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岩洞對聯(二)
時出雲煙鋪下界;
夜來鍾碧徹諸天。
李棠階題雲南昆明羅漢崖
海立雲垂,到此間殊非凡境;
岩高徑曲,至其上亦是洞天。
雲南昆明普陀崖
仰笑宛離天尺五;
憑臨恰在水中央。
張恩題雲南昆明慈雲洞,位于西郊西山龍門風景區內,清乾隆時開鑿,供有觀音像,並存有道光年間所立《重修慈雲洞吳道士功行碑記》
檻外開明鏡,坐定時如臨弱水;
崖半起祥雲,到此者宛遊蓬萊。
雲南昆明慈雲洞
佛地鎖星橋,疑是南海澤畔;
洞天擘石閣,居然普陀崖中。
郝亮題雲南昆明慈雲洞
金石現普陀,將五百裏滇池都歸佛海;
援人登彼岸,願一千度聖手盡化慈航。
雲南昆明慈雲洞
石室著靈宗,昆海無殊南海;
天人瞻法像,華山即是香山。
雲南昆明慈雲洞
慈悲中降一點甘露,結成聰明子;
感應處灑叁千淨水,生就智慧花。
雲南昆明慈雲洞
洞外雲舒霞卷;
海中日往月來。
李昔題雲南昆明慈雲洞
衆生是有緣而來,切莫寶山空手;
我佛本無法可說,何須頑石點頭。
趙藩題雲南劍川石窟,位于城西南25公裏的石鍾山,分布在懸崖峭壁上,依山開鑿,共16窟,計有石鍾寺8窟、獅子關3窟和沙登村5窟,延綿六、七公裏,造像140尊,雕刻精細,形象生動,內容獨特,地方民族色彩濃郁,是公元八世紀末至九世紀中陸續雕鑿而成。石窟的造像題材,大致可分爲南诏王室造像、佛像和外國人叁部分,以佛教內容爲主
經書傳貝葉;
潭水淨昙花。
任有齡題雲南劍川石窟
花含金山紫;
雲連雪嶽青。
楊慎題雲南劍川石窟
石鱗風動甲;
苔鬣水浮香。
楊慎、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雲窦參差見;
花龛窈窕開。
吳懋題雲南劍川石窟
清輝應蘊玉;
空響若聞聲。
馬卿題雲南劍川石窟
岩古石輸發;
漏寒峰乞衣。
孫桐題雲南劍川石窟
雲斷香生石;
雲歸翠立松。
孫桐題雲南劍川石窟
路折山環翠;
泉流石噴香。
施昱題雲南劍川石窟
竹覆普陀岸;
梅遮大梵宮。
趙炳龍題雲南劍川石窟
煙中孤島沒;
林外一峰高。
趙炳龍題雲南劍川石窟
雲飛疑石走;
霞斂覺山空。
趙炳龍題雲南劍川石窟
落花悄無語;
老樹自有心。
趙炳龍題雲南劍川石窟
亭亭皓月清迎席;
寂寂寒梅香入屏。
趙炳龍題雲南劍川石窟
鳥歸松舍外;
人語竹林西。
大錯題雲南劍川石窟
養和身自健;
習靜境相忘。
木青題雲南劍川石窟
雲心回無往;
石色看來奇。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石寶雲霞春後麗;
賞池莺燕雨余多。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高岩有洞晝長閉;
深谷無人花自開。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孤寒徹骨香逾烈;
閑寂無言意轉真。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叁徑花深惟鳥度;
