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佛應具最上品之發心

  學佛應具最上品之發心

  普巴紮西仁波切

  昨天我們提到學佛應該要時時觀待自己的內心,看自己煩惱調伏得如何?正念護持得如何,乃至夢境當中是否能自在?因此有些人無意當中就會産生這樣一個疑問,這個要求是否太高了一些?有這樣的疑問,就應該問一下自己,我們如今信仰佛教,修學佛法的目的在于何處?是爲了今生就能成辦解脫還是期望臨終之時才能解脫,亦或者是未來才成辦解脫?

  我們以前講發心的時候講解過,發心可以分爲:上士道發心,中士道發心和下士道發心等叁種發心。其中上士道之發心還可以繼續細分爲:上士道之下品發心、上士道之中品發心和上士道之上品發心。這叁種的區別在哪裏呢?

  上士道之下品發心是指願意度化叁界六趣一切有情衆生,但是時間是自己在遙遠的未來成就之時。因此今生修法的目的就是能積累一些福德資糧,希望未來能夠再轉世成人,能比今生更努力地修行,積累更多的福德資糧,依靠這樣的次第行持,終將在叁大阿僧祇劫之後成佛。因此這樣的發心雖然也是爲了叁界六趣的一切有情衆生獲得快樂,但是將時間延至了未來,所以這樣的發心只是上士道之下品的發心。

  上士道之中品發心是指今生認真修行,等到臨終之時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的發心是爲上士道之中品發心。

  上士道之上品發心是指今生就能獲得解脫,即生成就,這也是叁種發心中最強大之發心。如麥彭貢波老人及禅宗曆代高僧大德般,即生遇到殊勝的法門以及自己的信心具足,因此當下就能開悟,即生當中成辦解脫。

  作爲後一代弟子,我們今生已經值遇了無上竅訣大圓滿這樣的殊勝法門,也遇到了法王如意寶和喇嘛仁波切這兩位與佛無異的導師,並且也聽聞了諸多教言,那麼在信心具有的前提之下精進修法,我想今生成辦解脫已經近在眼前,這是特定的事情。這就叫做上世道之上品發心。

  因此今生欲求解脫,上士道之上品發心不可或缺。問一下自己,你的發心是哪一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