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調伏自己的內心是佛教的宗旨

  調伏自己的內心是佛教的宗旨

  普巴紮西仁波切

  有很多人問我,如果自己以前修的是漢傳佛教的教法,或者南傳佛教的教法,但現前所聽聞的上師瑜伽導修的修法又屬于藏傳佛教,請問這樣是否就意味著需要放棄原來的修法?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才是佛教?正如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曰:“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因此無論是漢傳佛教、南傳佛教還是藏傳佛教,他們的方便各具特點,但是宗旨都是一樣的,都是要調伏自己的內心。由于衆生根機因緣不同,藏傳佛教內部也産生了不同的教派傳承。但是無論是哪一個傳承,在對治自己內心這個目的之上都是一樣的。

  這就如同一個慈祥的母親會根據小孩不同年齡特點運用不同的養育手段般,而不是拿著成人的標准去強行要求小孩。比如十歲兒童可以做得到的事情嬰兒是做不到的,而剛出生的嬰兒的喂養方式和十歲兒童也是不一樣的。期間雖然有著各式各樣的區別,而慈祥的母親則會根據不同的階段而運用不同的方式去養育小孩。雖然運用的養育方式各有不同,但是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他可以長大成人。就如同這個道理般,慈祥的佛陀在度化不同衆生的時候,雖然運用了種種不同的方便道度化衆生,但是目的只有一個,調伏自己的內心。

  雖然我們都是想要成辦心的自性,想圓滿般若波羅蜜即智慧能到達彼岸,但是在此岸的智慧還是靠意念造作的,要超越意念造作智慧才能達到智慧之彼岸。這一點之上不同的傳承沒有絲毫之差異。

  因此這裏就不需要再說,以前是修別的法,現在修上師瑜伽導修這個法,兩者之間會不會有矛盾,兩者絕不會有絲毫之矛盾。佛教的宗旨是調心,如果你放棄以前的修法而再尋找另外一種修法,那就問一下自己,你要有幾個心?

  難道說漢傳佛教淨土宗的心和禅宗的心是兩個心,所以淨土心不用淨土的方法就對治不了嗎?藏傳有不同的傳承,難道說紅教的心是紅色的,因此用黃教的方法是無法調伏紅色的心,是這樣嗎?當然不是的,我們只有一個心。也就是說,造作八萬四千個不同的煩惱都是這個心在支配,只要能調伏這個心,那一切煩惱都在調伏之中。因爲八萬四千煩惱聚集起來就是五十一心所法,二十一隨煩惱,十八界、十二處、六聚、五蘊、叁門和能所二取之中,若要是聚集在一法當中,那就是我們所說的心念。所以若能調伏我們的心念,八萬四千個煩惱都在調伏之中。

  因此我們今後的修行應該要更加客觀一些。我們這段時間講解的也是一切法之基礎和初次修法當中要具備的一些要點。這些要點平時都要牢記心中,時時去細致思維爲妙。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