百年地回見君來。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人從蘿徑尋幽寺;
僧占名山起绀樓。
馬繼龍題雲南劍川石窟
山靜雲封香刹古;
岩空水擁石鍾鳴。
中鋒題雲南劍川石窟
石鍾寺老傳靈迹;
陰洞燈殘照劫灰。
大錯題雲南劍川石窟
巨壑曉風搖碧動;
遠峰晴日送青來。
朱克瀛題雲南劍川石窟
亂竹深藏青草徑;
一亭枕在白雲隈。
如一題雲南劍川石窟
青山欲向樽前墜;
明月偏宜水上看。
閃繼迪題雲南劍川石窟
山色有余青黛似;
泉聲風靜玉锵如。
楊士雲題雲南劍川石窟
松徑題詩招案月;
竹林把酒對南山。
缪宗周題雲南劍川石窟
絕壑煙岚迷鳥道;
滿岩松陰隱禅房。
古道題雲南劍川石窟
襟前月瀉龍門壁;
足下雲封石寶闌。
段耀題雲南劍川石窟
洞作鍾聲緣石乳;
泉通玉缽傍雲香。
楊凝翠題雲南劍川石窟
盤崖層疊,綠雲上幕;
懸藤密箐,玉龍下馳。
徐霞客題雲南劍川石窟
雪苗有骨青山瘦;
火種無煙赤土焦。
擔當題雲南劍川石窟
入世塹深難得脫;
登天路窄不知遙。
擔當題雲南劍川石窟
雲散雨收,到此一時忘卻;
山青水綠,還他實相嚴然。
擔當題雲南劍川石窟
穿破許多草鞋,不爲行腳;
見過什麼道理,便住此山。
擔當題雲南劍川石窟
坐卻萬萬千千,如何折合;
到來叁叁兩兩,不用安排。
擔當題雲南劍川石窟
客意欣憑眺;
禅心淡去留。
周子智題雲南劍川石窟
虛象流日光;
古壁照松影。
何其偉題雲南劍川石窟
寂寂青陰生古壁;
霏霏翠影照孤禅。
姜際昌題雲南劍川石窟
石磴藓痕來往路;
夕陽山色古今情。
胡蔚題雲南劍川石窟
直引神仙留此地;
不勞宰相問何年。
張漢題雲南劍川石窟
一徑入天竺,緣岩攀葛綠;
叁層越洞壑,登山徒林青。
賴鍾俊題雲南劍川石窟
穿林迷路徑,乘興酬詩句;
入寺倚軒楹,尋幽絕俗情。
李瑞棻題雲南劍川石窟
太古之先,寒鳥蒼蒼,眼底千山碧;
白雲之鄉,清溪淡淡,胸中一字無。
朱昂題雲南劍川石窟
清風爲君掃松徑;
靈泉留客洗路塵。
雲南劍川石窟
向無佛處稱尊宿;
恰有閑時悟上禅。
趙式銘題雲南劍川石窟
朝宗志趣金沙水;
避世心期石寶山。
趙藩題雲南劍川石窟
摩岩李楊原宏製;
題榜仉黃亦雅詞。
趙藩題雲南劍川石窟。 李楊:李元陽與楊慎。 仉黃:或指仉元璐、黃道周
南诏傳遊獵;
西僧罷講經。
趙藩題雲南劍川石窟
爲問好遊人,來何所聞,去何所見;
別有會心處,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趙藩題雲南劍川石窟
幽徑隨僧入,高人期谷口;
老松肅客過,明月出林梢。
張昭麟題雲南劍川石窟。 谷口:喻成仙
靈泉如醴寶峰醉;
石鍾無聲天下聞。
張文瀚題雲南劍川石窟
萬松挽雨翠;
一鳥天下青。
趙藩題雲南劍川石窟
山眺晴岚裏;
花看返照前。
趙琎美題雲南劍川石窟
天涯多少路;
雲際幾番霜。
楊慎題雲南劍川石窟
風起青丘樹;
春迷玉洞花。
楊慎題雲南劍川石窟
雲漏斜晖影;
山藏古雪陰。
木公題雲南劍川石窟
丹霞映翠壁;
白鳥下青蕪。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春草隨侵榻;
閑雲爲掩門。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院靜苔常綠;
