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修證心要 下▪P32

  ..續本文上一頁切東西,一切東西都無所愛。做一切事情盡管做,因爲我們的佛性是能起一切妙用的,任何事都能做。但是都不執著,都無所得,成佛就成個一切無所得。不要亂去追求神通。以爲有神通才是佛,錯誤!追求神通,非但不得神通,而且會著魔,成魔有份在。佛和魔好比一只手,這裏了了分明,不著相,就是佛;那裏著相了,就是魔。沾沾自喜,“噢,我成佛了,我有神通了”,那你不是成佛,你成魔了。因爲神通人人本具,不是你一個人有,都是一樣,哪有什麼稀奇誇張的?所以沒有什麼沾沾自喜的地方,一切都不可得,無所得,那才真正成佛。真成佛時,佛也不可得。趙州和尚說的“佛之一字,我不喜聞”即是此義。所以不可時時住著“我就是佛”這個念頭。《圓覺經》說得很清楚:“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無了知,不辯真實。”妄想境就是山河大地,草木叢林,這些東西就是我們的妄想所孕積成的,這就是我們不明白真性之用。而明白之後,這些境界都是我們的佛性所顯現的,都是我們的法身變化的。但是不可有這個“了知之心”,住著在成佛之念上。再也不可起真妄虛實之念了。

  所以開悟之後,妄想、妄念、妄心,都翻成我的佛性的妙用了。今天再給大家下個注解:妄心、妄想、妄念,著相就是妄。反過來不著相,所有一切思想都是我們佛性的妙用,所有一切思想都是成就一切事物的妙用,都是我們佛性的妙用。佛性要起妙用,不是坐著守住不動,那是黑山背後,坐在鬼窟裏面,不能成佛,坐幾千萬年也不能成佛。因爲死在那裏不動,不知道怎麼叫佛。佛就是現在妙用無邊而不著相,能說、能講、能行、能做一切工作,無所住著,活潑潑的,靈妙真心,這是真佛。所以大家要注意,善于分別什麼是真佛,不要跟邪道走。現在邪魔歪道多得很,到處都是,都來欺騙人,叫人一時很難分辨。但是真的分辨也不難,可以聽其言,觀其行,看他言行是否一致。若說的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根本就是魔說。還有人做壞事,按個好聽的名目,最後還說我是用來鍛煉你們的分別和執著心的,自己做壞事還鍛煉別人,這真是無恥的自欺欺人之談。所以我們要慎重看他的行爲是否端正,不可單聽他的一派狂言而信以爲真。

  大家要明白,我們修法爲的是恢複我們的真性,親見我們的本性,親見本性後要時時刻刻在事境上鍛煉,除去自己的妄習。千萬不可心外取法、在氣脈和光明上著眼,須知我們的本性是個大光明藏,不是僅僅看到一點紅光,白光,黑光算數的,它是朗照十方的大光明,是十方淨土一時顯現的大光明,不是現在你們能得到的。現在你們第一須開悟見性,就是明白我們一念斷處,了了分明的是佛性。不是念頭起處是佛性,更不是親見念頭起是佛性。是看到念頭起,不跟他跑,一念斷處了了分明的是佛性,這點不要弄錯。還有不著相的念頭是起妙用,著相的念頭是妄想造業,這裏須分別清楚,不可含糊。今天暢曉無誤的告訴你們怎麼樣是見性成佛,怎麼樣是妄想,怎麼樣是妙用,給你們指點清楚,不要走到歧途上去。你們有了驗證魔正的方法,就不致于走錯路頭,而受別人欺騙,不然給你們說魔法也不知道。希望你們大家好好用功。淨土宗也很好,一心念佛,生淨土很好;當下見性成佛,發願往生淨土,能夠上品上生更好。所以要一門深入,不要這條路走走,那條路走走,結果是一無所成。大家要一門深入好好用功,修法的時候一定要心念耳聞,下座的時候一定要行住坐臥時時觀照,斷除自己的妄習。著相就錯誤,千萬不要著相。珍重!

  如何消除貪嗔癡慢疑

  一九九五年六月十七日講于杭州

  弟子問:“如何消除貪瞋癡慢疑?”

  貪瞋癡慢疑屬于思惑。教理說無明分見惑、思惑、塵沙惑與無明惑。由粗而細、微細至極微細。見惑乃迷失無生無我等之真理而起之妄惑也,屬于理邊,故名理惑。它分身、邊、邪、取、戒五種,均屬不正的知見。比如執著在神通上,而不問自己有沒有明心見性,這是修道人普遍存在的不正知見。見惑容易除,我們修法開悟見了本性,端正了知見,見惑就盡除了;但思惑不易一下子除掉,須于開悟斷見惑後更見性修習真理,才能漸斷此惑。以思惑爲思維世間虛妄之物而起之事惑,其性鈍昧,有貪、瞋、癡、慢、疑五惑之分,故不易頓除。見惑、思惑不除,生死輪回不能了。所以要消除這身、邊、邪、取、戒與貪、瞋、癡、慢、疑十惑,先要明白本性,開大悟。深知事物皆幻,都不可得,徹見這一念斷處,了了分明的靈知之性,就是我人的本性。在境界上時時保護鍛煉它,把多生執著的習氣都磨光,貪瞋癡慢疑才能銷殒。教下說這四惑在欲界、色界、無色界中有九地八十八品之多。要一步一步慢慢除去,不是一下子除得了的。故須具一片長遠深心,在境界上精勤地奮鬥始得。

