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五 安忍品▪P9

  ..續本文上一頁花園中賞玩。

  送信人向王子說明情況後,王子眷屬皆勸阻王子道:“這都是那持節婆羅門設下詭計妄圖殺死你,我們真應該馬上將他擊殺。”月亮王子安撫大家說:“我自己亦明了此乃持節所做手腳,但我們不應對他生起嗔恨心。如我父母能夠長久住世,我舍棄生命也是理所當然。我一定要去,望諸位萬勿憎恨持節。”

  王子來到父王眼前說道:“若父王開許,孩兒願直接前往供施之地。”國王聞聽後不覺也流出傷心眼淚。而持節則命令火供師道:“你首先燒死月亮,然後再燒其他王子。”當時衆王子均非常恐懼,他們淒慘說道:“我們如今就如旁生一般要被毫無悲心之婆羅門殺害,難道月亮兄長也對我們不慈悲、定要舍棄我們嗎?”月亮此刻對他們全都平等生出慈悲心,結果以其慈悲力感召,衆王子手腳鐐铐竟全部自行解脫。正當持節等諸婆羅門惡人驚訝之時,天人開始對其所做所行生出強烈不滿,刹那間天空烏雲密布,太陽光輝被完全遮蔽,炸雷滾滾,摧毀山林樹木。其後又降下石塊雨,砸毀大地之上衆多事物;而猛厲雨水則澆滅火供之火。

  這些惡性婆羅門頭發全部掉光,頭頂光禿禿一片。最後,如此猛烈之石塊雨將國王、持節婆羅門等人統統砸死,衆王妃在得到消息後也紛紛死亡。至于王宮則大多被石塊雨砸毀,大多數人也因此而被消滅。

  黎明時分,月亮王子將父母屍體火化,一邊點火,王子心中一邊哀歎道:“嗚呼!諸如來皆宣說一切有爲法均爲刹那遷滅、毀壞無常,看來的確所言不虛。”同時王子亦對其他兄弟宣說心生厭離之語,然後就前往寂靜苦行山林中潛心修道。

  頂寶承受諸苦難

  久遠之前,有一城市名爲夏嘎巴,行持佛法之國王叫金頂。當時釋迦牟尼佛入于金頂王妃胎中,當其住胎之時,王妃總想如理布施以滿衆乞討者願望,而她布施願望最終皆得以實現,並且還向衆生宣講佛法。國王也心甘情願安慰這些貧苦衆生,衆人都爭相做此等善事。王妃後將太子誕下,那太子身相就如天人一般莊嚴善妙,且頭頂長有如太陽般明亮之如意寶,天人隨即也降下花雨,種種瑞相紛然呈現。太子用頭頂如意寶接觸鐵塊時,鐵塊馬上變成黃金,太子就以此滿乞討者願望。衆人便因之而稱其爲頂寶。

  金頂國王離開人世時,讓頂寶繼承王位,頂寶便成爲乞討者所依賴之如意寶樹,使此地從此再無貧窮之人。頂寶王有一頭大象,此象如同維護國王事業之太子一般,頂寶爲其取名賢山;頂寶還擁有一匹似天人乘騎般的金鬘駿馬,諸如此類能與天人比肩而立之財富,頂寶樣樣具足。

  國王娶有一持基王妃,美麗、賢善。後來有一布夠種姓之富人帶著蓮花姆來到國王面前,此蓮花姆美女真如天女般豔麗、秀美,富人在國王面前贊其功德道:“此美女乃從蓮花中降生,我一直用火供所剩供品養育她,現在將她帶來送與國王爲妻。”

  頂寶接納她後又與她共育一子,名爲蓮頂,不僅可愛非常,而且極其勇敢無畏,並具相當其它功德。後當國王舉行大供施法會時,布夠子等衆多仙人與各地國王,諸如歌日地方國王難忍等都紛紛參加。火供時,帝釋天在火中幻化成羅刹形象向國王索要食物,頂寶送與他種種飲食,但他全不接受,只對國王言:“我欲以血肉爲食。”

