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引學佛的人,其他都不屑一顧的。只不過不學佛的人,業障深重,不見佛接引,猶如生盲,不見天日,辜負了佛恩。甚或業障深重的人,畏佛光強烈,向黑暗處亂竄,反而投入地獄、餓鬼道中受苦去了。
所以欲生西方淨土,除念佛外,誦經、持咒、做善事等等都和念佛一樣,只要將心打掃清淨了,發願往生,決定能如願以償。相反,心不清淨,戀著娑婆,雖多念佛,亦不能往生。因心有戀著,即如“抱樁搖橹”,雖用盡心力,因纜繩系在岸邊的木樁上,船何能行動?往生即無望了。所以能否往生西方淨土如上面所說,不在用什麼方法,而在心是否清淨與有否發願。我們只要一心持咒,發願往生,決定能如願,正不須于打坐修法之外更修淨土念佛法門也。心中心法是融禅、淨、密于一體的大法。先師骧陸公說心中心法是以禅爲體、密爲用、淨土爲歸的妙法,確是中肯的定論。
大愚師公太慈悲了,怕我們顧慮這一生修法不成功,又爲我們開發往生兜率淨土與彌勒佛結緣的慈氏咒,藉以保險,如不願生兜率而願往生西方的,還可加持“往生廣咒”,往生西方淨土,這咒本是淨土宗的本門咒,《淨土十要》中有述此咒功德與功力的專文。可惜淨土宗的近代行人都不知道而遺忘了,這真太遺憾了。我們修心中心法既可一生親證本性得大成就,又有雙保險,臨終往生淨土,還有什麼顧慮呢?我人能于茲末法時代遇此大法,再不好好用功,真是太可惜,太辜負佛恩與自己了。
我們學佛,根器有五種不同,這是過去世所植善根的深廣度不同而有此差別,不是佛、菩薩或其他人安排決定的:一、人天乘,世間很多善心的人,以爲只要做好事,扶危濟困,幫人家忙,不害別人就一生事畢,不需要學佛,更毋須修法,這種善人于社會確是有益,但只能因行善而得福報,感人天小果,不能超越輪回。二、羅漢乘,這比前一種人有智慧,知行善雖有福報,但福享完後,依然要落輪回受苦,要真消除生死的痛苦,非出六道輪回不可,因而發心學佛、修法,但他們只顧自了,不願救度他人,只悟偏空之理,不了法執,所以佛呵爲焦芽敗種。叁、辟支佛乘,與羅漢一樣,只顧自了,但比羅漢聰敏,見微知著,從因悟果,所以他們修的法是十二因緣,不像羅漢修四谛法門由果究因。他們在無佛出世時,見花開花落即悟苦空無常而證道,所以較羅漢略勝一籌。四、菩薩乘,悟我法二空之理,修六波羅密和四攝,自覺覺他以證道的大乘道。五、佛乘,悟自心與佛無二無別,無漏智慧、曾無稍減,只因不覺,迷于聲色而造業,始淪爲衆生。今苟覺悟,六塵空花,無可取著,一切放下,即能恢複本有光明,猶如千年暗室,一燈能明,正不必曆盡艱苦而後始能成就,更不是高不可攀、人人無望的難事。這是大根利器人的事,不是小根劣器者所敢望其項背的。我們學佛就要有這種勇氣:敢于承當--我就是佛。然後,不惜犧牲一切,斷然放下“屠刀”,時時處處回光返照,在一念上熏修,定能完成圓證佛果的豐功偉業。這五種根器各就各位,無可勉強逾越,所以我們要勤修福德,廣植善根,培養自己的根基。絕不可僅打坐修法了事。
近世修淨土宗的同仁大都不敢承當自己是佛,能毫無疑問地確認自己實具如來佛性的已是十分難能可貴了。其實,這不是請客吃飯,不必謙遜退讓。勇于承當了,無形中就有一股強勁的推動力,使你一往直前,努力精進,一句聖號念得心花開敷,即能上品往生與佛同行。否則,充其量亦不過下品往生。淨土之所以有九品往生,全在吾人自己認取,努力精進,不是佛、菩薩有厚此薄彼的安排的。
講到開悟、明心見性其實不難,難在自己不識,處處爲自己所瞞。我們說過:這能說、能聽、能動、能行的功能就是佛性,因它無相,不可以眼見,只可以意會,所以說心地法眼可以見道。禅宗祖師們從前也是直接開示學人當下見性,不像現在須參話頭,這到南宋以後因學人不尊重直指才改爲參話頭。臨濟宗的開山祖師臨濟禅師嘗直截了當地開示學人:“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要識這無位真人麼?即今說法聽法者是!”請看,這是多麼鮮明了當、坦率真誠的指示!所謂無位真人,即是無相的真如實性。《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相的“能”,才是真實不虛的法身。那麼,它在什麼地方呢?就在你六根門頭放光,所以說“赤肉團”上。又怕我們不明白,再加一句:“即今說法聽法者是。”這樣坦率明朗的開示,還有疑問嗎?!