  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我們真心本來具足法報化叁身,不須向外去求。現在我們的一念清淨心,就是當前念已斷後念未起,那了了分明的靈知就是我們的法身;我們能見一切東西的智慧光明就是我們的報身;一切事物形形色色的顯現都是我們法性的變化,就是我們的化身。法身和報身容易理解。當我們斷掉念頭後,還是了了分明,不是沒有知覺,此時了了的靈知就是我們的法身,大家當下可以體驗。報身就是我們現在能見這一切東西的智慧光明,沒有法身的智慧光明就不能見這些東西。譬如沒有光就像瞎子一樣,不能見東西,能見的是我們法身的光明,法身的光明朗照,就是智慧光明朗照。化身說起來就不大容易理解,一切東西,如杯子、水果、房子等都是我的變化,都是我的化身。這怎麼是我的化身呢?這些不是無情的東西嗎?器世間是無情的,人和動物都是有情的,怎麼是我的化身呢?因爲這些東西離開我的法性智慧就不會有。譬如我們住的房子,造房子前先要設計圖樣,工程師怎麼在大腦中想出這個圖樣呢?他吸收外面的境象,經過思考分析,怎麼改造,怎麼發展,怎麼能適合人的需要而繪製出新型的圖樣,這是什麼功能呢?是大腦的功能嗎?看起來確是大腦的功能,但是大腦中各種腦神經,如視覺神經、聽覺神經,就像電線拉好,不通電還是不起作用。電是什麼?電就是我們法身的功能。何謂佛性?性者,性能也。能,就是功能。他就是能起作用而無相可見。譬如說電,見不到電的形象,通電以後,電燈就能亮,機器就會轉。大腦神經就好比是電線,通電就是我們佛性的功能。所以設計圖樣也好,後來請工匠造房子也好,都是我們佛性的功能,這些都是佛性所變現的,就是佛性的化身。明白這個法報化叁身都唯心具足以後,你時時不住相,一切都是我法身的大圓鏡智所顯現的影子,就不動心,不取相了,無所祈求!這樣用功夫,貪瞋癡慢疑就漸漸地消了。

  不明白這個道理,住著在神通上,著相,非但貪瞋癡慢疑消不了,反而會更增加。要神通幹什麼?不就是要名聞利養嗎?要恭維、要名聲、要供養,貪瞋癡慢疑更增加了,一點幫助都沒有。可見要消除貪瞋癡慢疑,非見性不可!不見性不行!根子還是在明心見性上,所以佛教的根本還是明心見性。

  現在有的人弄錯了,不要明心見性,要神通。只要能發神通,就趕快去追取,“這個法有神通啊,趕快去學啊”。不是去掉貪瞋癡慢疑,而是增加貪得之心。所以我們修法時,須一切放下,入定也不要求,求入定,反而定不進去。因爲你這求入定之心就是妄心,妄心動了,還能入定嗎?所以要入定,須一切放下,一切不求,一切都平平常常的,方能心安理得、怡然入定,從而打開本來,親證佛性。實際上成道沒有什麼玄妙奇特,是極其簡單尋常的。但是我聽杭州有的師兄弟們講:“我們杭州人沒有一個成就的。”糟了,這一定把成道的真義弄錯了。怎樣才是成就呢?一定要發神通才算成就了嗎?沒有發神通就不是明心見性、不能成就了?這顯然是一個極大錯誤。讓我們先來談談成就是什麼,即我們學佛的目的是什麼?學佛的目的是出輪回,了生死,這是我們的大目的。怎麼樣可以了生死,出輪回呢?發神通能出輪回嗎?不行!外道都有五神通--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宿命,但他們不能了生死。因爲他們不識自己的本性是什麼,執著外境追求,有所取著,生死不能了。所以要了生死、出輪回,必須心空蕩蕩的,一切不住。知道一切變化都是我自己佛性的功能所顯現,無所追求,無所取著,潇灑自在的,才是大成就,大自在,大神通。假使有所追逐,有所祈求,心裏還是煩惱依舊,縱然五通齊發也不是成就。所以我們學佛是學個潇灑自在,在這個社會上一切隨緣,盡己之能,爲群衆服務,能上能下,無所追求,無所取著。真正潇灑自在了,才是大乘佛教的真義,才算是成就。我們生時果能做到一切境都不粘著,毫無愛瞋取舍之心,等到臘月叁十到來,也自然不著境,而逍遙自在地無生死可了了。

  我們現在執著有生死,就是我們取境。今天我們有色身,有肉體,就是父母同房時我們自己動心了,自己跑進去的。假使你不著境,你不去,那就沒有這個肉體,就很潇灑自在,可以到處飄遊。現在有個肉體就累贅了,動不得了,這是我們咎由自取。現在我們修法就要明白這個道理,法報化叁身都是一心具足的,不要去追求,什麼神通都不要,一切都放下來,那麼你就潇灑自在了。潇灑自在,無所粘著,生既如此,死也如此,你願去哪裏就去哪裏,全由自己作主,生死不就了了嗎?

  究竟講來,根本沒有生死。我們的本性本來就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動不搖的,根本沒有生死。執著于生死就是我們妄心亂動,取境著物。所以一切放下,不就自在得很嗎?這是大自在,沒有什麼生死,還有什麼貪瞋癡慢疑呢?貪瞋癡慢疑就是我們自己不明白本性,追逐外境,迷于色相,迷于外塵。所以一旦明白了我們的本性是怎麼一回事,不取外境,貪瞋癡慢疑自然就消光了。…

《佛法修證心要 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人人皆當成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