山空鳥自呼。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白雲終古戀空谷;
青鳥何年下赤墀。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百年身世叁生夢;
千古溪山一度遊。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客知魚動同僧飯;
鍾作長吟報佛光。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懸石欲墜黃葉下;
禅心不共白雲飛。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松閣月來香篆靜;
苔階客去履痕存。
李元陽題雲南劍川石窟
龍氣晴噓壁;
鍾聲曉濕煙。
趙式銘題雲南劍川石窟
亭冠池水暖;
石載佛龛尊。
趙式銘題雲南劍川石窟
儒佛同歸在叁戒;
古今異化只一息。
趙式銘題雲南劍川石窟
寶氣白毫光,天阙塵氛淨;
山岚銀世界,煙霄草木香。
楊慎題雲南劍川石窟
雁王曾獻果;
蛙石解聞經。
楊慎題雲南劍川石窟
甍頹驚燕雀;
窟回錯龍蛇。
楊慎題雲南劍川石窟
寺門秋色嶺;
仙籁鶴聲聞。
張輔運題雲南劍川石窟
麗景層層入;
香魂處處搜。
趙琎美題雲南劍川石窟
佛難辭斧鑿;
鍾早落塵埃。
師範題雲南劍川石窟
奇花開蛱蝶;
怪石問蝦蟆。
張昭麟題雲南劍川石窟
此去定留山石句;
不來那結佛家緣。
張昭麟題雲南劍川石窟
鍾聲渡水來空洞;
閣勢淩空出上方。
張昭麟題雲南劍川石窟
罡風臨絕棧;
晴翠濕行衫。
趙宗瀚題雲南劍川石窟
酒杯空世事;
水石見禅心。
唐堯官題雲南劍川石窟
斷嶺分秋色;
高松落梵聲。
朱昂題雲南劍川石窟
萬竿寒竹靜,野鶴披雲出;
一徑古苔封,仙媛隔水逢。
朱昂題雲南劍川石窟
密林花竹合;
古寺雨煙連。
張啓賢題雲南劍川石窟
深灘蛟龍吼;
亂石虎豹蹲。
許賀來題雲南劍川石窟
韻隨流水遠;
客到白雲封。
楊寶山題雲南劍川石窟
鶴度松坡月;
禅衣藓壁霜。
張學懋題雲南劍川石窟
豈不偉哉!宛如鬼斧神工,展開石破天驚之造化功夫,經千劫而仍然生色;
何其奇也!造此懸崖峭壁,鑿出珠聯璧合之琳瑯寶庫,曆萬年而分外閃光。
張子齋題雲南劍川石窟
盡底脫去胸中有;
逐一拈來何處無。
無住題雲南劍川石窟
飛崖萬狀俯層臺,觀靈秀幽奇,誰雲宇內無西竺;
峭壁千尋攢疊閣,睹郁蔥光怪,始信人間有洞天。
高爲阜題雲南劍川石窟
或曰螟頑,或曰靈通,只有任人評說;
幾經變故,幾經浩劫,算來唯我長生。
張子齋題雲南劍川石窟
大音在在普聞,石韻喧時,千聲覺世;
法味人人俱足,雲林開處,一缽放空。
曾學祖題雲南劍川石窟
石頭有廟歌千載;
南诏無初享百年。
李恪題雲南劍川石窟
書藏古洞人何在;
石音空出客不聞。
李恪題雲南劍川石窟
可惜塵襟忙裏過;
須知歲月靜中求。
馬玉題雲南劍川石窟
四面松濤群澗合;
叁更燈火一天搖。
周鍾嶽題雲南劍川石窟
舊刹忘年存古柏;
空階蔽日長青苔。
王洵題雲南劍川石窟
臺上雨花春又暮;
樓中貝葉解無人。
