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修證心要 下▪P24

  ..續本文上一頁定要心念耳聞,死心塌地地打坐。

  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在心空。修行爲的是跳出叁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一切都要放下,才能入道。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一重障礙,有家庭,煩惱多,驢事未去,馬事又來,事情多得不得了。所以,我們時時要警惕,看破這些事相,都是假的,不可得,心裏不戀著它,粗妄才可不起。接下來精勤用功打坐持咒,細妄又不免來侵襲,這是多生曆劫的串習,動慣了,一下子停不下來,但不要怕它。念頭跳出來你能看見,不理睬它,妄念自然化去。念頭來了你看不見,那你就跟著念頭跑了,這就不能入定了。打坐的時候最要緊的就是一切放下,心裏要清清楚楚,念頭一來就看到它,不睬它,也不要討厭它、壓製它。討厭的本身就是一種妄心。壓製也不行,壓是壓不死的,比如搬石頭壓草,石頭拿掉之後,草又生起來了,這是不行的。縱或壓死了,倒變成土木金石,不能起用了。所以要用活潑潑的轉化法,不能用壓製法。念頭來了,只不睬它,把咒提起來,妄念自然轉化掉。

  如此精進修法打坐,修到一心不亂的時侯,咒也就自然化脫提不起來了。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爲我們持咒的心還是妄心,有能有所,即有能念之心與所念之咒(念佛也是如此,有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能所相對,都是妄心。相對的都是虛假的,不是真實的;真實之心是絕對待而無相的,凡是有相的東西都是虛幻的。假如我們真的持到一心不亂的時侯,一切相對的虛幻的東西就都脫落化爲烏有了。這時身、心和世界就統統空掉了,虛空也粉碎了,而真實不虛的天真本性才會全體顯露出來。

  經過灌頂修心中心法,有一個拉肚子的過程,不要怕,這是法的力量發生作用的緣故。這個法有極大的加持力量,叫你把汙穢、垢染、習障都從大便排掉,換一換肚皮,這是好事,所以不要怕。

  修法一段時間後,看禅宗的東西,有點理解了,那是理上的悟道。文字理解沒有多大用處。因爲沒有親證,定力不夠,道理雖然明白一些,但是事情來了就擋不住了。所以解悟不能了生死,一定要證悟,親自見到本性才有力量。“見到”當然不是眼睛見到,而是心地法眼親證本性,本性是沒有相的,眼睛只能見有相的東西,那時候你人也沒有了,還有什麼眼睛?還有什麼看見?法身雖無相可見,但不是斷滅空,它是真實的大功能,大能量,世界上舉凡一切事相、境界都是它顯現、變幻的。比如電,眼不能見,但離開它,世界就不能運轉。又如“海水中鹽味”,人能看見海水,海水裏的鹽味卻看不見,但它確實存在!

  我們用功到緣心息下,世界都化空,便時到神知,心領神會而見道了。所以叫做心地法眼可以見道。見道了是不是就成功了呢?很多人以爲這樣就成功了,不是的,沒有成功,還差得遠哩。剛打開寶藏見到一點影子,僅是法身邊事,不相幹,生死猶不能了,還須努力向前,除盡惡習才是了手時。基于此點,淨土宗人常常說禅宗不好:縱然明心見性,生死也不能了,還不如淨土宗念佛穩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生死的好。

  剛剛明心見性的時候只是初悟,破本參,才跨過第一道門坎,妄習猶在,生死不能了。須勤于保護,曆境練心,把多生曆劫執著的妄習消滅光,真正做到與《金剛經》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應,處順境而不喜,遇逆境而不惱,絲毫無動于衷,才能了思惑而了分段生死。《金剛經》說:過去、現在、未來心皆不可得。心既不可得,還動什麼?真見性的人只有這個覺性,其它一切都不可得,還須更向上,覺性與不可得也不住才爲真了。若見境生心,隨念而轉,就不是見性開悟的人。羅漢之所以有四果之分,也是在是否生心動念上劃分的。初果羅漢在山林裏,清淨無染,但是,到城市裏就不免眼花撩亂思念紛起了,這就是思惑未了之故。思惑者,對境生心,迷于事相之思想也,就是對幻境惑當真實,産生占有之妄想也。

  在打坐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現象出現,如美好的佛、菩薩光明等善相,或醜惡的魔相,都不要理睬它。有相的東西都是假的,一著相,就容易著魔。還有,當你從有相過渡到無相的時侯要起一些變化:如身體沒有了,或手腳和頭沒有了等等,都不可管他。更或氣要斷了、頭要爆炸了,也毋須驚怖,這是身心將脫落的前奏。一害怕,一驚覺,即前功盡棄而出定了。等到火候到時一下子大爆炸,內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齊銷殒,虛空也粉碎,本性即現前。不過你不能著相求這個爆炸,一著相即被妄念所遮,非但不能爆炸,連空也入不了。密宗就有這個好處,常常得佛菩薩的加被,以外界的爆炸聲引起內心的爆炸,但是千萬不能求,想它什麼時間來,更不能將心等它或迎它來。打坐定境中的一切形象都不能理睬,須置之不理。《金剛經》的警句須牢牢記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色相都是假的,不睬它就沒事。一理睬執著它,就有著魔之虞。