  頂寶聞言心中暗想:將別人血肉布施與他實不應理。于是他就答應羅刹向其布施自身血肉。衆人雖多方製止,但都無法阻撓國王布施決心。在他正行布施之時,蓮花姆因痛苦而昏厥倒地。幻化成羅刹之帝釋天見國王發心如此清淨便現出身相,且對他贊歎不已,並用天人甘露妙藥又令國王身體恢複如初。

  當供施圓滿時,國王對所有聖者、仙人都行廣大供養,又將美女、大小城市、種種珍寶、駿馬等人、財、物全部布施盡淨,包括一日能行一百由旬之賢山大象也送與梵天車大臣,這讓難忍國王羨慕不已,因他十分貪執此象。結束供施後,國王准備將王位交與蓮頂。

  此時巴哈嘎爲供養上師瑪熱澤前來索要蓮花姆與蓮頂,國王慷慨允諾,巴哈嘎便將二人帶走供養自己上師。而難忍國王又派人前來索求賢山大象,頂寶已將此象布施,故而實在無法再布施給難忍。難忍立即生出嗔心,他迅速召集起軍隊欲與頂寶開戰。

  頂寶本來擁有足夠打敗難忍之強大軍事實力,但他此刻則以慈悲心想到:衆生實在可憐!難忍雖爲我朋友,但僅僅因貪執大象就與我瞬間形同陌路,真太過可憐、太過愚癡。他根本不欲與人相爭,一心只想前往寂靜森林。

  後有四位緣覺飛到國王面前,也勸他放下一切、遁入森林。國王便與四位緣覺一起趨入山林,並獨自前往自己最終棲息地。他後于雪山下樹林中安住。

  頂寶手下大臣最終又將蓮頂從瑪熱澤處要回,而瑪熱澤也方便開許。衆人將之接回國擁立爲王,蓮頂國王則與衆大臣齊心合力率軍與難忍一決高低。難忍最終失敗而返,而他治下城市中則正爆發瘟疫、災荒,大衆生活困苦不堪。難忍回來後急忙與左右商議對策,大臣獻計道:“如我們能獲取頂寶頭上具甘露濕氣之如意寶,瘟疫、饑荒都會馬上消失。”

  他們聽說國王現已舍棄王位住于雪山下森林中,而且凡有人向其索要物品,他無不一一滿足,難忍隨即也派出五位婆羅門前往討要。當時頂寶住地與瑪熱澤所住森林相距並不遙遠,而蓮花姆正巧有一日也在附近山林中享用瓜果。在這片無人森林中,有幾名獵人欲逮住她,蓮花姆聞風而逃,她邊渾身顫抖邊驚恐不已地叫喊:“頂寶國王快來救我。”

  頂寶聽到呼救聲後迅疾趕來,一望才知是蓮花姆。獵人見狀四處鼠竄,蓮花姆見到漂泊于森林中之國王也是又痛苦又高興,一時真可謂悲欣交集。魔王則在此時以人形現身,他對國王說:“這位美女獨自遊蕩于森林,你也舍棄王位,如此行事實不應理。”

  頂寶知其本爲魔王,就微笑說道:“寂靜、調柔之人豈能被貪欲、愚癡束縛。”魔王聞已刹那消失不見。蓮花姆此時也向頂寶哭訴了一些心生厭離之話語,頂寶勸慰她道:“你應努力修法,再勿沈溺痛苦之中。”他又向她宣說了無常法門,並要求她再回瑪熱澤身邊。

  難忍國王派來之五位婆羅門最終找到頂寶,並向他索要頭頂如意寶,國王慨然應允:“你們可隨意砍下我頂上寶物,並將之帶走。”此時大地震動不已。五人便用利刃割下這具光珍寶,而當天人從虛空中前來探查時,只見頂寶已渾身鮮血淋漓。但他以對輪回衆生所生之悲心,完全壓製住自身痛苦感受。他最終發願道:“以我布施寶珠之福德力,願所有衆生皆能離苦得樂。”他並且親手將寶珠交與五位婆羅門。

