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菩提心
普巴紮西仁波切
菩提心總的來說可以分爲世俗菩提心與勝義菩提心兩種,而世俗菩提心要具備兩種要義,慈悲緣衆生和智慧緣大覺。
在理解慈悲緣衆生時,應先從認識到生身母親的恩德開始,逐漸廣布到叁界六趣一切衆生都曾經做過自己的父母,並且由此生起真正的平等心,而智慧緣大覺則是願一切衆生均能證悟佛果。所以我們每次發菩提心期間,都要觀待一下自己的發心是否具備了這兩個特點。
曆代高僧大德曾經說過,如果只具備慈悲緣衆生,而不具備智慧緣菩提的話,這不叫做菩提心。因爲僅僅具備後者若不具備前者的話,又能度誰到菩提呢?因此沒有對境的話,也無法稱之爲菩提心。所以若要圓滿菩提心的話,就必須要同時具備慈悲和智慧,也就是說,圓滿的菩提心就已經含攝了便智雙運。
這一點也正如我們以前所傳講般,各種名詞可能有不同的特點,但實際上都沒有離開過便智雙運,因此即便是一個菩提心也要具備便智雙運,所以我們在理解這些理趣之上都要細致一點。
菩提心非常重要,五道十地及實相的見解都樹立在菩提心之中,因此在我們平時的修行之中,精進修持菩提心非常重要。至于如何修學菩提心,以往我們在講解《前行備忘錄》以及《如意寶藏-上師瑜伽導圓滿引導》之中,也已經從菩提心的學處,菩提心的修法等等諸多方面做了細致廣泛得傳講。但這裏要記住的是,這些教言不僅僅聽過就可以了,平常都還需要我們去多多閱讀,並且時時串習爲妙。
菩提心並非是在我們懂得菩提心的道理以後就能馬上生起來的。從文字上理解菩提心並不難,但是在內心生起菩提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們長時間地去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