  二果羅漢,前念才動,後念就覺。雖然能不住相而于覺後歸家穩坐,但是念有起滅,還是有生有滅。所以還要有一番生天落地的生死,然後才能了分段生死。因此,打開本來之人並不是大事完結,還要好好地勤除習氣,進入叁果羅漢達遇事不動心的階段,更向上進入無爲之境,達到阿毗跋致的地步,方爲初步了手。有思想、有妄情、有造作都是有爲。修行從初地、二地、叁地……到七地都是有爲,入八地才是無爲。七地雖然已證到無爲了,但是還有個無爲在,還有個無爲的影子,還是不幹淨。到八地,無爲的影子才取消。所以,我們每個人要衡量一下自己,看看是否對境心一點都不動,平時如還有妄心起伏,那就不行,在境界當中,若著境,更不行。一切時、一切處心空如洗,能夠隨緣起用,不執著,真空妙有、妙有真空,那才是真開悟。

  除打坐之外,最重要的是平時用功。時時看著自己,念頭一起就看見,不跟著跑。念頭起了看不見,跑了一大段才覺得,才知道,那就不行。禅宗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了不怕,只怕你不知道,跟著念頭跑,就是生死;跟著念頭跑了一大段才知道,就是已死去多時了,也就證明你將來生死不能了。假如我們能做到前念起,後念覺,不跟念頭跑,就能受生自在了。受生自在不是已了生死,還有生死在,不過在生死當頭能夠自己作主,要到哪裏就到哪裏,不受業障牽連,隨業受報了。

  功夫程度

  做功夫的第一步:念起不隨。能做到念起不隨就能于生死當中做得主,不爲業牽,得大自在。

  第二步:親證無爲。一切事情盡管來,我心不動。這是真正隨順,而不是壓住它不動。壓住它不動是不行的。要盡管應酬各種事情,隨順一切事緣,沒有什麼好的,沒有什麼壞的差別感,好的不喜,壞的不厭,這樣我們的心才能平靜,而到達平等無爲之境。做到這個地步就能變化自在了,分段生死也就了了。第一步是在生死當中得自在,第二步是變化自在,能變粗爲細,變短爲長,到達第八地菩薩的位次,至少能顯現叁十多個意生身。

  第叁步:微細流注消滅。微細流注就是上面講的作意。作意在八識田裏流動,你平時看也看不見,深入金剛薩埵大定,才能見到而消滅它。到這一步,微細流注都消滅光後,能顯現百千萬億化身,度百千萬億衆生。這時侯才真到家,不是一開悟就好了,差得遠,所以,還要好好的用功。

  沒有菩提心是不能成道的。什麼是菩提心呢?簡單講解就是“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度衆生。我們修法是爲了下化衆生,而不是爲了自了。

  今天大家能得到這個法真是無上的福報。修禅需要幾十年盡心參究才能打開本來,而且現在一天到晚的參禅,時間不允許,依靠心中心法,假佛力加持就方便快速多了,參禅自力修行等于用兩只腳走路,修心中心法得佛力加持等于乘車子、乘飛機,所以二者有時速上的不同。你們得到這個法須珍惜、慎重、愛護,更要連續不斷地精勤修行,不能今天修修,明天停停,那決定不能成就。心中心法更妙在融萬法于一爐。釋迦佛講,修心中心結第四印能生西方淨土,更能十方淨土隨願往生,這就是淨土宗;打開本來見到本性,這就是禅宗;證到最後,心通十方世界,十方世界在我心中圓,諸佛在我心中,我在諸佛心中,光光互攝重重無盡彼此交參無礙,這就是華嚴宗。所以,我們說心密一宗包括諸宗無余,實非過語。此法得之不易,務請大家好好用功,堅持打坐、觀照,切勿等閑視之,更重要的還是在座下用功,不是坐兩個小時就可以放野馬,亂來了。還須于行、住、坐、臥處時時不忘觀照,才能與大道相應。

  修行的六個要點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戀著世間事物放不下,有什麼用呢?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緣合成,無有實體,猶如過眼雲煙,虛而不實,求不得,拿不走。即連各位自己的身體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東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認事物爲真,抓牢不放,是不值達者一笑的愚癡之事,學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業,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勝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開悟,假如在座上想這樣、想那樣,妄念紛飛地亂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像個死人一樣才行。

  第二:打坐持咒,心念耳聞。這是修心密的要訣,對入定開悟,關系非常重大,所以再叁提示大家,要毫無折扣地照之實行。人的妄念動慣了,不專心致志地傾聽持咒的心聲,把意根攝住,妄念息不下來,妄念不息何能入定、開悟?所以必須心念耳聞,一個字一個字從心裏念出來,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才能攝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漸漸入定。

  第叁:念起即覺,不壓不隨。念頭來時,要能看見,如果看不見就跟著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紛飛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覺,既不隨之流浪,也不壓製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第四:按時上座,不急不緩。每天按時上座,養成習慣就容易入定,最…

《佛法修證心要 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人人皆當成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