我們修心中心法,綿密持咒,持至無心可心時,能持之心與所持之咒忽然脫落,內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齊消殒,但非如木石無知而靈知了了,這就是真心顯現時,也是親證本來時。不要小看這一點,將來神通顯發全基于此。猶如金翅大鵬,一翅能飛數十萬裏,全靠腳下一點勁,腳如不點地即飛騰不起。今親證本真,即是腳跟點地時,這和從書上看來或聽別人講來的理解完全不同。
修心中心法之所以修一千座者,以一千座內只要毫無間斷地如法修持,定能打開本來,親見實性。其如未到者,或是斷續行持,或是不如法--邊持咒邊打妄想,或是當豁開時因恐怖而中止爆破,更或是略帶昏沈而滑過,這就是行人福德不夠才遭此挫折迂曲的。
但這也不要緊,今天如仍有不明白的,我再來爲大家重說一遍:這能說法、聽法的就是當人的真如實性。只要你們聽了深信不疑,立穩腳跟,綿密保護,外不爲物境所牽,內不爲妄念所轉,久久用功,將來一定能打成一片,圓證佛果。假如將信將疑,那就咎由自取,佛祖也無能爲力了。
講到這裏,有的人不免要問,這能說能聽的就是真如佛性,我們現在明白了,假如這就等于開悟,怎麼不發神通呀?不是說開悟的人要發大神變嗎?是的,徹悟的人是要發大神通的,因爲我們的本性是具足六通的。但是,現在只是初悟,猶如嬰兒剛離母胎,不能起用,要妥善保養,迨其長大才能起用。所以我們要綿密保護,勤除妄習,一切無住,先得漏盡通,而後發五神通,才是真實的道通。相反用法修來的,或依靠鬼神妖等附體而得來的那是假通。真通是永遠存在而不變的,假通一口氣不來就完蛋了。
《楞嚴經》雲:“理屬頓悟,乘悟並銷;事則漸除,因次第盡。”這本來是說的二種法門:一是圓頓法,一是漸次法。大根人一悟即徹,所有執著妄習,乘開悟的刹那即巳消滅,神通即可發現了;根器稍鈍的人須于悟後,在事上磨練,漸除習氣而後始能慢慢地發揮作用。但現在末法時代的人,根鈍障重,不能頓悟、頓修、頓證,只好將二種法門合爲一門,在理悟後保任除習,而漸漸地發通證果。
這修證的過程,臨濟祖師因用心細密,親曆過來,說得很清楚徹底。他說大凡演唱宗乘,一句中須具叁玄,一玄門須具叁要,這叁玄叁要是臨濟宗的心法,我們要細細參透,方知由初悟,漸臻圓滿的玄奧。
他說一句中具叁玄,這一句是那一句呢?就是上面說的“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即今說法聽法者是”。所謂說法聽法的無位真人,即本來本真,不因造作,不用修成而無依倚的本色道人也。我們現在說法聽法,四大色身不解說法聽法,脾、胃、肝、膽與虛空物境也不解說法聽法,這解說法聽法者乃各人目前曆曆孤明而無形相的“這個”。我們會得“這個”,只爲初悟,習氣未除,自救不了,需要曆境練心,上上升進,所以臨濟祖師把這段途程分爲叁玄叁要。
從這句說法聽法的無位真人上分爲叁玄,是哪叁玄呢?第一是體中玄,第二是意中玄,第叁是句中玄。蓋從悟得的妙體上發而爲之的大意,由意産生妙用拈出而爲言句。臨濟公于每一玄各有一句說法,今爲各位列出並解說一下:
(因與《禅海微瀾》中講述叁玄叁要和“喝”的公案大致相同,故此處略去一部分。)
我們做功夫就要毫無滯留,潇灑自在,盡管接應千變萬化的工作和事業,如沒事人兒似的,一點也不動情,才是大機大用,方符大乘佛教的宗旨,決不是死坐在那裏不動,守住空寂能成大道的。希望大家聽後,第一要知“有”,即明白這聽法的無位道人,即是自己的本來佛性,不再向外求取;第二要綿密保護這“無位真人”空靈無住,才有念起,即便覺除,既不住境亦不守空;第叁不要死保,比如孩子長大,要任其自由,不可拘住不放,要坐便坐,要行就行,毫無拘束,潇灑自在,方得真實受用。正是:
著有不解空,昧卻主人翁。
空有皆不住,即是大神通。
住空不知有,死水黑山中。
若人會此意,面向西看東。
學佛無難,但觀自在
一九九四年叁月叁日講于杭州叁臺山
學佛並沒有困難,因爲一切衆生都具有如來智慧德相,都有佛性。只是大家不識,追逐外境執取色相,忘記自己本來面目而造業受報,沈淪六道。只要我們醒悟,回光返照,不趨外境,不著外相,回頭就是。佛性的功能,表現得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們看外境並不是眼睛看,現代科學家也講,單憑眼睛看不見,之所以能見,是大腦的作用。但是這還沒有說到根本,因爲大腦神經只如電線電網,眼睛比如是燈泡,電網拉好、燈泡接好,電不通還是不起作用。這電是什麼呢?電就是我們的真心,我們能嗅能嘗,能說能動,那都是佛性的功能。只要明白這一點,不著外相,時時回光返照,就成功了。所以學佛並沒有什麼難處。
憨山大師說:“修般若之所以成功迅速者,以人人本具此心光也……”一切衆生都本具此心光,不是從外追求得來的。諸佛不迷了,證到這個心光,能起神通妙用;衆生迷而不覺,就六道輪回,顛倒受苦。假如能夠明白我們本具這個心光,回光返照,一念薰修,就是在一念未起前著力,念頭一起就看見它,不要跟念頭跑,用智慧光把我們八識田裏的執著種子都薰光,這樣做功夫,就不難成就。心地法門是誕生王子,將來必定能夠成佛。如果用其它什麼法,修什麼通,那只是外圍功勳位。功夫再好,神通再大,也只能俯首稱臣…
《佛法修證心要 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