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細致觀修輪回過患
普巴紮西仁波切
我們觀想輪回過患時,要仔細觀想從地獄直至天界,無論哪一道的有情衆生都在遭受著痛苦。當然善趣與惡趣的衆生有著各自的痛苦,這一點,我們可以在《普賢上師言教》、《菩提道次第廣論》、《聖者言教》以及《初學悅耳寶藏庫》等教言中獲悉。但總的來說,叁界六趣一切有情衆生都處于苦苦、壞苦和行苦,這叁根本苦之中。 比如天界衆生,雖然臨時不具有如叁惡趣般所具有的苦苦和壞苦,但是在他天福享盡之時,也會呈現壞苦。即便天人在沒有呈現死亡預兆之前,沒有苦苦和壞苦,但也仍然在行苦之中。也就是說,天人在懈怠與放逸當中,仍舊在造著衆多罪業。當這種罪業聚集一起,圓滿成熟果報的時候,他就要遭受極大的痛苦,感受苦苦和壞苦。因此即便是天人,也未曾遠離叁苦。
作爲人道衆生,則叁苦都已具備。比如我們平常在享受快樂的同時,細致觀待一下自己當時內心所起現的是什麼?所行持的又是怎樣的行爲?實際上我們時時都在造就未來遭受痛苦之因,這就是人道衆生的行苦。而在前面的苦沒有消盡之前,後面的苦又接踵而來,此乃苦苦。當我們前面還在享受快樂,而這份快樂當下又轉變成了痛苦,此爲壞苦。因此人道衆生也時時都在遭受叁苦的逼迫。惡趣衆生的叁苦就更不用所言了。
因此叁界六趣一切有情衆生,無不在周而複始地感受著叁苦,從未遠離這叁根本之苦。我們觀想前行之時,首先要由此認識到輪回之過患。
當然如果我們平常都在閱讀一些佛教經典,相信我們在講解這些道理的時候,你都能聽得懂。但是對于剛入門的信衆而言,由于平常對這方面的很多專用名詞不是很了解,可能會覺得不是很明白。那麼若要是站在現實立場之中,我們要怎麼去理解輪回過患呢?
正如我們之前所講解,當今我們信仰佛教的目的是爲了成辦今生快樂、臨終自在和未來更加幸福。而在我們的力量乃至善因沒有圓滿具備之前,要成辦這樣的快樂和喜悅是無法實現的。也就是說,不僅今生會處于痛苦之中,臨終無法自在,未來也很難獲得幸福。
所以我們首先要認識到今生是如何地痛苦,臨終時會呈現怎麼樣地不自在和恐懼,未來又將面對何種不喜悅乃至痛苦等。如果從這些方面去細致觀待,我相信即便對佛教名詞不是很了解的信衆,也能觀修輪回之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