這世上已入惡道、趨入地獄、無有依靠之衆生,誰去度化他們?食人肉之羅刹寬容開許我回來,以他開許之恩德,我才能聽聞婆羅門教言。現在我要想辦法攝受羅刹,他肯定不會殺害我,請父王放心。”王子謝絕父王所派軍隊後,獨自一人前往羅刹所居之地。

  羅刹很遠就看到王子正向自己走來,盡管他心性長期都處于醜惡習氣包裹下,但他看見王子後還是生起信心。他不禁說道:“奇哉!奇哉!真稀奇。”他心裏想:這人真不怕死,竟敢冒死守護真實誓言。而王子見到他後則說道:“我已聽聞教言,並做供養,心中非常喜悅,真要謝謝你大恩大德。現在我又特意趕回,請你隨便啖食吧。”羅刹生起好奇心說道:“我當然可隨時吃掉你,不過我想先聽聞你所聞受之教言。”

  王子看到時機已降臨,就對羅刹說:“你性格凶殘,亦無悲心,只知爲自己生存屢屢造惡。而我所聽聞教言皆屬正法,正法與非法怎能結合?對你們這種惡性羅刹宣說聖道有何作用?”羅刹聽後不覺冷笑說道:“你們國王爲戲耍、玩樂而殺害衆多野獸,如果爲生存殺食活人與正法相違,那殺害野獸難道就不與正法相違?”

  王子對他開示說:“殺野獸之人絕非行持正法,而殺食人肉之行爲更是惡劣,特別是啖食種姓高貴者人肉更不應理。”王子盡管爲調化他乃用譏諷語氣如上宣說,但以王子慈悲力感召、他已成功壓下羅刹嗔恨心,因而羅刹還願意聞受。羅刹此時則面帶微笑說:“我已將你釋放,你本可在王宮中盡享各種快樂,但你自己卻不願享受,反而回到我這裏,看來你並非精通論典之人。”

  王子繼續說:“我並非貪圖短暫安樂之人,我亦舍棄惡劣論典中只知維護自己利益之觀點。而且我爲信守真谛才回到你身邊,這正說明我明了論典,如此之論典才與生活實際意義及客觀現實不相違背。一些惡劣論典卻處處與之相違,如你修持此種劣論,死後只能墮入惡趣。”

  羅刹則說:“將自己最珍愛之生命,以及親友、王位、種種享受全部放棄,僅僅爲得一句真谛到底值不值得?得到一句真谛跑來這裏又有何用?”

  王子便向他訴說起真谛妙用:“真谛具多種利益,簡單說來大致爲:一切裝飾中真谛最莊嚴,一切味道中真谛最甘美。不經苦行痛苦,真谛亦可成辦福德,希求真谛者名聲傳遍一切地方。真谛能令衆生超離叁界,真谛是趨入天界門檻,真谛是渡過輪回江河之橋。”

  羅刹聽罷竟也開始贊歎起來:“若是其他人落于我手定會恐怖、緊張,而你卻表現英勇,似乎不懼怕死亡一樣。”

  王子以輕松心態回答說:“對無論如何精進努力、最終亦不可能逃脫之死亡,再恐懼又有何用?而且對那些一直未行善業、只知屢屢造惡之人而言,死亡會給他們帶來巨大心裏恐慌;但對我來說,我根本記不起自己有任何能令人引生後悔之惡行。我一直依法行持,並廣行布施等善舉,一想到這些,我就不再懼怕任何死亡威脅。所以你欲以我爲供施品請放心去做,想食我身肉亦可。”

  斑足羅刹此時已對月亮王子完全生起信心,他熱淚盈眶、激動不已,且暫時熄滅惡心,一直注視王子說道:“在此世間,誰會故意損害像你這般勝妙之王子?你從婆羅門處聞聽之教言能否再傳與我?我非常願意聞受。因你諄諄教導,我現在已深感慚愧,並爲自己所作所爲萬分憂慮。”

  王子此刻已了知仙人以前對斑足所咒罵之十二年期限已經圓滿,調伏他、並使之趨于佛法之因緣業已成熟,就對羅刹說道:“如欲得法,必須擁有與所聞正法相應之威儀。正所謂:坐于極下地,當具溫順儀,以喜眼視師,如飲語甘露,當專心聞法。故而你應以清淨心,就如病人聽從醫生教導一樣,恭敬聞法。”

  斑足羅刹馬上脫去上衣鋪于大磐石之上當作坐墊,恭請王子端坐于上,然後仰望王子臉孔說道:“大菩薩,請爲我說法。”王子便開始用清晰聲音將在婆羅門前所聽聞之教言向他傳授。

  王子所說第一首偈頌爲:“所有正士前,接觸僅一次,無需精勤修,自心獲穩固。”羅刹聽後點頭稱贊,又打響指,並非常高興地再叁請求王子繼續傳法。于是王子又說第二偈:“正士誰亦撼不動,如同天鵝行善法,何人如果親近他,功德自然能獲得。”羅刹聽後再生歡喜,他對王子請求道:“你通過供養財物而獲得智者教言,行如此供養而得如是教言太有意義,不知你能否再爲我繼續宣說?”于是王子又宣說第叁偈:“國王馬車金寶飾,身體衰朽亦醜陋,正士所傳法不老,善根功德永穩固。”羅刹聽罷再次彈指贊歎,同時內心法喜充滿,就如降下甘露雨水一般,身心得以享用無盡。他又請求王子接著傳法,王子就開始爲他宣說第四偈:“天地之間距離遠,大海兩岸望不見,東西兩山難睹面,俗人佛法…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五 安忍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