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要時時調伏自己的內心
普巴紮西仁波切
昨天我們講解了佛教的最高境界就是當你面對生活卻不被生活所束縛。因此進入佛門之後開始做一些裝神弄鬼的事情並不是佛法的行爲,時時都去調伏自己的內心才是修學佛法的根本所在。
例如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感覺,在沒有學佛之前,雖然物質水平越來越高,但是內心的煩惱似乎並沒有隨著物質水平的增上而相應減少,反而越來越熾盛了。相反,作爲一個佛教徒在面對諸多煩惱之時,由于懂得時時去調伏自己內心的緣故,因此與周遭的相處變得越來越和諧。這一點之上,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
我想作爲一個在家居士都有著自己的家庭,平時也都在從事著各自的事業,如果不能將日常生活與佛法契合在一起,而是時時都想戰勝別人,那麼你就會産生很大的煩惱。因爲你在面對自己的家人和同事時,一心只希望別人能服從自己的思想,這是不可能的。因此當別人沒有服從你的意願之時,你就會産生很大的煩惱,乃至還會産生種種意想不到的後果。
那麼作爲一個佛教徒,該怎麼去改變自己的內心呢?如同我等曆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曰:“未修習自過自調伏而觀無邊淨相,以貪嗔之發心故不入大乘法門。”指的就是如果不能時時調伏自己的內心,也無法時時淨觀一切,僅僅是隨著貪嗔癡而行走,則永遠無法達到平等與和諧之時。因此若要想與周遭環境都能和諧相處,則必須先要調伏好自己的內心世界。
例如你希望無論走到哪裏都猶如踩在金洲之上,該怎麼去做到呢?你有福報把整個大地都鋪滿金子嗎?恐怕沒有吧。那該怎麼辦呢?其實此時換掉自己的鞋底即可。也就是說,只要你把自己的鞋底變成金子的話,那麼無論走到哪裏,你所踩踏的地方就是金洲。
同樣一個道理,若要是能調伏自己的內心,那麼無論是與自己的家人、同事相處,還是面對大自然,一切都將會越來越和諧。因此修學佛法就是要時時調伏自己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