  他們在將寶珠帶給難忍國王後,終以之而滅除國家一切災荒、瘟疫、痛苦。

  布夠子、郭達木、瑪熱澤等仙人聽到國王布施頂上寶珠消息後,紛紛前往森林中看望頂寶,蓮花姆也隨同瑪熱澤一同前來。當她看到國王割下如意寶之慘象後,立即昏倒在地。此時虛空中諸仙人則將頂寶功德、美名四處傳揚,蓮頂與諸大臣也來到頂寶面前。衆人一見頂寶遍身鮮血淋漓、無力倒地之景象,均感痛苦、哀傷,他們贊歎道:“爲他人舍棄自己寶貴生命之行持,實屬難能可貴。”

  瑪熱澤仙人則淚流滿面望著頂寶說:“你不顧惜身體、甘願舍棄生命,這樣做到底有何希求?你有無生後悔心?”頂寶掙紮著坐起身,抹去臉上血迹後說:“大仙人,我別無所求,只欲救度輪回中受苦衆生。在乞討者面前舍棄自身後,我無任何後悔心。若我所言真實不虛,則願我身體即刻恢複。”剛剛說完,頂寶頭頂被割下之如意寶就恢複如初。

  帝釋天、梵天此刻異口同聲祈請頂寶能重當國王,但頂寶並未應允。瑪熱澤、蓮花姆又令諸太子勸請頂寶回國登上王位,以前引導頂寶入山苦修之緣覺也從虛空飛臨此處,他們自身光芒遍照整個地區。衆緣覺誠懇說道:“你爲利益衆生而情願舍棄身體,但現在你自己國家內之衆生正長時間感受痛苦,你怎能將其舍棄?”頂寶聽罷深覺言之有理,便馬上從虛空中飛往自己國家王宮,並與王妃、太子等人重享以前快樂生活。頂寶國王自此以後長期護持國家,並廣行弘法利生事業。

  又久遠之前有一大衆自在如來應世說法,于其教法下,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爲光音比丘,恒時宣說甚深空性法門,且身相莊嚴、戒律清淨,具有遠超凡夫等持、智慧之功德,太子等衆人都對他恭敬愛戴。

  光音比丘後得知有一千比丘對自己生起嫉妒心,而王子又勸說五千余人在光音比丘前聽法,光音比丘就對這五千人宣講甚深空性法。一千狡詐比丘則憤憤亂言道:“此人爲宣說非法比丘,我們應將其殺害。”于是衆人就手執兵器喧嚷而來。光音頂禮諸佛後發願說:“一切法均爲空性,以此空性谛實力,願衆人手中之箭全部變成曼達鮮花。”言畢,這些人所拿弓箭果真變爲曼達鮮花,且大地亦開始震動。

  手執兵器之比丘都感恐懼,同時亦覺稀有,他們都不敢再靠近光音比丘,並用上百匹布供養他,還要求他爲他們傳講空性法門。光音滿其所願,爲他們傳授了相應佛法。

  此時又有一千比丘時常毀謗光音,但他以安忍力根本不爲所動,亦不爲其毀壞,且長時間爲衆生傳法。

  旁生亦行持安忍

  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爲妙鼓龍王,它有一弟名爲近鼓龍王,也即後來之阿難尊者。二龍有次前往鼓聲龍王處,鼓聲龍王對它們心生不滿,嗔心生起後便向二龍施放毒氣,且以粗暴言詞诋毀它倆道:“你們實乃假扮龍王。”鼓聲還再叁妄圖趕走二龍。

  近鼓此時略微生起嗔心,它欲破壞整個鼓聲龍王轄區。而妙鼓則以善妙言詞斷除它倆嗔心,近鼓對其所言終于生信。而妙鼓當時所宣教言,至今仍利益無量無邊衆生。這些偈言均記載于《龍王請問經》中,其它本師傳中,妙盛、近盛龍王之故事,亦與此公案大致相同。

  又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爲一六牙大象,有一穿著袈裟之獵人用毒箭向此大象射擊。母象本欲踩死獵人,六牙大象製止住它,…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五 安忍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