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伏內心的標志
普巴紮西仁波切
我們說時時觀待內心而作調伏就是正法,那麼調伏內心的標志又是什麼呢?從出世間的立場之中而言,就是觀待自己內心的貪嗔癡煩惱是否減少,信心和慈悲心是否增長。
當然我們現前畢竟還是凡夫,因此從某些角度來說,我們的情緒是反複無常的。當情緒高漲時,我相信所有弟子都會覺得,貪嗔癡煩惱似乎已經不在自己身旁了。但當自己情緒低落的時候,貪嗔癡煩惱又一下都在自己的心中,似乎從未遠離過。但總的來說,無論是情緒高漲還是低落,由于我們勵力調伏的緣故,貪嗔癡煩惱相較以前而言已經減少很多了,這也正是內心行于正法的一種標志。隨著煩惱逐漸消盡,我們的信心和慈悲心也會日日增上。
比如說往昔由于對佛法不是很懂的緣故,我們的信心還是有一些偏袒,也不知道如何祈請導師。但由于長時間親近導師,聽聞教言的緣故,現前已經知道信心應該要越來越普遍才對。無論是面對往昔依止過還是沒有依止過的導師,乃至陌生的導師,都應以平等之心淨觀一切。因此如是時時調伏著自己的內心,我們的信心也變得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增上。慈悲心也同樣一個道理。
所以若具有如是之功德則說明我們調伏自己的內心是與正法相應的。若要是不具有這些功德的話,僅憑自己平常在行持一些禅定與善法之後,便覺得自己身上感覺殊勝,眼前能呈現不同的境相等而樹立爲功德還是遠遠不夠的。
當然對初次開始進入佛門的信衆而言,導師爲了護持你的信心,可能會肯定這種顯現是很好的,並且提醒你不能太執著。從某種角度來說,這種顯現的確是煩惱逐漸減少,信心增長的一種標志。導師如是印證的目也爲了護持初行者的信心,由此他的修學會也越來越增上。但要記住,光憑感覺樹立爲功德還是挺困難的。
誠如曆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所言:“自心與法不相融契,則無法調順煩惱怨敵。”以及華智仁波切曰:“心善身語善,心惡身語惡,心乃諸法源,調心佛善說。”也就是說,心是萬法之源,調伏自己的內心才是真正的善法,曆代傳承祖師也並未將功德安立于身應有何感覺、語言表達能力要達到何種地步等等才是圓滿功德。
因此現前我們作爲後一代弟子要銘記心中,我們的修行應時時反觀自己的內心。從出世間的立場之中而言,我們應該恒久觀察自己的貪嗔癡煩惱有沒有減少,信心和慈悲心有沒有增上。不管你現在從事的善法是修加行還是上師相應法,或者修成熟口訣法直斷與頓超等等,都離不開時時觀待自己的內心。我們不能以自己所修學的法有多麼高深,多麼殊勝,而認爲自己的功德也很大,這些都是幼稚的行爲,見解也非常庸俗。
從世間的立場來說,由于我們時時調伏自己內心的緣故,性格會有很大的改善。比如在面對自己家人,身邊同事以及道友時,往昔可能言行粗暴乃至小小的事情都會令自他起種種煩惱。但是由于現前時時調伏內心的緣故,性格也已經有很大的改變,越來越調柔。若要是沒有改變的話,那只能說你所從事的善法,是否並沒有起到真正的對治力?因此我們修法是否增上就反觀一下自己的內心,依他來作爲檢驗標准,這一點要銘記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