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出世間快樂和痛苦的差異
普巴紮西仁波切
世間人和出世間人都在追求快樂,兩者追求的快樂有什麼不同呢?
世間人常常以快樂開幕而以痛苦告終。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即便他認爲他的人生很快樂,但是實際當中,享受這種快樂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因此他在尋找暫時快樂的同時,也遭受著極大的痛苦。況且,爲追求世間快樂,往往造下惡業,即便在享受快樂之時,也是未來遭受痛苦之因。因此,對世間人而言,最終的結果不用所言,一定是痛苦的。
作爲出世間的修行人卻以痛苦開始,而以快樂謝幕。這又怎麼理解呢?我們先來看一下,所謂的痛苦是什麼?這個痛苦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一種苦行。由于凡夫習氣煩惱沈重的緣故,當我們要完全斷絕習氣煩惱,乃至不隨順往昔的意願而行走的時候,就會發現,修行是一門苦行。因爲當你自己想怎麼樣卻不能這麼做的時候,你需要和這個習氣抗爭,這對修行人來說就是一門苦行。比如說當你每天早上想睡覺卻不能繼續睡覺、放逸,必須要起床精進修法的時候,對你來說,他可能就是一門苦行。
也許你會覺得,往昔沒有修法之前,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是由于現前學習佛法,行爲就要開始做取舍,惡行必須要禁止。由于習氣煩惱沈重的緣故,總覺得很多地方並不是像我往昔一般自由,不像往昔一般可以爲所欲爲。的確如此,從調伏的角度當中來說,他是一門苦行。以前我們心裏想什麼就讓他想什麼,但現前卻不能繼續由著他自由散漫,需要尋找一些取舍之法,乃至還要知道很多轉爲道用之意。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他是一門苦行之道。但這裏要明白的是,作爲出世間行者,雖然初次開始是苦行,但最終得到的結果卻是快樂的。
我們都知道,無論世間人還是出世間修行者,他的終極目標都是爲了得到幸福和快樂,在這一點之上是一致的。但是世間人的眼光並不能看得很遠。他們僅僅爲了得到他們所認爲的快樂而造下無邊痛苦之因。這個快樂是短暫的,但結果卻是繼續長久地輪回漂泊。所以他們以快樂開始卻以痛苦告終。
相反,修學佛法的弟子初次開始進入佛門的時候,不再繼續隨著自己的習氣而飄動,當自己和無始以來的習氣做鬥爭時,就會覺得修行的確是一門苦行。所以我們可以說修行者以痛苦開幕。但通過聞法我們已經知道,産生一切痛苦之根源乃是業及煩惱。由于修行者時時都在調伏著自己的內心,所以當把業及煩惱的根源從內心當中消除,最終得到的就是永恒不變的快樂。
因此,雖然世出世間人所追求的目標都是快樂,但卻有著天壤之別。世間人並不知道獲得快樂之根源是什麼,因此僅僅依靠現前所具備的一種智慧去追求這樣的果報,即便能暫時滿足,但最終趨向還是痛苦。而作爲一個修行之者,初次開始進入佛門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要獲得永恒不變的快樂,必須要斷絕痛苦之根源,調伏自己的內心,如此才能斷絕痛苦,最終能得到永恒不變的快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獲得解脫。所以同樣是追求快樂,世間人和修行者之間卻有著天壤之別。這些道理都要銘記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