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當視上師爲法身佛而祈禱

  當視上師爲法身佛而祈禱

  普巴紮西仁波切

  佛在遊舞叁身之中會呈現報身和化身不同的形象,但是要記住,法報化叁身一體之相才稱之爲佛,僅僅在顯現之上是無法安立爲佛的。因爲真正的佛是本具有斷證一切功德的法身佛,這才是佛的境界。

  我們平常見到的觀音菩薩、文殊菩薩等報身形象或者釋迦牟尼佛乃至蓮花生大師等化身形象,都不僅僅是一種外在形象而已,他同時也本具有了內在的密意,我們才稱之爲佛。也就是說,無論是在他相續還是自相續之中,都應該從獲得斷證一切功德乃佛的境界之中去樹立,而不是僅僅從外在形象上去安立。

  但是此處我們也絕不能誹謗緣起。如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聖地、普陀山乃觀音菩薩的道場、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的聖地、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聖地等等,現前我們還是會去朝禮各處神山聖地,因爲緣起法我們絕不能誹謗。但是想要去尋求真正的佛,想要去成辦真正的佛之境界,則應該往內心去尋找。

  例如我們去某處開法會,去朝拜神山,可能會看見一些佛之形象,當然這是讓我們見解逐漸增長的一種緣起,但這些現象並非真正的佛,因爲真正的佛不在外相而在于內在。

  而我們想要成辦這樣的佛果,信心是不可缺少的。信心可以分爲敬信、欲信和誠信叁種,欲信和誠信需要敬信來成辦,但前面的敬信和欲信並不可靠,我們需要成辦的是誠信。也就是說當我們在祈請上師之時,不能將上師視爲報身或者化身,而應視爲法身佛而作祈請,因爲上師已經獲得斷證一切功德。

  我們在講解上師的時候將上師分爲所诠形象之上師和能诠勝義之上師兩種。能诠勝義之上師就是心之自性,在這本性當中執受見解,就已經從兩種無明當中超越,具有兩種清淨之見解,這就是真正的佛,就是與諸佛菩薩無二最高之境界,就是般若波羅蜜,就是智慧到達彼岸。這種智慧已經不在思維的範疇之中,他就叫做能诠勝義之上師。因此我們要視上師爲法身佛而做祈請,在具備如是堅定之信念當中祈禱上師,就能迅速成辦成就之緣起。

✿ 继续阅读 ▪ 什麼是真正的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