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器弟子之法相(二)--信心堅定
普巴紮西仁波切
作爲修學無上竅訣大圓滿的弟子,應具備如是法相。
(一)信心堅定 《根本續》曰:“修學密宗者,首具大信心。”我相信這裏的每一位修行者都具有一定的信心。若沒有信心,不會依止導師,也不會接受這樣的法。但信心還可分爲很多種,如淨信、欲信和誠信等,細致觀待我們的信心恐怕有時候還不是很堅定。因爲往昔我們沒有生出過這般信心的緣故,所以總感覺自己的信心非常穩定,可以稱得上“無比”。但細致觀待,信心穩定還是挺困難的。
1、信心堅定者乃爲上等根機
平常傳講無上竅訣大圓滿的時候,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時時以安章竹根瑪的公案作爲诠釋,告誡所有的弟子們信心非常重要,但生起堅定的信心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據說往昔安章寺有位導師叫安章竹根瑪,聲名遠播,即便後藏如拉薩一帶,也有很多信衆徒步行走到昌臺多科下區的安章寺來谒見導師。如今坐車從後藏到昌臺也需要四五天的時間,何況步行?所以,當時這些弟子們對導師的信心也是非常大的。弟子們長途跋涉、曆盡艱辛谒見導師,都希望能在導師面前得到最殊勝的法義,也就是無上竅訣大圓滿真實教授。但當時這位高僧大德也如同我們今天所傳講般,講解作爲修行的弟子,即便導師功德有多麼圓滿,法有多麼殊勝,但接受這樣法的弟子信心必須堅定。當時這些弟子都認爲自己的信心很堅定,否則也不會從遙遠的地方曆時數月來到導師身邊求學佛法。誰說沒有信心呢?但安章竹根瑪尊者說,僅憑這種現象,還遠遠不能稱之爲堅定的信心。緊接著尊者從自己床邊拿起一只破鞋,對這些信衆說:“你們看,我剛剛抓住一只雪獅。”這時候很多人都心生疑惑:“剛剛尊者的神智非常清明,怎麼一下變糊塗了呢?明明手裏拿著一只破鞋,怎麼說是雪獅呢?”安章竹根瑪尊者由于有他心通的緣故,已經知道弟子所想,因此告誡他們:“在沒有遇到一些外緣特別是逆緣之前,總覺得自己的信心很堅定。但當遇到一些特殊因緣之時,恐怕我們的信心是經不起考驗的。就像剛剛我拿著一只破鞋的時候,若你們都是上等根機的話,恐怕見到的不是一只破鞋而是一只雪獅。即便當時見不到雪獅,也不會把一切過失推在我的身上,覺得這位老人家怎麼一下子變糊塗了等等。可能會想到:由于我眼根不清淨、內心業障沈重的緣故,因此只能看見一只破鞋,實際上可能就是一只雪獅。但沒有一個人反觀自己的過失,而把一切過失都推在導師之上。這充分說明,你們目前還都不是能接受大圓滿真實教授的上等根機。”
這個公案告誡我們,作爲一個修學密宗的弟子,時時都要具有堅定之信心。就是說,不管遇到順緣還是逆緣,我們的信心都得經得起考驗,永遠不會退轉。但可能很多人會問:我知道信心的重要性,也知道要往這方面發展,但是依什麼方法去培養增上信心呢?
2、增上信心的方法
首先,信心不能增上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對佛法不了解,即便稍許了解,但不透徹;二是業力沈重。因此針對這兩點,采用以下兩種方法培養增上信心:一是平常多閱讀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二是多從事不同的善行。
(1)通過聞思增上對佛法的理解
當我們對佛法不了解或者了解得不透徹的時候,在遇到逆緣障礙之時,信心就會退失。比如一個世間人在做生意之前,如果知道生意該怎麼做、遇到什麼情況該怎麼處理、做成以後利潤有多高等,那麼在做生意的過程中,即便遇到天大的困難也會繼續往前走,不會半途而廢。反過來問問我們修學佛法的弟子,爲什麼很多人在遇到逆緣或者順緣之時,就不再往前走,反而退轉了呢?在他的內心當中不能說對法沒有信心,若沒有信心,也不會趨入修行,但就是由于對法不了解,即便了解但不圓滿通達的緣故,所以在遇到特殊因緣之時,就很容易退縮。
比如很多剛入門的信衆,心目中對佛法的理解是什麼呢?佛法“應該”是很殊勝的,我“應該”盡可能多做一些善行,因爲這樣有功德。爲什麼前面是“應該”呢?因爲他並不很了解,所以“應該”是很殊勝的,“應該”盡可能多做一些善行。當一切顯現都很順利的時候,他會盡量往這方面去做,但當遇到一些障礙的時候,他就會退轉。比如一個人今天要到某個地方去辦事,路上有一個寺院可以燒香、拜佛。因爲他覺得信仰佛教是一件好事,所以會順道去燒香、拜佛。但如果他今天所辦的事情很緊急,他要去燒香拜佛的寺院又不順路,這時候他就不會去燒香、拜佛。爲什麼?因爲對燒香、拜佛的目的和功德不了解,對佛法不了解,對解脫的利益不了解,所以在他的心目中,世間的事情遠比燒香、拜佛更重要。所以我們在座的弟子們都要時時銘記心中,能不能讓信心增上完全取決于對法的理解之上。因此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之下,平常在衆多善知識足下多聽聞一些教言,自己多閱讀一些曆代傳承祖師著述的書籍、傳記,還是很有必要的。
如今在漢地已形成一種謠言,亞青寺是以實修爲主的聖地,所以平常閱讀不同的教言是多余的事情,只要好好修行即可。什麼叫好好修行?首先要知道爲何修行和如何修行等衆多理趣,之後如理如法趨入修行,才叫好好修行,否則難免盲修瞎練,與解脫背道而馳。趨入修行之前對佛法深入理解、遣除疑問的過程稱爲聞思,除非你像藏傳佛教曆代高僧大德麥彭貢波老人和勝喜金剛般的,乃至像漢傳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師般的是上等根機,前面理解很多道理等一系列過程可能不需要走,因爲在遇到傳承法脈清淨、導師功德圓滿之緣時,由于弟子信心圓滿、是上等根機的緣故,叁者同時合一期間就是成辦解脫之時機,所以當下即能開悟。但如今末法時代,衆生煩惱沈重時期,有多少人能得到這樣的見地呢?所以對于次第修行者而言,前面的聞思是必不可缺少的。如釋迦牟尼佛曰:“我爲汝說解脫法,當知解脫隨自轉。”前面的這個前行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們所有的信衆們都要記住,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之下,多去聽聞一些教言,多閱讀曆代傳承祖師的傳記,懂得什麼叫做教法,才能讓自己的信心增上。當然即便條件不允許,有時候也需要去創造,這樣才能讓自己的信心增上。
(2)通過實修消盡煩惱
信心不能增上是業力沈重的表現,所以我們應該從事不同的善行來消盡自己的煩惱,令信心增上。無論身做禮拜、口誦經文、打坐、調伏內心等,我們唯一的目的都是消盡煩惱,增上信心。若能把所有的善行都攝聚到信心一法之中,相信我們的修行會更方便,感受也會更深刻。
當然從某種角度來說,由于宿世的因緣,如今我們的信心與下乘教派信衆的信心對比,當然高得多。但是從自宗派的角度來說,我們的信心還需要越來越圓滿,所以就依這兩種方式去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