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巴紮西仁波切·金剛心語·正見】
臨終時念誦阿彌陀佛,可以接引自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含義在于對阿彌陀佛的敬信。若一心祈禱阿彌陀佛,臨終時自心與阿彌陀佛融爲一體,其功德呈現西方極樂世界。反之,平時若未憶念阿彌陀佛,臨終則跟順著往昔的習氣而漂動。
我們這裏的許多人如果到社會上怎麼也能謀個活路,但是我們放棄了這些來出家,要想想我們是爲了什麼出家。我經常對人說如果說我這一生做成了什麼大生意,那就是——我出家了!
佛教對于我們今生的生活、事業,有著很大的意義。生活中不會時時以自己爲中心,導致他人煩惱;從事業的角度當中,無福報的人,縱然如何打拼,都難以成功。因此信仰佛教對于今生必不可少。但是今生是短短的時間,未來的時間則是無量的。因此不能爲了當下而當下,要精進修法
佛教並不神秘,也不是一種傳說,就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
修行的目的就是爲了認識到:現實如同夢境,一切皆爲虛幻。
佛教就是告誡我們怎麼去認識生活的本性。正是由于我們平時沒有認識到生活本性的緣故,所以導致很多不必要的煩惱及痛苦。
佛教是一種聖地。從客觀的角度來看,佛教一切行爲均爲勝義,並無你我之分。時時刻刻都在平等當中,這才是一種聖地之標志。
佛教最基礎、最根本要信任叁世:過去、現在和未來。
修法的目的是在信任叁世中而調整自心,最終證到佛果。
世間雖然具有少許快樂,但根源終究還是痛苦。
正因爲末法時代的衆生煩惱沈重,才會把佛法當作迷信。
生前如果好好修法,臨終當下就能獲得自在。
什麼叫做佛法呢
生活的本質就叫做佛法。你要是懂生活之本質。那麼,無論生活有多麼遷變,你也不會構成內心極大的飄動。
真正于佛法生信之人,心中最大的理想就是于一生中證得佛果。
心何時清淨,即爲西方極樂世界。
人們應該珍惜的是現在擁有的一切,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金錢、權力。貪戀欲望是厄運的源頭,貪欲的膨脹,使簡單變得複雜,輕松變得沈重,早晚會把你帶入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境地,快樂最終被淹沒。
財富的取得不是憑空瞎想、奔走四方就能得到,也不是靠不切實際的行爲取向,它是靠平常積累一滴一點的福德,並挖掘自己深處的潛能才獲得的。
在一個人吃喝不愁的時候,更要積累福德資糧,不要到了沒吃沒喝、一切不順利的時候,才想到積德的利益。只有在平常修行中,認知積累資糧功德的人,才會懂得珍惜因果。
從初步修法開始,都是在不同的方便之中創造二種資糧。
心爲一切法的來源及根本,在享受往昔福報的同時,繼續創造善法,方名爲真實有益之人生。
積累福德資糧以依教奉行爲上。
今生值遇無上金剛乘密法,皆由往昔已積累不可思議之福慧二種資糧。
死要面子和顧面子的人,是學不到本領的。堅定自己的信心,虛心向他人求教,才是做好自己事業的正確途徑。而死要面子、逃避求教者,只能導致失去暇滿人生的機會。
扶老人一把,最多是一個人道德水准的體現;若扶一切衆生離苦得樂,那就是圓滿道德水准的巅峰。
力量的表現方式有多種,滴水也能穿石。有時溫柔比粗暴更有力量,這需要我們在生活中好好把握。
語言是由人掌握的,我們可以讓它變成世上最美好的東西;也可以毀滅幸福和快樂,而讓傷心、絕望充斥其中。相信每個心中有愛的人,都會選擇前者。
孝道是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法的基礎。若將孝順父母之心推而廣之,施于一切衆生,即爲菩薩真實之廣大發心,亦是成佛之唯一種子,其義大矣。
于現世之法希求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你抱著下坡的想法爬山,便無從爬上去。如果你的世界沈悶而無望,那是因爲你自己沈悶無望。改變你的世界,必先改變你自己的心態。
由于無始以來的習氣,人生中會有許多無形的枷鎖,稍不留意就會套住我們前進的雙腳並阻礙心靈的健康。因此改變人生的困境,只能靠自己。別人只能告訴你在什麼位置。
聖人時時面對現實,凡夫時時逃避現實
依靠佛法不僅可以臨時改變空虛之心境,甚至可以徹底改變人生。
一切惡念、惡言、惡行,對自己和他人都是地獄;一切善念、善言、善舉,對于自己和他人都是天堂。不要讓怒火燃燒理智,棄惡就是從善。
什麼是妙法?就是涉及到十善業之上。
所謂的究竟安歇之所,並不是指某個特定或具體的時空,而是從無明的困惑中獲得解脫。這種境界不一定要等到死亡以後才能呈現,如六祖大師曰:“一心行善者,西方極樂世界即在眼前。作惡多端者,極樂世界遠在十萬八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