趙炳光題雲南劍川石窟
北窗穩睡叁竿日;
南畝閑田一片雲。
何邦憲題雲南劍川石窟
西去雲山通六诏;
北來煙水接叁湘。
許湜題雲南劍川石窟
地連蒙诏叁千部;
嶺據滇陲百二雄。
趙廷櫃題雲南劍川石窟
塵海客來休擊磬;
松林月上或登樓。
左文臣題雲南劍川石窟
松濤隔澗喧危閣;
石竅通天透落晖。
盧夔題雲南劍川石窟
怪石穿雲誰削玉;
寒煙釣月欲沈鈎。
俞卿題雲南劍川石窟
波羅樹久參雲立;
無量花多繞殿飛。
何邦漸題雲南劍川石窟
春氣釀成香世界;
水雲擎出玉浮圖。
如清題雲南劍川石窟
春花紅白滿山放;
冬雪瓊香遍嶺飄。
何基盛題雲南劍川石窟
香浮院落風初動;
影到門庭月半斜。
楊九齡題雲南劍川石窟
珠窟夜光搖砥柱;
石鍾寒影護仙臺。
陳子宸題雲南劍川石窟
螢火低隨階草度;
昙藥散落梵音清。
羅星題雲南劍川石窟
驚枝禽音因風墜;
隔寺鍾聲帶月來。
周得壽題雲南劍川石窟
滿地松陰山徑月;
一樓花影石鍾燈。
傅應臺題雲南劍川石窟
碑留禦製空陳迹;
石有仙蹤起細塵。
趙炳龍題雲南劍川石窟
景勝騷人留翰墨;
林深鳥迹映蒼苔。
杜克仁題雲南劍川石窟
問寒梅誰教先老;
與青松結個同參。
雲南劍川石窟
石有形形備萬象;
鍾無聲聲徹千尋。
雲南劍川石窟
鍾自何時成,想當年煉石補天,女娲鑄就留芳迹;
石從元始結,到今日洪鍾悠谷,高僧叩破住名山。
雲南劍川石窟
民歌民曲,喜從這方流去;
石窟石鍾,驚問何處得來。
馬福民題雲南劍川石窟
石雲妙窟藏瑰寶;
鍾乳奇花點翠山。
黃桂樞題雲南劍川石窟
怡然尊者相;
藹若氣之春。
何祖禹題雲南劍川石窟華嚴叁聖
矍铄微支杖;
清癯不染塵。
何祖禹題雲南劍川石窟愁面觀音
浩蕩叁千界;
巍峨丈六身。
趙宗瀚題雲南劍川石窟明王堂
剖腹方知真性;
開口便見良心。
楊懷忠題雲南劍川石窟剖腹觀音
欲濟蒼生,我佛坦然能剖腹;
遍觀世事,人間難得見真心。
歐陽傑題雲南劍川石窟剖腹觀音
看去慈悲,面向有情常剖腹;
得來啓迪,胸懷無昧即開心。
張定題雲南劍川石窟剖腹觀音
名山即是仙居,難爲外人道也;
遊客若談世事,當以大白浮之。
趙藩題雲南劍川金華山石刻,位于城西金華山,雕像共叁尊,爲南诏(唐)或大理國(宋)時所雕鑿
邀來明月同觀海;
鎖住閑雲不下山。
雲南劍川金華山石刻
觀察世事千秋,善惡終經吾眼;
音聽祈聲百遍,真虛後見爾心。
黃桂樞題雲南思茅翠雲觀音洞,位于翠雲鄉西南二公裏
翠染仙宮洞;
雲藏海底天。
黃桂樞題雲南思茅翠雲仙人洞,位于翠雲鄉,屬大乘教朝拜地
棉花繞洞天,一半煙雲一半山,佛祖仙居上界;
日景移峰嶺,雙情岩子雙情侶,男伊永戀其間。
黃桂樞題雲南景谷勐乃仙人洞,位于正興鄉,系南傳佛教上座部傣族信徒朝聖之地,傳爲佛祖遊世過關門節之地,在東南亞一帶頗負盛名
江水護奇觀,龍曾潛洞洞飛龍,竹筍旁生石筍;
地宮藏異彩,景不留人人戀景,雲天外有仙天。
黃桂樞題雲南景谷勐乃花仙洞,位于正興鄉,系南傳佛教上座部傣族信徒朝拜地
望穿千八百國,未嘗合眼;
睡到十二萬年,乃大翻身。
雲南安甯石刻臥佛,位于洛陽山法華寺南真空庵石崖上,傳雕鑿于大理國時期
《石窟岩洞對聯(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