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何謂解脫

  何謂解脫

  普巴紮西仁波切

  有時候由于不理解的原因,我們會覺得,解脫只是一個名詞,好像與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世界沒有關系,西方極樂世界也只是距離我們非常遙遠的另一個時空。如果這樣理解解脫,那麼我們可能永遠生不起追求解脫的堅定信心。

  一、解脫就是大自在

  那究竟何謂解脫?解脫的意義極其深廣,雖然不是言語思維所能企及的境界,但若以我們現前常用的詞句來描述,最貼切的說法即是獲得永恒不變的自在。

  曾有一位居士問我,佛教最高的境界是什麼?是不是長時間不起現粗大妄念,安住于平靜狀態,就是“佛教最高的境界”?我想這樣的狀態恐怕不是吧!色界、無色界天人可以于無念中安住六千、八千大劫,但並未超越輪回,因緣和合之時還會起現粗大妄念而墮落,這樣的世間禅定可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啊!

  所謂的出世間禅定乃至我們所追求的解脫,也就是佛教最高之境界又是什麼呢?站在生活的立場之上,就是當你在現實生活中無論面對何種境遇,成敗、苦樂、得失、譏毀、贊譽等等,一切生活顯現不會束縛你的內心。當你達到圓滿自在之時,就是佛教最高的境界,他就是解脫!

  爲了對解脫生起堅定的信心,我們必須首先知道什麼是解脫,否則很可能緣木求魚,一無所獲。正如之前所言,從世間的詞句之中我們已經知道,所謂的解脫就是可以獲得永恒不變之自在。而當前我們不能形成聖者的最大過失,就在于時時被輪回牽著我們的身心而行走。換句話說,身心不自在就是凡夫。

  二、凡夫不自在的種種顯現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認爲,在面對現實生活的時候已經很自在了。比如想站起來就站起來,想坐就坐,想吃喝就吃喝,不是很自在嗎?不。細致想想,這一切都是被外緣牽著行走。

  從生活的角度來說,生活呈現不同的形象而束縛著我們不同的情緒。生活如同導演,我們如同演員,導演讓我們怎麼演,我們就得怎麼演,完全在導演的控製之中。比如,誰若在我們面前說了一句不好聽的話,我們是不是立即就會被控製,不自覺地臉紅、憤怒、甚至惡語相向?誰若在我們面前誇獎我們或者我們的孩子,我們是不是自然而然地歡喜,或者自以爲善意地“謙虛”幾句?這些“下意識”的反應來得太快,以至于我們還沒意識到“被控製”,就已經完全繳械投降了。這種“被控製”的“自在”,正是煩惱、習氣沈重的表現。現前我們就要轉變這種狀態,要把自己變成導演,我來控製一切,我要自己達到自在。

  若從夢境來說,我們現在時時被夢牽著行走,得不到自在。有些可能會說,我現前沒夢了。但即便你沒有夢,在夢中你還是不能做到自主,整個晚上沒有夢,就說明你依然被無夢的狀態而牽引。如果你認爲能做到自在,那你能把無夢轉變成有夢嗎?現前做不到。相反,你又能把有夢轉變成無夢嗎?同樣也做不到。我們現前能做的就只有等待著晚上入睡做夢之時,有夢,則跟隨著夢境而漂泊,無夢,依然跟隨著無夢而迷亂。是這樣嗎?若是,這就充分說明我們並不自在,這樣的不自在可不是聖者的標志。若是自己能控製一切夢境,能自在地把有夢變成無夢,無夢變成有夢,獲得自在的時候,就是佛教最高的境界。

  叁、解脫的功德

  現前很多人在面對現實生活之時都覺得非常空虛或者煩惱,這些不悅意的現象都是被輪回乃至世間牽引的顯現。當我們獲得解脫、得到自在的時候,我們便可以自主安排世間的一切,而不再被世間所束縛。從這個角度當中就能知道,一切痛苦都源于不自在,現前我們行持一切善法的目的就是爲了解脫而達到圓滿的自在。這種圓滿的自在境界用另一句話描述,就是永恒不變的快樂。

  想一想,爲何世間人視爲最大痛苦的臨終,曆代高僧大德卻可以喜悅面對?就是因爲他們內心已經達到自在,此時所謂的痛苦和恐懼早已呈現爲法界之莊嚴,西方極樂世界乃至光明刹土即在眼前。所以他們的喜悅是已獲得自在的表現。

  當獲得解脫之時爲什麼會沒有煩惱?因爲此時已經斷絕煩惱之根源。但是在還沒有達到自在之前,我們離解脫還是極其遙遠的。此時就應該依靠所傳講的四種厭離心即觀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與業之因果四共前行對輪回生起厭離,並且依它生起出離之心而去追求解脫之道。

  只有對輪回産生厭離,對解脫的功德利益産生信解,我們才能生起堅定的追求解脫之心。所以這些關于解脫的教言一定要銘記于心,並且一定要去細細思維。非常重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