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聞思修應避免的誤區

  聞思修應避免的誤區

  普巴紮西仁波切

  我們說過,對于修行密宗的弟子而言,方便不可輕視。現前對于行道之中的種種方便,無論地處清淨還是身要七支坐法,我們都已經講解很多了,接下來就輪到你去落實你所聞思到的這些教言,也就是要去實修。

  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經聽我說過很多遍《上師瑜伽導修》了,現前讓你來講解一下上師瑜伽,相信也會說得非常好。但是僅僅會說又有什麼意義呢?要知道,解脫不是說出來的,而是修出來的。

  這一點之上,我們對于聞思修的理解絕不能偏墮一邊。實修的前提是已經有了聞思的基礎,知道自己該如何修行。禅宗在講解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和實相般若這叁種般若之時,爲什麼要把文字般若立爲第一位呢?就是因爲首先我們要依靠文字來觀照實相。但這雖然是行道之過程,可僅僅停頓于文字上而不做修行的話也是遠遠不夠的。因爲沒有實修,文字上所闡述的道理永遠不能形成你自己的真實見解。

  因此我等曆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曰:“胸中雖持十萬之多法函,臨終之時亦難獲真實利益。”以及“口頭空言之了知境界,故不得菩提勝果。”和“自心與法若未能融契,僅具道貌之形相,則無實義可談。”等等。這些教言都是在教誡後一代弟子聞思之後抓緊實修的重要性。

  如昨天我們講解了身要七支坐法的要點,你也已經知道該如何去做,該如何去一點點調整到自然,那麼緊接著就要如實造行才對。

  但是實修的過程當中,還要避免形成另外一種極端。有些人認爲自己是修學密宗的,根據密宗的見解,自己應該可以在短時間當中成辦解脫,因此忽略自己的根機和其他種種方便,修法之中顯得非常急躁。

  比如在觀察自己七支坐法的時候,對自己今天身體調整得很不滿並由此心生煩惱:“天呐,爲什麼我還是沒有做到位,還是沒有做到自然的狀態!”第二天也繼續煩惱。

  要知道當你的身體坐姿能達到很圓滿的時候,說明你的見解已經非常高了。因此現前都只是一個調整的過程,只要你繼續依教奉行並且如是造行,相信你的見解會逐漸達到圓滿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