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爲會隨著見解的增長越來越如法
普巴紮西仁波切
我們想知道自己的見解和功德是否增長,只需要觀待一下內心便知,看看自己的貪嗔癡煩惱是否越來越少,出離心、信心和菩提心是否在日日增上。 從菩提心的角度來說,我們口中時時都在說:“願天下所有一切有情父母均能離苦得樂。”那麼你在面對生身父母的時候,表現得如何?
現在有些做兒女的常常嘴上說自己非常孝順父母,實際當中卻只顧忙碌自己的事業,而把父母冷落在一邊不聞不問。難道自己忙碌就是可以不去看望父母的理由嗎?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如何辛苦養育我們的。當我們嗷嗷待哺時,父母難道會因爲工作太忙而把我們扔在一邊說:“由于我實在太忙了,所以今天不給你喂奶了。”父母會這麼說嗎?當年幼的我們生病的時候,父母會認爲他們平時實在是太忙了,因此先去外面旅遊休閑放松一下,回來再帶你去看病。他們會這樣嗎?我想沒有父母會這麼做的,如果這樣做的話,恐怕你也活不到今天,早就死了。
既然父母從未因自己的忙碌而疏于對我們的照顧,爲什麼我們就不能這麼做呢? 如果你現在對父母這樣忽視,我想將來你的子女也會這般對你的。當你年老體弱,躺在病榻上的時候,在你的“言傳身教”下長大的子女很有可能對你說,他們非常忙,所以你就只有繼續生病了,雖然他們很孝順你,但是由于實在是太忙了,所以沒有空來帶你去看病。
要知道我們見解的高低不在于平常口中說得多麼好聽,而在于實際行爲當中有什麼樣的表現。
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在去年85歲的時候示現涅槃。他老人家的母親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了,但是每次提到母親,八十多歲的上師仍舊是淚流滿面。上師對父母的恩德並沒有隨著時間有一點點的淡忘。這才是真正的菩提心!
雖然我們現在天天都在口中發願,要願一切如母有情離苦得樂,但是行爲上表現如何呢? 因此我們真的要反觀一下自己,自己做得如何?作爲佛教徒,應該要有所改變。
我們行持佛法是爲了獲得解脫與自在,而不是爲了博得別人的贊歎。因此我相信你能努力地調伏內心貪嗔癡煩惱,不僅僅我們現前要贊歎你,在現實生活當中,生活會贊歎你,讓你快樂;臨終的時候,死亡贊歎你,讓你自在;未來的時候,閻王爺會贊歎你,讓你獲得解脫。絕對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