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與性格之較量
普巴紮西仁波切
我們雖然已經聽聞了很多的教法,見解也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清淨護持誓言也絕不可輕視。
無上竅訣大圓滿誓言分爲兩種即:守持誓言和無守持誓言。若能在執受本體當中,妙力起現一切之相,無論善惡均成爲本體莊嚴之時,還有何誓言需要守持呢?一切誓言都已在清淨守持當中,此時沒有絲毫之調整,也沒有稍許之散亂,即稱之爲無守持誓言,也是無上竅訣大圓滿的真實誓言。當然如今我們畢竟還是凡夫,想如是守持誓言恐怕是誰都無法做到的,因此我們現前作爲次第道上的修行者,應該要守持的是守持誓言。
上師叁門而支分的二十七條根本誓言和二十五條支分誓言,都來源于共道密乘十四條根本誓言的前叁條:第一、不誹謗金剛導師;第二、不違背上師教言以及第叁、不嫉恨金剛道友。
我相信如今都已經知道如何依止導師,並且在依止導師之前都已經做過觀察,對相關的理趣也已經懂得很多了,因此內心也不會輕易地就對上師生起疑問和誹謗等。這一點我相信大多數信衆都可以做得到。但此處我們還需要銘記一點,我們是否能清淨護持戒律有時候還要觀待一下自己當時的修行和性格,哪一邊可以占據上風。爲什麼這麼說呢?
因爲有些信衆平常的性格並不是那麼調柔,乃至還有一些暴躁。因此當你的性格相較于當時的修行而處于上風之時,內心恐怕還是非常有可能對上師産生誹謗和疑問的。
當我們內心的情緒高漲之時,相信我們都認爲自己是不會輕易去誹謗上師而失壞這一條誓言的。因爲我們內心已經知道違犯這個誓言的過患。因此我們狀態不錯的時候,覺得行持一切善法,護持這些誓言是非常得心應手的。但是我們現前畢竟還是凡夫,情緒會出現反複,因此當我們的情緒陷入低落的時候,而且性格也不是很好的話,此時産生各式各樣的分別念以及妄想是非常有可能的。
所以,現前我們作爲一個修行人,就應該要努力提起正念,不讓自己的思維隨之飄動。我們時時都在講解調伏內心,何謂調伏?內心不隨著煩惱而行走就叫做調伏。因此當我們的性格和修行相互較量之時,要時時護持正念,此時就是在調心,也就是在守持誓言。